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如蚁人生之如此处理品
超市里,食品眼看过期了,马上促销,低价出售,这叫处理。服装市场,衣服样式过时了,只好促销,低价出售,这叫处理。商家不能把东西坏在自己手里,好赖变成钱,赚不了大钱,起码不赔钱!所以,“打折”“买一赠一”“跳楼价”“血本无归”再配上喇叭地狂轰滥炸,就成了商家们惯用的销售策略。过期食品,过时衣物遭处理的命运是可以理解的,无关道德。

家里东西用不成了,还蛮占地方,那就当垃圾,扔出去,这也叫处理。没有用的东西,遭人遗弃,本来也无可厚非!
古代有个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这就是敝帚自珍的来历,后用此语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再破旧也很爱惜。
上个世纪六七十时代,对于物件家什几乎是人人都能做到敝帚自珍,从不轻易处理掉。物质奇贫,一个扫炕笤帚,将那把儿用布裹起来,已经用成光头了,还在用。父亲讲过一个故事,一个钉锅的,技术不过关,要价还生高。给人家主人补锅,补的补丁多,补价眼看超过新锅的价,主人气急了,端起锅摔了。说“你拾你的补丁,我拾我的锅。”虽然,听起来是笑话,但是当时家里锅碗瓢盆破了,补;上衣裤子短了,接。这是事实。小时候的乡间,走街串巷的小手艺人摇着拨浪鼓,边走边喊,叫卖声声,久久飘荡在村子上空:“启刀子磨剪,修壶唻修伞!”是乡间一景。旧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旧衣服破了,补上新补丁再穿,一件值钱的大衣穿几代人。当时流传很广的就是“新十年,旧十年,缝缝补补又十年。”一个物件,一用就是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哪里有一次性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和事物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成了做念。这个舍不得,那个舍不得,在经年累月的朝夕相处中学会了珍惜!珍爱事事物物,成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秉性。连伟大的领袖人物毛润之、周恩来都是穿“百衲衣”的典范。接见外宾都穿着补丁衬衣、补丁袜。普通人更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了。

对于今天这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如果不处理,家里就堆成山,住不进去人了。所以,处理是计划生活中很有必要的手段。但是由于不停地扔、扔、扔,所以不珍惜、浪费的思想观念就滋生了。故不见得是好事。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说,大家也清楚的。故不必赘述。
可是如果人老了,没有用了,要处理,那就匪夷所思了。这样的事情它还真就发生了!简直让我怀疑人生了!

最近网上报了一则新闻:5月6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一名58岁男子将79岁高龄、瘫痪在床的母亲活埋。老人被埋进一个废弃的墓坑内,警方介入调查。
亲子处理母亲。也算是人世间的奇迹了,我估计,经此一事,我死都能瞑目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儿子,母亲长期行动不便,有次自己干活回来,发现母亲又把屎尿搞得到处都是,儿子终于忍不住了。计划把母亲解决掉。亲自动手用板车将母亲拉进树林里的一个现成的坑里,然后将母亲埋进去。结果自己的媳妇发现,不见婆婆了,告发。警察们小心将他母亲挖出来,还好,母亲命大,还有气,救活了。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母亲被救出来的第一件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是自己爬进坑里去的。

呜呼!如此和善的母亲如何生养了一个畜牲!这个儿子对他家的猫狗能这样吗?活埋母亲,人对畜牲都做不出来的事,他如此待亲生母亲,还能算人类吗?留他做甚?
即使三十年没有养育,没有见面,但是是母亲给了自己一次生命机会,我们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干了什么呢?

这样的母亲,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我猜,天长日久了,对于儿子平时的不耐烦,老人从没有抱怨过,恐怕老人还一直内疚,是自己拖累了自己的孩子。怨就怨自己,为啥这口气,咋还咽不下去!

一个同样被娘怀了十个月后艰难降生,同样吃着母亲的奶长大的孩子,即使母亲后来遗弃了他,但是他怎么就成了狼呢?

我怀疑古代郭巨埋儿奉母是骗人的鬼话。不然的话,在有悠久的孝老爱亲传统的国度里,我们的后人们怎能干出如此丧尽天良、灭绝人寰的事情!
我想知道,儿子拉着母亲走向坟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理。我想像不出在被送埋的路上,母亲有过怎样的恐惧和不安!这对母子,走向坟地可曾有怎样的对话!那将是人世间最惨的景象。

娘被自己亲儿埋在地下三天,就没怨恨过?没绝望吗?儿子对亲生母亲的仇恨究竟有多深,才能比野兽还恶毒?母亲遭活埋为了儿子减轻罪孽而向警察撒谎,母亲对儿子的爱有多深?儿子活埋母亲,只为处理掉自己的生活压力,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母亲爱儿不管儿子是人还是禽兽!呜呼!哀哉!

话说到这里不想再说了,但是我心里的难过还没有减少一丝一毫,这愤愤不平、起伏不静的心不知如何平复。
编辑:高玉虎
作者:如蚁人生,梁峰,西安市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