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的教育行动与思考
山东泰安徂徕中心小学 刘新川
鼠年初春,新冠疫情突然席卷全国,很多人猝不及防,这其中也包括孩子们。那么在疫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今教育存在的最大弊端吧: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一切以分数说话。分数高才能当班干部,才能获得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尊重,以及家长的认可。于是学生的唯一目标就变成了取得更高的分数。一所学校只有升学率提高了,才被家长认可、叫好,才能成为一所重点学校!
重视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唯分数论”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唯分数论”的盛行使得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其次,一味强调分数会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唯分数论”就像是一根刺,长期扎在中国教育的心口上,我们必须要想办法拔掉这根刺。要想避免走入“唯分数论”的怪圈,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制度,破除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其擅长的领域,我们不能用分数来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德智教育,一个健康的人首先需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高智商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智商犯罪。
我们再来读一下下面的短文: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位男士在海边散步,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的几千条小鱼尽管近在海边,但是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小鱼就会干涸而死。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从浅水洼里捡起小鱼,扔回大海。男士对孩子说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是救不过来的。小男孩头也不回地回答:“因为这条小鱼在乎!那条小鱼也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还大海。
其实,这个故事恰好对应了泰戈尔老人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也就是让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言归正传,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上来吧,笔者认为:面对疫情,我们这样对孩子进行灾难教育:
第一、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能够安稳的生活,是因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坚强后盾,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我们的祖国是靠十几亿个生命力量支撑起来的,每个人的力量都不容忽视,比如现在对抗疫情冲在前方的有可敬的白衣天使,有辛劳的社区工作者,有不畏艰辛的快递员、外卖员,还有环卫工人,警察叔叔,等等。他们都是可爱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记住这些人。
面对疫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没有看到战火,可是已经有无数鲜活的生命逝去了,我们可能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要敬重他们的精神。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还活着,从今天起,做个敢作敢为,为国出力的好孩子。也许你现在肩膀还娇嫩,但是早晚有一天会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第二、对孩子进行敬畏大自然的教育
因为我们知道了疫情发生的原因,所以今后坚决不能宰杀甚至食用野生动物,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病毒,还因为那毕竟是一条生命,人类并不是非吃它们不可。
其实这场疫情也并非突然袭来,凡事都有因果,人类本不该吃野生动物,很早之前有个很坏的病毒叫“SARS”它杀死了全球几百人,那是因为吃了野生动物,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好了伤疤忘了疼,于是大自然找了一个更厉害的病毒来再次警告人类了。人类不遵循大自然规则,就会遭受惩罚,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从来都显得渺小脆弱,就像现在,我们只能躲着才够安全。
大自然已经给人类两次惨痛的教训了,从现在起,不仅要谨记教训,还要善待生命。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人是不能通过外在力量去破坏这个意义的。
告诉孩子们:只有我们从小明白这个道理,长大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会成为一个懂道理、爱祖国、有爱心的好人类。
第三:教育孩子利用阅读正确面对挫折和惊恐 。
广州市中小学智慧阅读项目组专家、协和小学校长孔祥明指出,孩子要读的“书”很多,不仅有课本、课外书,还有生活和社会这样的“大书”。老师和家长在近期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居家学习”时,应当一方面鼓励、引导孩子广泛阅读大量书籍,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孩子阅读那些英勇无畏的逆行者、深受疾病折磨的病患者、热心服务的志愿者、坚守岗位的公安干警等英雄事迹。“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都可能是一本书。”孔祥明认为,孩子需要阅读人间的美好、需要感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也需要阅读灾难的残酷、疾病的恐怖,并正确、科学、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挫折、痛苦和惊恐。“这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和经历,也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的学习。”
第四、强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灾难,尤其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态。在这种事件面前,学生的学习计划、假期安排等都被打乱,不得不宅在家里,甚至陷入一种不确定性的、持续的焦虑与恐惧中。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一旦出现,一般会持续一两个月的时间。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这种心理危机干预得越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有益。这种干预包含几个方面。首先是认同。即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其次是调节。做运动、整房间、做家务、画画、读书、跳舞、唱歌、下棋、聊天、看电视、打电话等等,将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去。积极的情绪不仅可以缓解焦虑紧张的心理,还可以帮助自身提高免疫力。之后是倾诉。与父母倾诉,与好友倾诉,与心理医生倾诉,将内心的情绪抒发出去。最后是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是本职工作,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宁静,寻找乐趣。
第五、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次疫情中,科学家、“白衣战士”等勇敢逆行、不畏生死、不计报酬,表现出了崇高的大爱精神、担当精神。他们当中,许许多多是青年一代,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希望。这些榜样力量、优秀事迹、感人素材,不正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生动教材么?他们的高尚品质、家国情怀、担当精神不正是我们教育需要培养的吗?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让青年一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议国家从制度设计上,把高地位高待遇高福利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她还说,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宣传,才能让孩子们知道谁才该是偶像,应该追什么样的星。
疫情面前,教师应该做什么?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它可以教给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克服困难,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化解灾难;它可以教给学生众志成城,无数个小我可以汇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战胜任何艰难困苦;它可以教给学生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正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磨难后变得更强大,屹立于世界之林。相信这段共同应对疫情的经历,能帮助未来的他们走好脚下的路,书写好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

【作者简介】:刘新川 山东泰安徂徕人,中学一级语文教师,《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齐鲁文苑》编辑。1992年参加工作教学至今,10年担任班主任,2年担任年级组长,4年担任学校团委书记,3年担任政教处主任,8年担任学校业务副校长。作品散见于《山东教育报》、《初中生作文》、《语文天地》、《泰山文化》等期刊以及《山东教师队伍》《齐鲁文苑》《双馨文苑》《孔子文学》《云山文学社》《都市头条(泰安、定西)》等微刊。人生格言:天道酬勤,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邮箱号:canghaiyilang 2020@163.comn
电话:13805488360 (微信同号) 13011781598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中心小学(徂徕镇南上庄村)
邮编:27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