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韩原 快乐无边
作者王安德
去村里寻门户,小车还没停稳,几个村人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王作家,这几天又游那儿去了?明天出去游,把我也捎上,让我们也见见世面”,我打开车门,哈哈一笑,“每天游那儿,我都发在村群内了”,大家也都笑、说“你是实地游,我们是网上游”。
村人的这种热情和喜爱,让我感动,如今的新农村,新农民不再是只会种田的庄稼汉,他们也懂政治,也关心国家大事。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发生后,村上的党员干部自觉主动地承担起了组织村民防疫工作,还带头捐款,奉献爱心,几十名残疲人和患病的老人及几名退伍军人,也主动捐款,不计报酬守护在自已平安的家园。他们的举动在村网公布后,让我感激万分,立即回复村党支部,将我和退休妻子名单列入捐款中,我们才有一些自豪和骄傲感。
妻子对我说“我们还是落在了乡亲的后边”。

为了及时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我连续写了三篇文章,点赞了村党支部,所有党员干部,退伍军人,残疾人捐款,捐物的事迹,分别在陕西农民报,三秦都市网,都市头条发表,引起了村民的热议,村妇女主任称我是村上的义务宣传员。
这件事过后,对我的启示很大,我想,自己虽然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自己的特长是爱好写作,我为何不发挥余热,用手中的笔描写韩城,外宣韩城。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我从上班的女儿口中,了解到韩城市公安局,从局长到政委,从主管领导到科队所领导以及全部民警,克服种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全警投入到防控工作第一线,我随即在媒体公众号发表文章,赞杨了公安民警,交警的防疫事迹。交警大队辅警寇贺军,回老家榆林吴堡过春节,刚进家门,就接到大队命令,立即"归队"参与防控工作,冠贺军含泪告别年老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冒着风雪,日夜兼程,赶大年初一就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我随即编写了情景剧《归队》,发表在几个网站。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我和人们一样,走出"宅屋",逐步复工复产复写,当我走进金塔公园,站在陵园塔前,望着苍老的古城,我仿佛听到了1947年,1948年韩城俩次解放的枪炮声,我便在手机上,一气写成了一篇《我站在陵园塔前》的文章,真实再现了韩城解放时期的艰难历程。
《站在象山,说韩城》,是一篇赞美改革开放四十年,韩城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真实写照,分别用"一湖","二区","三路","四景"描绘了今日美丽如画的韩城。一湖,就是用不到一年时间,建造了韩城南湖,为附近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区,分别为龙门经济特区和韩城经济开发区,这是韩城经济发展的核心。
三路,即国家一号公路沿黄公路在我市的延伸贯通,为市民出行,外出游提供了保障。327省道的改建,真的让韩城人擦去了脸上的污尘,让城市一下子"闪亮"起来,
四景,即城市运动公园为韩城又添一景,让城市人"晨走城市公园,晚散步于花海花草"之中,黄河明珠,韩城新的地理坐标,站在最顶端,可览全城今日风貌,中国,韩城,连续三届的灯光艺术节,让韩城处于一片"火海"之中,昼夜都在向"钱"奋斗,洁净的卫生环境,真的成为韩城的新亮点,难怪外地人一进入韩城,首先夸赞的是,韩城真净,韩城真美。
“老院猪蹄”本是韩城古城美食街的特色食品,由于我的持别喜欢,便借用“它”游逛古城,写出了疫情过后,真实的韩城古城,又给人们带来很多思考。
我在游走韩城、更在宣传韩城,小区人看到了我写的文章,便对我作起了参谋,让我去北陈村了解两幅对联的故事。
我去了,而且用两幅对联引发了对“明喆岩寨”的回忆,引发了韩城西塬,写出对绿油油的小麦,苹果,桃花、大红袍花椒、核桃、樱桃、柿子以及油菜花的赞美,让读者走进了“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里好家园”。
两个多月过去了,我游走了韩城的山,游走了韩城的河,山青水秀、美在韩城,我游走了韩城的川,游走了韩城的原,道出了农村,农民对抓好农业生产的心声,我游走了古村、古寨,游走了名胜古迹,发现了“五星台”的影子,找到了“无影山”的酸枣树,游走了“夜经济”的提升,游走了“夜广场”的腾飞,发现了晨钟人和晨钟精神……韩城故事真多,传奇的历史故事更多,我将行走在这漫游的乡间小道上,续写韩城的今天、明天和昨天。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