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如蚁人生之晒晒动物的尾巴
梁峰
知道“尾巴的功能”这个名词,源于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名字叫《决裂》。记得那句台词,那个教授用奇怪的腔调说“马尾巴的功能!”那时候,我们看电影的经验是:电影里的是是非非,我们只从角色的扮相上一看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好人都浓眉大眼、国字脸,且一脸正气;坏人都油头粉面、贼眉鼠眼的。但是电影里会讲课的教授,为啥看上去像个“傻瓜”,就不是我们小孩子能理解的了。

后来,在初中学生的课本里我终于读到了“马尾巴的功能”这个答案。那是法国布封写的《自然史 》节选《马》一文:“它那下垂而茂盛的尾巴覆盖着、并且美观地结束着它的身躯的末端:马尾和鹿、象等的短尾,驴、骆驼、犀牛等……它不能和狮子一样翘起尾巴,但是它的尾巴虽然是垂着的,却于它很适合。由于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因为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并且满生着厚密的短毛,却还是十分敏感的。”在布封看来,马尾巴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实用,可以驱赶蚊蝇。文章中作者对野马极尽能事地赞扬!让我从中体会到了作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而在中国文化圈子,狐狸尾巴的名声不太好。
为啥同属于自然现象,有保暖御寒,保持平衡和抚顺皮毛的作用的狐狸尾巴,怎么就发展到用它来形容坏人坏事漏出了马脚,被人察觉了本质呢?不可考察,所以没去考察。但是有这样一个故事似乎能看出端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记载:“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狐尾。岩惧而出之。”大概意思是,孙岩娶了个老婆,多年了睡觉从不脱衣服。孙岩私下里认为这件事有点蹊跷,趁老婆睡着后,偷偷地揭起她的衣服,发现她长着一个像狐狸一样的长尾巴。孙岩吓得出逃了。这是真事还是寓言故事?弄不清楚了。我估计自从孙岩这个后生被吓得魂飞魄散后,狐狸尾巴名声就不好了。
别看兔子短短的尾巴,似乎更像装饰品。其实兔子尾巴的功能是在遇险时能帮助它逃命,玩金蝉脱壳之计。但是因为短而被用来形容那些恶人坏事,长久不了,就像骤雨狂风不终朝也不终日的自然现象一样,人力不可改变。有个歇后语云: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就是这个意思。再没有比兔子尾巴更短的动物吗?干嘛要拿兔子的短尾开涮?尾巴长短粗细,那也只不过是自然现象而已。
你近距离地接触过松鼠吗?我从那些电视镜头上见过。它的尾巴如果参加选美,一定可以夺冠的。关于松鼠尾巴的功能,我有必要做个二道贩子,从网上摘来和大家分享:松鼠生活在森林里,在树上欢腾跳跃的时候,大大的尾巴可以帮助松鼠维持平衡,控制方向,可以加大松鼠的跳跃距离。把尾巴挺直,便可以轻松跳出十几米远,使它可以在遇到凶猛动物猎杀时,快速逃脱。这是在生存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本领,着实佩服。还有更奇妙的事情就是,在高处跳下的过程中,硕大的尾巴增加空气阻力,使松鼠的上浮力增加,这样落地时速度已经比较慢了,保证松鼠的安全。而且松软的尾巴像一个海绵,根本摔不到松鼠。真是想不到,松鼠的尾巴有降落伞的作用,且比降落伞更安全且全天候全方位的无障碍运用。大自然真的很神奇!而到了冬天的时候,这个大尾巴就是天然的毛皮大衣,盖在身上那真是太暖和了。大自然对松鼠真是疼爱有加!更为神奇的是,尾巴是松鼠的护身符,危险时,松鼠经常会用尾巴前后摆动以迷惑敌人,保护自己。松鼠和松鼠之间的交流,也经常用到尾巴,比如见到熟悉的伙伴打个招呼,或者集体行动时,松鼠之间会通过尾巴来交流信息,协调行动。单从尾巴来判断,松鼠是得天独厚、十全十美的真君子。不能理解的是:松鼠之间竟然有地位差别的,首领松鼠一般比较低调,喜欢把尾巴放得比较低。等级比较低的松鼠却喜欢把尾巴翘得很高。这是不是很像人群?或者和人群现象相反?

人的尾巴为什么就退化了呢?直立行走后,它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并且需要人夹着尾巴做人,导致日常生活不便,它只好退出历史舞台。农村人在说人性复杂时有这样的说法:人没有尾巴比驴都难认!直到现在都不知道除了人,驴为啥就难认?和谁比呢?骡子马吗?
尾巴的功能,这个话题很有趣,如果有人对号入座,我也不反对!
今天,我犯了禁忌,因为老子说过“希言自然”。我的话,有点多了,反自然,拜拜啦!
编辑:高玉虎
作者:如蚁人生,梁峰,西安市阎良区北屯初级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