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山情韵
作者:平之(陈建平)
我家住在乌兰山下,乌兰天桥近旁,若论上山距离,我家最近。况且我的一方天地靖远县谱牒研究会就坐落在天桥下,与天桥隔为一体。得天人合一,其乐无穷!
乌兰山历史悠久,历代诗人为之咏诗甚多,其中有诗《乌兰耸翠》为著名:
白云深处见岹峣,耸翠差峨万仞高。漫说三峰天外迥,兹山突兀最雄豪。
由此乌兰耸翠便成了靖远县古八景之一。乌兰山矗立于县城南端,又名城南山,腰玉山。乌兰者乃蒙语红色之意,亦因山中多生乌兰花之故,这是后话,究竟乌兰花是何模样,世人难明。乌兰山势峙若屏,山岚氤氲,烟云缠腰,庙宇洞窟鳞次栉比,错落成趣,蔚为胜景。

有史载,山上多古庙宇建筑,无量帝师殿及山顶玉皇阁,则是唐贞观年间,敬德监修,与法泉建佛家上院同列为一时间。
乾坤浩荡,星移斗转。乌兰山庙宇,历朝各代多有毁建,自然景观历尽沧桑。建国后,持续绿化,增设景点,辟为公园,乌兰山锦上添花,风姿秀逸,神韵独具,今非昔比,成为人们游览、娱乐、健身、养性、砺志之佳地,靖远一大胜景。
步入矗立乌兰东路的“通衢”牌坊,登上南北横亘、巧夺天工的乌兰天桥,直通冥王大殿,这座总长34米,宽3.2米,横跨铁路、公路,宏伟壮观的天桥,是专为游人登山揽胜而建,桥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题写的“乌兰天桥”四个大字闪光发亮;拾级而上,盘山左转,气势宏大的寺庙建筑呈现眼前,正面二楼山门巍然矗立,左右山崖土地祠、水帘洞、祖师庙、法王洞、慈云庵、三教洞、圣母宫、火神庙等殿宇洞窟,布局奇特,结构巧妙,依山而建,错落点缀于碧山绿荫之中,庙堂阁群正中,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兰龄阁锦上添花,又置一景。沿东峰上坡登攀,直达峰顶,在天然平台之上,双层飞檐木柱六角亭庄严肃穆,亭中立碑,花岗岩碑正面镌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碑阴撰有碑文,栏杆围亭,亭藏密林,格外幽雅。纪念亭前方,百步之遥,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岿然屹立峰端,与近在咫尺的革命烈士纪念亭对峙雄踞,相互映衬,气势雄宏。这里已成为全县人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由东峰西行不远,穿过一片密林,游人凭栏远眺,县城全境,郊野田园,如带黄河,两岸秀色,尽收眼底。入夜,俯瞰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满天星斗落人间,火树银花不夜城之灿烂夜景,别有一番景致。乌兰山西麓,新辟的公路,亭台楼阁玲珑别致,曲径通幽,布局得体,集娱乐揽胜于一园,融健身休憩于一圃,为乌兰山倍添韵致。

今日乌兰山,古庙宇,新建筑,楼阁亭碑,园林桥塔,巧构成趣,交相辉映,山花烂漫,绿树成荫,葱茏挺秀,景色迷人。乌兰山,不再单纯是佛道弟子、游人香客进香朝拜之寺庙,而成为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集游览、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人文胜地,白银市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乌兰山,得天独厚,风水宝地,播转塔耸入云端,势如帅旗迎风展,陇之名山,是城中居民游观大千最佳处!
(2020.5.12)

作者简介: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人。生于1965年10月。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靖远县县志受聘人员,靖远县地方民俗文化学会负责人。著《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已出版)、《靖远地方民俗丛书:谱序碑文祭文》(已出版)、《陇上人物:范振绪》(底稿),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兰大出版社),参编《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年报》(兰大出版社出版)、《和畅:2007年中国社会年报》(已由兰大出版社出版)、《靖远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担任副编)、《靖远革命资料汇编》《德润文苑》等书籍。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中华诗歌联合会北方文学社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