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阿云老师中篇连载《梯隐寺里叙人生》(六)荐赏
雅风小筑头条版总第223期
雅风小筑欢迎您

梯隐寺里叙人生(中篇连载六)
作者:金阿云
俩人钻出破旧的厢房,看了一眼井边已倒塌的柴房,就走出了院外。冬天的天空出奇的蔚蓝深远,几缕白云在高空漂浮,红彤彤的夕阳已衔在远山头顶,一闪一闪的,耀眼的红亮,都没有一丝的暖意儿。近处的荒田上的野树、桔黄的茅草都镀上了金黄色,给人凄美的感觉。刘秋忆不由的吟了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刘望富心事重重地说:“看夕阳,心悲凉,我将近中年,应是办企业的黄金季节,可现今债务缠身,亡命寺院,不知何年何月何日翻身。你代教不好,还能在城镇打工,辛辛苦苦干活还有点积蓄,还能续你的作家大梦。”
刘秋忆就安慰说:“打工终是打工,至今还没有套房子。有几十万块钱能在城镇买点什么?你当过大老板,曾经辉煌过,可以重来创业嘛!你见识广,有经验,还有人脉在嘛!”
“难啊,没有资本谈何翻身?我天天躲着债主,还有朋友来帮助我?”刘望富转了话题问了一句:“这梯隐寺的大师几时圆寂,你知道了嘛?”
刘秋忆说:“十多年了,我已在镇里打了好几年工了。闻到他走的消息,我正在厂里上班,竟也没与他告别。我也很对不起他。大师是九十八岁才无病圆寂西去。听说他蹲坐在床上合眼而寂……没有一个人陪在他身旁。这片田地,曾是村里粮仓,也已荒芜七八年了。”
“沧海桑田,过眼云烟。一切都是我们料想不到的。我们老家现在就没人住了,谁知道我们自己今后的归宿是如何?”刘望富伤感地说:“我们回寺里去吧,做点吃的。”
“是啊,我们村里原来有那么多人住,现在只剩下老人了。我教过的小学,也在五年前停办了。我们孩子都不相识了。我想写点东西,留下历史痕迹,却又写不出什么。”刘秋忆感叹地说,“你在寺里能呆多久,我可以买点东西带上?”
“不用,明年初春,我就要出去寻活儿干……”刘望富伤感地说:“我在寺里,连爸妈都不知道呢。”
俩人又返回到寺院,进入厨房。刘望富放了点米在锅里,又舀水注入。刘秋忆坐在柴仓里点火烧饭。饭煮得半熟,刘望富把一盘咸菜放在锅里煮。煮了几分钟,饭就熟透了。刘望富就先打开饭锅说:“咱俩做了五年小学同学,一块儿吃饭就在今天啊。”刘秋忆就应声说:“是呀,我俩能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也是百年难遇呢。希望我们都能走出困境过上舒服日子”
俩人就盛了碗饭,就很快吞嚼着,倒很少夹菜拌饭呢。然后,俩人就洗碗,扫地,到正殿向佛主拜了几拜,随后到厢房里去闲扯各自的人生。
(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更)
原创作品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作 家 风 釆

金阿云,浙江人。出身山村,爱好阅读写作,已在《作家》微刊,及《读者文摘》《秦川》《温州日报》《三秦文学》《诗天子》《特区诗刊》《西部散文选刊》等刊物、微信平台刊发小说散文一百多篇(首),偶获小奖,系中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秦川文学院签约作家。
投稿请加芦苇总编微信:1528196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