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秋念】
——怀念张乔
文/夕阳(鲁国元)
山径嫣红醉眼眸,僧家晚罄到書楼。
如烟往事依稀淡,似水真情缱绻留。
云畔雁携三季梦,石台菊绽一丛秋。
十年不仕心神死,忽有西風乱白头。
【注: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唐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张乔代表作品:
【书边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秋夕】
春恨复秋悲,秋悲难到时。
每逢明月夜,长起故山思。
巷僻行吟远,蛩多独卧迟。
溪僧与樵客,动别十年期。
【华山】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公元二0一六年十月十二日【农历九月十二日】于上海徐泾)

【七律:秋念】
——怀念南诏骠信
文/夕阳(鲁国元)
大理秋清叶渐稀,盈盈露滴动朝暉。
柳边小榭团华盖,峰顶长虹入紫微。
彩女痴迷青雀跃,君王爱看白鸥飞。
轻舟缆系无人泛,忽报前番探馬归。
【注:南诏骠信,唐代南诏王称号:意为“君主”,南诏王閤劝(808-809年在位)自称。骠,白族自称;信,古白蛮语意为“王”;合称,即“白族之王”。《南诏德化碑》有“八(白)王”一词。元和三年(808)南诏王异牟寻卒,其子寻阁劝继立,自称骠信苴,或称骠信,自是相沿为南诏王名号,至宋代大理国君段氏,仍袭用之。】
南诏骠信代表作品:
【星回节游避风台与清平官赋】
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
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
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
伊昔颈皇运,艰难仰忠烈。
(公元二0二0年五月十五日【农历庚子年四月二十三日】于江苏苏州)

【七律:秋念】
——怀念晁釆
文/夕阳(鲁国元)
楓丹远共晚霞彤,绚烂秋光染色浓。
卧水兰舟频度鸟,临空梵宇盡闻钟。
期雲易晤黄花冷,苦雨难逢古柳慵。
谁向西窗来誓约,赧然一笑两交融。
【注:唐代女诗人晁采别名是小字试莺,其代表作是《子夜歌》。
相传在唐代大历年间的时候,江南吴郡有一户姓晁的人家,晁家事书香世家,以诗文传家。家中的男主人常年在江北做官,家中的女主人因为留恋故土所以不愿意和男主人一起去北方,于是便带着唯一的女儿在家乡生活,他们唯一的女儿就是晁采。晁采小时候长得就非常漂亮,而且天资聪颖,性情也非常文雅,晁采的母亲对晁采非常宠爱。因为晁采的母亲本身也是出身在书香第,所以晁采的母亲十分重视对晁采的教育,晁采很小的时候,晁采的母亲就开始教晁采学习诗文歌赋、琴棋书画,在母亲的熏陶和教育下,晁采成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在家乡可以说是远近闻名。
春风送暖,夏雨落红,一个夏雨阵阵的响午,晁采坐在“期云馆”窗前,看着窗外被雨水打得零乱不堪的兰花,心中倍感寂寥,感叹着韶光易逝,花落难再,思绪郁结,难以遣散。为了宣泄心臆,她顺手拈过一张素笺,提笔书成一首七言绝句:
晚来扶病镜台前,无力梳头任髻偏。
消瘦浑如江上柳,东风日日起还眠。
写成后,她觉得很想把自己的感受让文茂知道,于是托小云把诗笺偷偷送给文茂。
文茂拿到诗笺,心中砰然一动。展开细阅,闺中人儿为情所苦,如痴如病,憔悴悒郁,百无聊赖的心情跃然纸上。文茂此时也正对雨愁怅,因此对晁采的感受深有体会,立即提笔以诗作答:
旭日瞳瞳破晓霞,遥知妆罢下芳阶。
那能化作桐花凤,一嗅佳人白玉钗。
不久,文茂在京城顺利地通过了进士会试,录为进士及第,再经吏部复试,授职为淮南道福山县尉。金榜题名后,文茂衣锦还乡,携带送信的白鹤素素回来家中。晁采喜出望外,自然又和文郎有一番新婚般的温存。后来,晁采随文茂往淮南赴任,协助文茂治理一方。这对才子佳人终成恩爱夫妻,亲朋故旧与乡邻,都盛赞他们是“并蒂莲开,佳偶天成。”】
晁采代表作品:
【秋日再寄 】
珍簟生凉夜漏馀,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
(公元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农历九月二十七日】于上海徐泾)
【七律:秋念】
——怀念徐凝
文/夕阳(鲁国元)
盛世缘何少妙词,天高意渺雁能知。
银河浪浅星忧去,玉桂花繁露恨迟。
难见诗人成道骨,再无名士是書痴。
欲言绝句人空远,一片丹心不可移。
【注:徐凝,唐代诗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祜(792?-853?)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806-820)有诗名。明人杨基《眉庵集》卷五“长短句体”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徐诗102首,五七言绝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绝句16首,七言绝句80首,七绝亦高手。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首首是无以复加,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徐凝代表作品:
【寄白司马】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题开元寺牡丹】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唯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公元二0一六年十月十三日【农历九月十三日】于上海徐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