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走向
陈惠芳
黄河曾出现一些干涸的地段
——作者手记
1
我突然想起河流的汹涌。
河流上漂散的落叶,
正仰视天空。
这为数众多的拥挤的面孔,
出自哪一条峡谷,
哪一棵颤栗或挺直的树?
地下,闪闪发光的煤。
一件褴褛衣裳上的铜纽扣。
海中的盐。深山待鸣的钟。
囊括所有痛苦和欢乐的地球,
正成为宇宙之冠?
粗犷的河流
在天空的眼里,
渺小得像一丝青发。
这博大的胸膛
淤积了多少泥沙,浊黄的水
真是一条骄傲的龙?
而一望无际的流域,
如枝叶繁茂的巨型树根。
此刻,这些河段已露出古奥,
河床巨大的石头,
被水冲出的洞穴,
是水族们的安息之处?
或许那些从巨石上航过的船只,
曾感染古老遗址的气息?
坦坦荡荡的河面之下,
凸凹不平。长期掩饰。
我的光滑的手,
伸向这峥嵘的舞台,
是该潇洒地指挥,
还是绷得紧紧?
2
我曾关注天空的乌云。
大雨,空前的滂沱。
那些默默无闻的,
靠拐杖走出山洞的驼背的小溪,
欣喜若狂。
那些神庙的袅袅香火,
被风割断了尾巴。
祈雨的嘴唇开始说出另一种语言。
我的手沿岸摸索,
没有一朵泡沫,悠然开放。
或许很久很久以前,
这些河床原属于某一部落,
下陷的部分是谁的作品?
内在的压力或外来的强暴?
是后来的河水一统天下,
才平息了卷土重来的企图?
3
我想起老人,
在密封的山里吹起箫声。
少女因早嫁而失去风采。
繁荣的市区。舞厅上旋转的光束,
照射着那些满足的面孔。
内陆河。无名河。
一种未见人世的消失。
一些普通的干草和沙漠。
当某些惊天动地的手,
彻底化为泥土;
当某些迷惑众生的眼睛,
像庙门一样关闭,
洞穴或火葬炉该有所选择地开放?
当不同凡响的骨灰,
播进滚滚波涛之中,
是哪一种食灰动物,
将成为化石,等待挖掘?
半个黎明悄悄战胜整个黑夜,
再由一种永恒的星启明。
人类的历史依靠流传,
而传递的手,
怎样辨认出哪是辉煌的死亡及新生?
4
出现一段短暂的死亡,
犹如干硬的面包。
我的疲惫的手,
在一片荆棘上休息,
仿佛被猎人击伤的滴血动物。
这裸露的河床,
因无法咀嚼波浪而彻夜不眠。
那些即将成为卵石的石头,
不安地躁动。
我听到了河段两头的水声,
正来回走动。
哲理性的踱步或停顿,
会诞生一些伟人。
我清晰地认识整个黄河。
这一段短暂的死亡,
最终会被波涛唤醒。
黄河的走向,
总是由西而东。
1987年3月13日于长沙
1993年10月7日稍改
(《星星》诗刊1994年第9期发表)

【作者简介】
陈惠芳,1963年1月生于湖南省宁乡市。1980年至1984年,就读于湘潭大学中文系。曾任旋梯诗社社长。现任《湖南日报》科教卫新闻部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乡土诗派“三驾马车”之一。
1993年参加《诗刊》第11届“青春诗会”,1996年获第12届“湖南省青年文学奖”。2018年获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已出版诗集《重返家园》《两栖人》《九章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