时光在走,我们在相遇。一路走过,一路遇见。风景,人物,以及发生在季节里的事情,正是这些日日所见,所遇,所思,组合成了流年光影 。
春夏之交,我徜徉东山脚下的小村。刚到到村口,我就看到那青青的圆圆的小杏挂满枝头,那种青涩的美丽让我感慨。我立刻想到李白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诗人一般都是赞美成熟之美,很少有歌颂青涩之美的。如:"不辞辛苦秋成熟,会见黄云遍野田。"又如:"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我却反其道而行,赞美那青涩之美。"
仿佛昨天我们还在赞美"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还在吟诵"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夜春风又细雨,那嫣红的杏花不见了,那青涩的小杏却突然在杏花雨中脱颖而出,宣布夏季的到来,一粒粒一颗颗缀满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应该说落红是青杏的序曲或前奏,或者说先有落红才有青杏,如落红纷纷,必然小杏青青。伫立杏林,落红时隐时现,有的小花辫,枯萎了,变老了,散落泥土中,泥土中便有了星星点点花色,我又怜悯花辫,不忍心踩到它。我轻轻的闻一闻,还有残留的花香。花瓣在枝头装点春色,在泥土中又化作春泥,回归自然。有了这样的春泥,青杏才能成长,才能盎然。

一枝青杏,如影随形印记在我心中。它脱胎于落红,却更见生机。作家梁衡在散文《夏感》中说:“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 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青杏生长于夏之初,如果说杏花是春的序曲,那么青杏便是夏的开场锣。这一开场锣鼓,让我激情四射。就好像花季女孩,绕床弄青梅,又像少年维特,青涩又善感。晨曦中青杏,在杏叶中若隐若现,有一排排密密的,也有三二个并肩的,还有一枝独秀的,延伸到树的墙外,正是那出墙的一枝。无论什么形态,都是美丽的。露珠打湿了叶片,水滴从小杏上滚落,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散着彩色的光。闻闻那青杏,青涩而苦楚,但心中却酸酸爽爽。

一步一景,光阴含情。浅夏来时,我不再抱怨。无论光阴里发生着什么事情,都心怀温柔和慈悲。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在当下的时光里修正。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我认为青杏的美,美在它的青黄不接。前有红杏闹春,后有杏黄麦儿熟,中间才是真的好。它经历花红,青芒,杏黄三个时间,逐步走向成熟。如果用一个人的年龄形容红杏儿,青杏正是人生的青春期。它虽然青涩,虽然羽翼欠丰,但是巟满了希望。那硕果累累,满园秋实正是希望所在。
毛主席在苏联莫斯科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认为青杏正代表青春期这一时光,洒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
此时,我突然想到小村的朋友,有一组大学时候照片。照片青涩,朦胧,宁静。正是一个浅夏季节,正是一个青涩年华。在校园内,在教室内,在林荫道,有长恨歌,有琵琶行,有滕王阁,还有孔雀东南,诗词歌赋让青涩变为成熟,让花季变成而立。青涩不完美,但却蓬勃。青涩不成熟,但却睿智。人生没有青涩,何来成熟。自古英雄出少年,就是对青涩最好解释。

我喜欢青涩季节,因为我看到了希望。我赞美青涩的季节,因为遇见了星硕。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是对这样季节的赞美,是对青春的希望。
我想说
青涩中蕴藏希望,
青涩中充满了朝气,
青涩中包含着成熟。
我赞美这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