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提时代系列散文
八
荡秋千
作者/翟战功 主播/马景艳
荡秋千应该是我们小时候最最开心的玩耍了!一到年关来临之际,村里的大人们都会在院子里、大门前、晾晒场为孩子们绑上很多秋千,让我们玩耍。由于孩子们的身量轻、没压力,最简单的秋千无非就是大人们在横着的树枝上,在门洞门楼下挂锄头工具的横杆上,在两棵不远的树木之间绑根横木,然后,直接套上钩索在上的牛儿拉犁的绳索。没有自然条件的,或者在土崖(方言读lai)上用铁火棍捣个一尺多的深洞,或者在高高的院墙上,再在另一头栽上同洞、同墙等高的交叉绑在一起的双木或带杈的独木,再在两者之间架起一根横木,要么直接套上钩索在上的牛绳索,要么套上山木火烤后捏成的两个牛鼻攥,下面系上绑有横木的绳子。这样,一个个秋千就绑好了。

复杂一点的,村里的大人或者会用一根横木一头架在古槐树、臭椿树、老桐树丈余高的树杈上,一头架在两根呈十字型交叉栽在地上绑在一起的顶杈上。或者两头都架在两根呈十字型交叉栽在地上绑在一起的顶杈上。横木上套上早就用镰刀尾巴还粗的山木头烤软捏成牛鼻攥的圆木圈,再在两个圆木圈两头捏回交叉的地方分别系上一粗一细、一长一短两根绳子,细的绳子分别系在圆木圈的外侧的树杈上和两根立杆的十字交叉处,用来控制两个木圈的距离,让它始终保持在二尺以上。然后在两根粗绳子离地面近二尺高的地方,再系上一根二尺多长砍的有个平面朝上的扁圆短木。两根立木交叉的地方外侧系有一根长绳子,一头绑在立木交叉处,另一头、或两头都绑在立木外侧不远处的树木根部。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大人孩子都可以荡的大型秋千。

还有,就是大人们用两个碌碡纵向摞起来,再用一根近三米的横木,在二分之一的中点,用铁匠打制的两个两头尖的u型铁钉卡住横木,垂直在下面钉上提前用枣木、柞木、栎木、槐木等硬木头做成的倒锥形楔子,在横木的两头分别用两根绳子绑有离地一尺上下的不到二尺的人坐横木,然后把钉有楔子的横木插在灌有废机油碌碡朝上的楔窝里,就做成了同时两个人可以玩的磨磨秋千。

荡秋千时,只有一个孩子玩的时候,两只手一边抓住一根绳子,坐在下面的横木上。要么脚着地或做逆时针、或做顺时针转动,待秋千上的两根绳子呈麻花状拧足了劲,再脚离地靠松劲反向旋转,享受乐趣。要么脚着地后退,待退到似站非站的程度时,再脚离地、腿并拢放平,靠自由落体加速度开荡,到自动无力时结束。只有站在下面的横木上,抓紧绳子靠身体运动和脚往前蹬自荡秋千,虽然开始时是慢了一些,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高,才是一个人最开心的时候。

有两个小朋友一起的时候,可以轮流荡秋千。荡的小朋友或坐或站,两只手都要抓紧两边的绳子。不荡的小朋友把荡的小朋友屁股下的横木和人要么一齐掂起,再狠狠的送出去。要么双手抓住横木推着向前跑着,直至举过头顶再松手跑出荡秋千的半径之外。要么侧站一边,在秋千荡来荡去时,拨动秋千的吊绳,让荡秋千的小朋友越荡越高、越荡越快!有三个小朋友的时候,或两个人荡,一个人送。或一个人荡,两个人一头一个,在秋千下落时抓住,猛送向另一头。或一侧一个,来回拨动吊绳,让荡的人玩到尽兴!而在一个站着的小朋友带着一个坐在两腿之间的小朋友的时候,好像鸡蛋带着碌碡,颤颤巍巍、晃晃悠悠,看着也怪可笑又十分可爱有趣的。

只有磨磨秋千可以一头坐一人,也可以一头坐两人,开始的时候需要两个大人一人一头推着横杆跑,等达到一定速度时放手,让它靠惯性自由旋转。两边荡秋千的人也会随着旋转的惯性,离心向外,越来越快、越来越斜、越来越高,吓得叫个不停。

荡秋千时,要有胆量,要借外力。一个人时,拼技巧。两个人时,比配合,三人以上加助力。只要借力、借机、借势借得好,只要技术、技巧、配合发挥得好,你就会荡的越来越好、越来越高、越来越猛,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作者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主播简介:蝴蝶兰,实名马景艳。中学高级英语教师,三晋名师。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业余时间喜欢陶醉文字,酷爱诵读。现任人民朗诵点评老师;卓然联盟朗诵协会副秘书长;联盟盐湖朗诵协会副团长。希望在声音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用真情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