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文字:一苇
名,
就是贴在这身皮囊上的标签。
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连皮囊都带不走,
名又与你何干?人的一生最容易为什么所累?为名为累。
人的一生最容易为什么所累?为名为累。
那么名到底是什么?回头来剖析这个汉字,或许会有所收获。
名,由一个夕字和一个口字组成,从甲骨文到汉简,如何排列并不固定,但这两个元素始终如一。
如此,意项很明确,就是晚上互相看不见的时候,用口喊出来以示分别。通俗点说,比如夜深人静看见院子里有人,你会问:谁?对方自报名字,这就是名的由来。有《说文》为证:“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可见,名的出现是为了区别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人的思维只有依靠这种区别才可以运转,所以它其实是人逻辑判断和逻辑思维的工具而已,并非一种真实存在。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而所谓实,其实就是相,名呢,又是相的标签而已。如果当年把人呼作马,把花呼作虫,沿袭下来,我们今天就会很自然地把人间称为马间,把风花雪月称为风虫雪月了。佛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相的标签则更是一种虚妄。
由名的本义发展出来的两个主要意向,一是针对人的,是名声、名誉的名;一是针对万事万物的,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是用于诠释所有一切的名。二者都是一种标签,都是一种虚妄。
《老子》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名即是可以解释可以言传之意,所以说,如果名可名,佛和迦叶当年在灵山,也不需要演出一场拈花微笑了。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还在不断地使用独有的三段论:“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随破随立,随立随破,就是生怕听者执着于此名相。
而古往今来多少人追逐一生的名声、名誉之名更是一种虚妄。你的名字,只不过是一种互相区别的工具而已,它能标识的只能是你的一副皮囊,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连皮囊都带不走,还能带走贴在皮囊上的标签吗?历史上有多少人功成名就,“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是留下的名到底和那个已经化为尘土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况且几万年下去几亿年下去,连这个空名也终究要化为乌有。
我喜欢柳三变的那种洒脱,“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结语:名,就是贴在这身皮囊上的标签。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连皮囊都带不走,名又与你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