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詹澈先生,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作家。著作有《土地请站起来说话》《手的历史》《发酵》……等,散文《海哭的声音》,纪实报道《天黑黑麥落雨》、《田殇》等。

主持人:刘晓菲 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主持与播音专业 曾任新闻主播 主持人 现从事语言艺术教学工作 。

明天更美好,云瑞诗歌朗诵会,(台湾著名诗人詹澈诗歌专场)节目单
上半场第一篇章
《并行的队伍》籣馨
《紫鲸色飞鱼》张金玲
《山 羊》王云
《角 鸮》周家瑞
《黄昏坐在都兰湾》韩文琴
第二篇章
《石头山》张夜
《雨的裸体》徐耘
《云的思路》王丽新
《想要啼叫的一天》李燕茹
《听见盲者奏手风琴》王静
第三篇章
《遊南京夫子廟進貢院有感》邵今春
《扛起天井》张海荣《吊絲蟲》卞海蒸
《戒指》姜云峰
《路燈》吕纳新

1.并行的队伍
记忆的土地上长出了回忆的藤蔓
记忆的山谷流出了幻想的河流
过去和未来是连接的两条线
也是并行的光芒
我们曾经是并行的两个队伍
为了革命与逃命
在河的两岸一面急行军一面打招呼
我们学会走着睡
停下来休息时众人开始打鼾
我们睁开眼欣赏风景
遇到敌人在前方埋伏
我们学着鸟叫打着暗号
在前进的路上
看见两排非常长的蚂蚁的队伍
急着过冬抢搬牠们的粮食
如同我们的队伍在山区中
我们的众生彷佛都并行前进
我们学会走着睡
有时是两个逐渐靠近的梦
沿着河的两岸
逐渐拉远距离
走到终点前看见一道竹桥
我们站在竹桥两边对望
敌人早已失踪
岸上的枫树已红过且生出白发
我们不能停下来
那样忘我的望着
会成为桥边的柳树
同时垂老
会让回忆的藤蔓逐渐缠满树枝
2007年<绿岛外狱书>
2.紫鲸色飞鱼
两只身体长长翅膀薄薄的鸟
在窗外交颈而鸣后交颈而眠
看起来像传说中的凤凰
使我想起那一夜
一只身体长长翅膀薄薄的飞鱼
飞了几百哩看见我窗口的光
飞到窗外时天就亮了
那一天的晨曦从紫荆色渗紫晶色
那飞鱼的背从紫晶色泛紫鲸色
也许
她就是为了飞脱那只紫鲸的吞食
宁愿向黑夜中的微光殉身
然而海面也再变化着纸金色
似乎有千万只飞鱼等着她回去
我在牢房里悲伤无助
她的眼里含着泪水
会流泪的鱼都是龙女的化身
如果她是来殉身
我要吃了她吗
她只是要奋力飞翔飞出她的牢房
她只是要在飞的过程中蜕变自己
她向往着我牢窗里的灯光
2007年<绿岛外狱书>
3.山 羊
两只雄山羊对峙了很久
红棕和雪白慢慢靠近
准备用战戟一样的双角决斗
牠们突然高高站起
高过林投树和地下屋的高度
再狠狠俯冲向对方 碰一声雷响
羊角彷佛盾甲 在猛烈撞击后响着龟裂的余音
闪电中有火花 彷佛两种意识型态化身两种板块
从海底撞击浮上来
两只公羊为了牠们的爱情与范围
用双角对峙磨蹭撞碰了一个上午
羊骚和惹起的尘埃弥漫在空气中
沉黏在路人的身上
牠们挡在路中央 在很难辨别是非的路上
不知要向那一边闪身而过
在海风中拍拍身上的尘埃和羊骚味
不想走原路回到原始的部落
最好的方法是继续在原地观赏
这世纪末一幕难得的街头角力
黄昏时牠们感觉夜色在眼里下垂
牠们有各自的妻妾和群众
像两个和解的音符 翘着尾巴分开
各自占据在自己地盘的礁岩上
羊角间悬挂浮起的月亮
两角间沉淀着自在的思维
2004年<小兰屿小蓝鲸>
4.角 鸮
婴儿和老人混声的哭泣
酷似一个世纪末诗人的悲歌
从黄昏向黑夜下沉
停止在榄仁舅树上
在猫头鹰和蝙蝠之间 角鸮,
有着难以确认身分的叫声
满月最金黄时的金黄 在牠眼里,
不屈服于黑暗的颜色
在海洋与山谷之间 要叫破黑夜
其实也害怕阳光 从山谷向港口哇呱,呱哇
在悬崖上看见灯塔
不怕寒冷,只怕饥饿
听见鼠叫,就睁开灯塔一样的炯眼
偶尔和飞鼠或蝙蝠
在月光下擦身而过
在象牙树与罗汉松之间
张开不大不小的翅膀
以鸟的姿势,飞出猫的形体 活化石,
会飞的化石 地球上只剩二百余只
何以会栖身受困
在这死火山的兰屿岛上
身上彷佛垂挂着丧服
以灰尘般的颜色,以诗人的眼神
疲倦的看着雀跃的海浪 看着海浪下沉重的黑礁岩
2004年<小兰屿小蓝鲸>
5. 黄昏坐在都兰湾
黄昏坐在都兰湾
坐在伸入海岸的山脚上
坐在黑夜前额
看着黑夜疲倦的苏醒
从海洋的背后走来
无法再升高的海浪
只是夕阳残损的手掌
把滚落的山石都击成碎屑
只是大海奴役的前哨
向着陆地不断探测骚扰
而陆地以一种坚牢
伸出两个大海岬的蟹螯
就能拥抱海
或夹住海的什么
就能捕捉几片海浪于不逝
弯月从都兰湾背后走向海洋
星群从天空下垂到海面
安静的夜海
只听见浪花击碎星粒
星粒滚滚磨蹭浪齿
水雾中飘浮着路过的车灯
交错着灯塔的光束
彷佛有百千万只萤火虫
不断的飞过陌生的海岸线
不断消逝在陌生的海的荒原 2003年<海浪和河流的队伍>
6.石头山
从书籍的深海里抬头
从窗口看见它,在云的眼睛下面
从远古的原古来到中新世
一颗巨大的头颅 向海边观望,
无限期的观望
身后起伏的山脉,侧影昂角曲线
在埃及人面狮身与敦煌卧佛之间
承载着等重的阳光
以三千年黑潮回流文明 逆向蓝色海的沙漠
历史隐没,时间足迹浮起 它的影子和光芒,
背着太阳 以一颗陨石的重量 从窗口压向书桌
书桌夹板在云层中龟裂 痛楚,从笔尖流露
它的皮肉筋骨,夹在黑白云母 麦饭石,
辉绿岩和蛇纹岩之间 原子结构是钢的介质 在炉中提炼,
人的欲望 钢的机械挖掘机,
背后的权势 突破所有禁令 从它脖颈开始挖掘
从耳腮挖向太阳穴
向海洋的歌唱变成向天吶喊 石头山,
突兀而美丽的地标 受伤的头颅,
东海岸山脉的起点
在两种海底板块之间浮起
在两种上升的力量上面
一面歌唱,一面吶喊
2003年<海浪和河流的队伍>
7.雨的裸体
溪底已被黑夜笼罩
黑夜被雨披上黑色雨衣
黑夜的身体不会潮湿
黑夜是太阳的影子
例如黑夜盘坐太阳石
我盘坐在麦饭石上
用手电筒照射窗外
光线切割夜片
雨的脚跟
沿着光线脊梁走向出海口
黄昏时我还闻到
雨的体味
她的脚步踏陷在蓬松的沙地上
踩过蒸着热气的黑色铁皮寮顶
带着闷哼与暑溽
从山谷走来
而现在我把手电筒关掉
想和她窃语
她立刻散漫发丝遮住上体
黑夜迅雷般淹没她的隐私
愣愣的自我犹如置身闪电
还记得她刚才光线中瞬间裸露
在雨丝和雨丝间隙
在雨滴和雨滴间隔
我捉不住水和光
捉不住眼波和泪珠
在还没有下雨之前
就该感觉她眼中的雾气
就该在黑夜来临前把她留住
不该只因一念分别
在雨丝和雨丝间隙
在雨滴和雨滴间隔
用以亿计的破折号和删节号
或以亿计的句号写信
她也不会再回头
1998年<西瓜寮诗辑>
8.云的思路
那村庄在山谷
安静如一堆云
时而起伏着节层分明的屋脊
在月光下
迤逦白色建筑的墙
墙,像泛着银光的布幕
尾连山的崖壁
如果黑夜是一片非常大非常大
非常大的桑叶
突起的山脊像叶脉
那泛着一团白光的村庄
静卧在山谷,节次屋墙
好像是一只春蚕爬向叶柄
牠的头昂起向月亮
月亮就是叶片里被蚕食的洞
洞四周有一些唾液余泽
西瓜园隔着溪谷和那村庄对望
西瓜寮里我蜷卧板床
像春蚕一样吐丝的思路
干枯着澎湃的心血
红色思想和绿色理念
交织成一个椭圆的茧
团团把肉体困住
如果思想比爱情还重
而爱情比亲情还轻
如果意念还是欲念
如果我还不疲倦
我又站在西瓜园的溪边
向对岸村庄大声喊叫
她的名字
──云啊……
因为难于谋生而离开农村去吧
因为一声叫喊
山谷、月光、夜气
和静卧沉睡如云团的村庄
回响一股黎明前的不安和骚动
1998年<西瓜寮诗辑>
9.想要啼叫的一天
上班族的一天
地鐵捷運磨擦著日子的兩邊
一道道光亮閃過去
要磨鈍思想的利刃
或磨亮思考的鋤犁
童年的玩伴有幾個已埋骨
在故鄉的海岸與深山
從百年大樹後面一直升高的雲塔
彷彿他們疊起的羅漢
齊聲向我呼喊------
聲音彎曲如山腳下的炊煙
在地鐵捷運一個出口的廣告牌上
建築公司畫出都市鄉居的建屋
它說可以聽到鄰里的雞啼
今晨我確實聽到
那隻公雞忠誠而準時的啼叫
從租屋附近早市的巷弄裡傳出來
比我手機設定的起床號早十分鐘
一小時後牠就要被宰殺
但牠仍然忠於天職準時啼報天邊初曉
在上班的一日當我走出地鐵捷運出口
聽到那虛擬廣告上公雞啼叫的雄姿
不禁挺胸昂首啼叫一聲------
確逼出淚水含在眼裡
我仍然忠誠徒勞用身家性命磨損著一個日子的兩邊
10.聽見盲者奏手風琴
在立志以文化為自己顯影發聲的大都市
馬路巷弄交織的蛛網下面
地鐵捷運三個出口的交匯處,他無從選擇
爭得自己的一席位子,在適當的高度
他坐的穩定,背景是卡門與雲門舞劇宣傳佈景
他雙手緩緩張開,逐漸遮住背後的布幕
兩邊的樓梯與電動梯也向外張開
路上成排的路樹都想要走進來
聲音慢慢張開來,我向後退了一下
彷彿海浪鼓起來,貝殼張開扇面
風帆張開,浪潮條條而來
我看見張開至兩極的地殼裡面
層層的岩漿與礦脈,煤層與黃金
從他想要拉開自己的胸膛裡面
從一排排肋骨下面,有肺葉和風箱
那聲音從他雙手之間拉了出來,又合回去時
他低首,把盲瞳翻白又閉上
回到母親懷抱他時
與他自己懷抱嬰兒時的記憶裡
一時寂靜,手風琴已如收斂翅膀的天鵝
再緩緩張開羽翼,從孔雀張尾而鳳凰比翼
手風琴在他手中,猶如懷抱江山大海
海浪皺褶推擠成綿延的山脈
從我的故鄉一直奏過來,那首「望春風」民謠
到他的故鄉時,是一首「補破網」
11.遊南京夫子廟進貢院有感
夫子,我來了,行色匆匆,如南飛的秋雁
嘴裡還銜著家鄉的魚色,與草香
骨子裡還藏著農民子弟的土氣,昨夜半夢
誤把秦淮河當濁水溪,如當年那個
錯把杭州當汴州的考生,我,來了
注視著,夫子廟對面的龍璧,想著
龍壁後面被禮教隔離的千千萬萬個
六朝的藝妓,如何慰藉同樣是
千千萬萬個離鄉趕考的青年子弟,他們在夜裡
偷偷渡過君子橋成為青樓的俘虜,遙望朱雀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毛澤東的狂草寫在烏衣巷口如會開百花的井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李商隱在李白之後寫的詩,李宗仁在孫中山逝後亡命
秦淮河映現的雲草,如魚點和星芒流逝的考生們
我來了,一個卑微的現代詩人與農民子弟
小心翼翼走進貢院,正襟危坐入考
考題是;辛亥革命一百年,貞觀之治一千年
狩獵遊牧進而畜牧農耕一萬年了
為什麼糧食不足,農民反而收入減少,而期貨賺翻?
糧食過剩時,地球還有十億人陷於饑餓?
第二題;為什麼人民幣要被迫升值?接第三題;從井田制
至今包產到戶,如何跳脫黃宗曦規律?
夫子,這難題待答,我該走了,我只是行色匆匆
12.扛起天井
不知什麼時候,村裡的最後一口井已不見了
祖父過身三年後,茹素的祖母也跟著去了
大概是在那個秋天以後不久
稻穗飽肚又勾頭,竹筍苦口的時候
送葬的隊伍從村頭轉了出去------
父親出走那天,我懵懂的童年聽到
祖父賭氣的說;我就不相信你能扛起一口井
那句話父親接著向我已逝的大哥說至他車禍那天
村裡的人早已忘了那口井的存在了
自來水嘩啦啦的流著如電視劇與流行歌
我和父親在很長很長的一段生活裡
沒有聽過要扛起一口井與天井之間的事
我們在堤防邊工寮和溪邊西瓜寮之間
過著一種半工半農半讀半流浪的日子
沒有想到什麼是天井什麼是天庭
有時坐在溪邊仰望夜空,天庭的天井
鑲滿珍珠與鑽石的簷篆
那是無法丈量的毫宅與地界
如今父親也過身好幾年了,好像還在
路上,我聽見有人問我有關天井與天庭的事情
我篤定的說;我父親曾經扛起一口井
用走的走過中央山脈,雨一直跟著走過去
而我能扛起一棟大樓的天井,和一個天庭
當夜深了,我的筆還像父親的鋤頭一樣
像挖著一口井一樣的挖著靈魂的出口
13.吊絲蟲
父親在噴農藥之前,有一個習慣的儀式,是儀式
他在菜園邊抽煙,用打火機咖嚓一聲,像要點香
然後轉過頭對我說;什麼鳥仔,吃什麼蟲
什麼人,吃什麼飯,你要知影,知嗎?
菜蟲菜腳死,做牛拖犁拖到死,他說著
蹲下去背起手搖噴藥桶,像背一個背包
這是他今天的行程,一步一手搖,上下有規律
吊絲蟲們躲在未結球的高麗菜的葉背
藥霧還沒噴到風先到,牠們就吊下絲線
趁著風勢在風中像盪鞦韆一樣飛起來,藥味彌漫
等父親走過,牠們又順著風勢盪下來,躲過一劫
我們農民,就是在跟草與蟲爭食,所以父親要我
緊跟著在他後面,等牠們盪回來時再噴一次農藥
我跟著一步一手搖,搖晃在水霧毒氣泛起的彩虹中
父親走著……父親早已走了,我還站在田邊聽見
打火機咖嚓一聲以後,嘶嘶滋滋的噴藥聲
吊絲蟲們還在大量繁殖,五天一輪迴
父親的墳上也飛來毛蟲化身的蝴蝶,像他不死的夢
美麗的蝴蝶,不要到菜園裡產卵
那裡是一個殺戳戰場,人與大自然
對抗到何時?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被消費者
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在人與人的生態裡
什麼人,吃什麼飯,像背一個背包的旅行者
我走到了中年,一步一手搖,還要寫詩寫下去
菜蟲菜腳死(啊,業力)父親說;寫什麼詩,也一樣
14.戒指
燃燒著的夕陽,最後的幾絲火焰
搖晃在山頂樹林的枝枒上
燒成帶著灰燼的香柱,這樣,經過一柱香的時間
寂靜的天空,星星還不出來說話
只有一輪淺白的,浮水印似的月亮
像被夜氣懸浮起來,慢慢升上夜空
又被夜氣吹噓成慢慢膨脹起來的氣球
此時,夢像一陣風
打開了午夜時一個個熟睡的腦海裡的風帆
已經成熟的金黃的月亮,像氣球碰觸著我的夢窗
母親的手輕輕的,像氣球一樣碰觸我的臉頰
我聽到玻璃與金屬碰觸的聲音
母親手腕上掛著點滴,吃力的伸手過來
我睡在她旁邊,一個剛抬走人又空下來的病床上
我握住她的手,冰冷中有輕微脈搏的跳動
她想說什麼,但已說不出來,顫抖著
從手指上拔下金戒指,眼睛濕潤
示意我拿著,留下來,不用當陪葬品
她說: 真的走投無路時就有用,她用過一次
是父親當年流離到東部,她帶著我們兄弟跟著
母親在肝手術後的遺憾中走了,瀰留的眼神
像天空一輪浮水印似的月亮
三十年了,這戒指,像記憶深處的月蝕發著環光
彷彿上面還有一些圖案與文字。我想母親還想說的是
人總是必須要有一些約束與規範,例如白天與黑夜
15.路燈
這是一條通往原鄉,許是烏有之鄉
許是通向河流的出海口
或只是在一個斷涯邊,看不見陷阱的邊緣
我走過嗎?還是已在回頭的路上?
剛從夢中走出白天,又遇見夜晚降臨
這是一條思想著也相思著的路
腳板踏著影子
用唯物的思想走著唯心的路上
月色下影子結實的薄薄的向前傾
白天被太陽撞擊的額頭還發著微微的餘光
山谷綴滿螢火蟲,成群浮上來,一條銀河
有人在河兩邊丟石頭,一顆顆流星
一次次紡織的梭。聽見遙遠的水聲與炊煙了
波的一聲,眼前亮起第一柱路燈,這不是家
這在唯心的路上冒出的光的物質
山村就快到了,聞到人的氣息與光芒了,路燈
這工業革命後象徵文明的光芒,此時是一個障礙
我必須用手掌遮住路燈,才能看見星星
例如白天時用手掌遮住夕光,才能看見初月
路燈此時是那麼炙掌與刺眼
隨著城市向外擴展,路燈是前哨的衛兵
也是人類欲望的指爪散發的一種光芒
這文明的光芒,是有點刺眼,這光害
在一條通往原鄉,許是烏有之鄉
用唯物的思想走著唯心的路上

朗诵者及简介:

蘭馨,资深朗诵人,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被授予中国改革开放德艺双馨杰出文艺贡献奖。

张金玲 热爱生活 喜欢朗诵 用声音传递真情 歌颂真善美

王云 燕山石化退休教师,燕山朗诵团团员 努力学习说好中国话,让声音插上翅膀牵动起你我灵魂,让声音成为一种崇高的心灵养分!用声音温暖你我,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周家瑞,航天科工二院老年大学,朗诵班学员。用声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韩文琴 普通朗读者。曾参加2019年"中国梦·燕山情"第二届全国朗诵大会获三等奖。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用声音传播正能量。

张夜 高级经济师,偶尔码字,渗入骨髓融进血液的,除了真善,就是朗诵(参加过央视《绽放夕阳》栏目春晚的录制)。

徐 耘 女 74岁 北京市昌平朗诵艺术协会理事;碧桂园九华银华诗社社长;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会员。

王丽新,一位普通的朗诵爱好者,现为北京市燕山朗诵艺术团团员,2018年获得《绽放夕阳》选拔赛燕山赛区个人组第一名。热爱朗诵,愿用声音传递温暖,用朗诵致敬人生!

李燕茹,退休后把朗诵当成了唯一的爱好!只愿安安静静的用一字一音、一句一词,来与您做心与心的交流!

王静,喜欢学习朗诵,喜欢优美悦耳的朗诵声音,喜欢在学习朗诵中结交更多声如其人的挚友。



张海荣,喜爱文艺,热爱诵读,用声音传递内心的情感,用爱去领略诗歌朗诵的魅力,希望在声音的海洋里寻找良师益友。

卞海燕,幼儿园高级教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喜欢朗诵,舞蹈,绘画。多次参加北京市区级朗诵大赛。

姜云峰,朗诵爱好者,多次主持大型文艺活动。喜欢用诵读净化心灵,用声音赞美生活,用真情传播正能量。

抚琴听雨,实名吕纳新,河北省安国市基础教育工作者,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诵读联合会”会员、”保定市声乐专业委员会”理事,“祁风雅韵”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人。愿以声音传递善美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