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台顶杂探
毕文金
我所说的丰台顶与北京的丰台无半毛关系,千里之遥,是我家乡六汪一处高地——丰台村西坡。
它位于距六汪镇驻地3公里左右的西南方向,是黄岛区境内古齐长城一处较大的烽火台。因其大,所以改“烽”成“丰”,估计当时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现在依然是这一带重要的地理标志。解放前后一段时间内,周围村庄是老胶南一个以顶命名的行政区划。

东南方向是丰台村的长城岭,齐长城遗址,现在已找不到当年的影子。东侧下面约500米处有一块开阔地带,村里人叫“宿城子”。有见识的人猜测是当时守台官兵的宿营地,但现在既无痕迹留存,又无史料记载,只能人云亦云了。
东北方向1.5公里是邻村宋家村的一片缓坡耕地,名“小断岭”。民国年间村人耕种,经常从土里锄出铜制箭头,其蕴含的刀光剑影早已沉进黄土,无从探究。更为传奇的是,村中人在建国后曾先后两次劳作时在此处捡到成品金块,一位付姓人,一位孙姓人。孙姓长辈曾是我的小学老师,发生此事时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亲口跟我讲述过。据此,有人推断“小断岭”应该是规模较大战斗中被攻破(断岭)的齐长城一小段或长城内的一古战场。单是“断岭”这一名字,就隐隐透着一股杀气。

顶下东坡偏北,地势平缓,早年间陈姓兄弟在此立村,以地名村,称丰台。至今,村中以陈姓居多,另有杨、王、刘、贾等姓。村中民风尚武,北至诸城南至泊里沿海方圆百里闻名。清末至民国间,周围多有人到泊里沿海贩鱼,经常遭到当地码头渔霸欺凌,但只要报上丰台名号,便是礼仪有加,买卖公平。
村中的拳术套路大概有看两种:一曰五手,一曰花车。花车比较特别,是一套时站时躺、守中寓攻、败中取胜的武术套路。因此素有站着五手,躺着花车之说,更有“丰台的咩(牛犊)盘花车,丰台的狗会五手”的调侃。我曾跟本村的同学学过套路,但同学说套路仅仅是体操,强身健体而已。要想实战必须一招一式的拆
开练习对打,名叫:拆招。因武术招数大都招招致伤、致残、致命,在和平年代加之“留一手”的教徒传统,拆招便渐渐无人传授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少林寺》在国内烧热了武术。丰台也成为小有名气的武术之乡,村中一陈姓长者被推选为原胶南武术协会副主席,全国各地常有来慕名学徒者。
一座凝固战争的烽火台,一股绵延的尚武之风,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不得而知!
少年时,我和同学采摘冬天取暖的松铃,曾经登上丰台顶。
顶四周沟壑纵横,矮松森森,透着时光的深邃。
(2020.05.10)
( 黄岛区六汪镇丰台村)

作者简介:毕文金,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喜欢写字涂抹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