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韩春见,生于1955年春,河北省河间市退休教育干部。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科技促进会顾问,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特邀编审,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艺术交流部副主任、《中国书画家报》评论员。数届全国诗词大赛评委副主任、颁奖人。著作颇丰,且被国家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集诗词歌赋、序论楹联学养于一身,作品名弛海外、声赫文坛。


山高不厌峻,沧海化浊清
——《和之賦》赏析
文/韩春见(中国)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五日,由上校军职、“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王殿明会长撰写的磅礴力作《和之賦》,由《英国文学》隆重推出,并瞬间在《北京头条热点》飘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本賦,灿于京都窗口,飞过中英天桥,顿为焦虑世界送出一缕和风!其善其爽,至哉!
賦,是诗与散文的“混血”。“騒賦”(小賦)如是,“文賦”(大賦)亦如是。其内容重在“体物”“写志”,其形式则重文彩、重修辞、讲声律。賦乃文学领域之“珠峰”,又是诗词歌曲径赛的“马拉松”。若撰賦凌绝顶,则一览万山平!
《和之賦》,性臻“立论”。没有自然景物,没有轶事奇闻,没有引力磁场,没有琴瑟之音……唯有一个当代多数人不太关心的“和理念““和理论”!而要借助賦之华表为之立论,为之塑造一个立论与哲理诗的“混血驕子”,就要把干巴巴的“和理念和理论”研碎,重塑出一个个富有生命力,富有磁性,富有张力的鮮活个体,现身说法,对比论证,晓谕利害,育化顽愚!工程之艰,甚矣!“賦”乃华贵驕子,口吐莲花,句式不俗。诗味醇香浓烈,古典虚词必具。不论是“三六九”,还是“四六句”,错落而适韵律,单一则失偏颇。它八音谐奏,一句不谐,全局失色!形式是内容的外衣,不合规矩,“安得入席”?
《和之賦》用賦的文彩和磅礴之力,成功地将“和理念”托起。成功地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段论,理顺了脉络,先声夺人,推理破题!――“宇宙之命,万古不息。魂魄安在?盖谓“和”矣!天象若此,万类当依。顺则和衷共利,逆则浪溃沙堤。故,谨撰《和之賦》,唯期汲古溉今、晓谕众生,避害而趋吉。”聊聊数语,不枯不躁,“和”之论点,“和”之创意,水到渠成,赫然隆起!“为什么”?是支撑论点的“山腰”。作者汲古溉今,层层排比,据典而不单一,引用而不堆砌。賦之文彩化作了千钧伟力!令心灵共振,掩卷三日,犹荡涟漪!“怎么样”?,即结尾部分。“和之子”现身说法,入情入理,悠然间高潮叠起——“坝高千尺,一穴可溃;情伤一痛,十载难合。”故,为“和”之道,恢宏而深阔。异中求同,矛盾斗而不破;和中生异,后浪创造新说。和贵普世,其心襟浪宁波。日日三省其身,善缘必有善果。山高不厌峰,沧海化清浊。大难兴邦,涅槃当歌。庚子风雨看东方,大道行天,旭日喷薄!恰一曲《和之賦》歌!”《和之賦》,曲终人不散。聚是一轮月,散是满天星。它将伴随“天人合一”“命运共同体”的脚步,走向世界大同!也定将在纷纭世界,立起一座“和理念”“和文化”主峰!情所致,是为评。鄙陋处,请方家斧正!
(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六日)

附王殿明大师《和之赋》原作:

和之賦
文/王殿明(中国)
天地晦明,法阴阳而互济;春冬更替,宜万物而生息;日月行天,司星斗而有序;江河彻地,汇沧海而相依。宇宙之命,万古不息。魂魄安在?盖谓“和”矣!天象若此,万类当依。顺则和衷共利,逆则浪溃沙堤。故,谨撰《和之賦》,唯期汲古溉今、晓谕众生,避害而趋吉。
吾承“和”之脉,心醉而神怡。伏羲始祖,究造化之奥秘。行九宫而创八卦,化阴阳而演太极。万古求簽,葆太和乃为大吉!绵绵兮星辰在握,悠悠兮求同存异。四海同天,古今一理。欲行天下,须守中气。西周史伯,“和学”首倡。谓“和实万物,同则不继”。“和”“同”之异,彰矣。儒奉仁和,求大同而安社稷;道倡顺和,亲自然而循天律;佛信因果,臻觉悟而觅真谛。儒释道和合共生,熠熠乎三星并耀,浩浩乎九派归一!
世若沧海,涛浪不息。庸者谋利,智者谋局。岂不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岂不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故,纷纭世界,唯“和”可期。和天时而得风雨,和地利而富生机,和百川而生海力,和人心则神鬼不欺!廉颇负荆而和将相,明妃出塞而靖边夷。故,和自然山青水碧,和时令丰米富鱼,和百姓夜不闭户,和民风路不拾遗。和众生福不独享,和天道祸不横欺!故赞曰:天和日月星,地和有五行。人间乐和道,无处不光明。
和生一个天,天圆一个和。雨露阳光皆育化之本,潮汐潮落皆惠民之波。敬地畏天,戒贪而无大祸;和光共尘,波浪乃唱颂歌。地球村里,福祸乃联你我;万算千谋,策决一舍一得。世界大同,和则枝繁叶茂;命运一体,斗则城摧邦破。病毒下界,生死决于人患;天下大势,时久必有分和。济世菩提,恩德载于竹帛;乱世魔鬼,罪行记于阎罗!吾本“和之子”,躬修两不辍。质锻璞中玉,身历风雨磨。悟和而求神阔,信和而广其说。根植太行,和发磐石之砥;肩挑鲁豫,和睦八方宾客!万和(庄)生我,从戎而报家国;育化民风,建宫名谓“万和”。故里增荣益誉,乡亲倍受恩泽,善举星罗棋布,和美花灿山河!北戴河畔,复建“圆梦园”一座。“梦碑”顶天立地,“和尊”手挽星罗。溯“生和”之源起,诉“和合”之传说,呈“圆和”之伟构,彰“平和”之楷模!坝高千尺,一穴可溃;情伤一痛,十载难合。故,为“和”之道,恢宏而深阔。异中求同,矛盾斗而不破;和中生异,后浪创造新说。和贵普世,其心襟浪宁波。日日三省其身,善缘必有善果。山高不厌峰,沧海淡清浊。大难兴邦,涅槃当歌。庚子风雨看东方,大道行天,旭日喷薄!好一曲《和之賦》歌!
(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王殿明,男,1953年7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中华传统“和”文化传承者、创新者、弘扬者,和文化景区万和宫、北戴河圆梦园创建者,和学奠基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现任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名誉会长等。
1970年12月入伍,历任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参谋、军需科长、军务处长等职,专业技术7级,上校军衔。197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委员、校党委委员。在部队多次受奖,2001年7月退休,投身教育,兴建高校园区,与河北师范大学共同创建汇华学院。
2006年,开发建设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万和宫文化旅游景区;2008年,创办全国首家和文化研究机构——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2014年,兴建北戴河圆梦园及中国梦碑;致力于“和”文化的研究,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矢志不移、逐梦当远,主编《中国和学年鉴》、《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系列丛书、《中华新二十四孝》、《和之说》、《史伯研究文献辑录》等和文化著作。


本期荐稿:付凤云(中国)
本期总编:静 好(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