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放学途中听哭声,乔老偷锅来济贫》
民国的六月,连阴不断,一连二十多天,雨时大时小,这给本来没有好房子住的贫民们雪上加霜,有句古说的好,房漏偏遇连阴雨,家里外面一样大,炕上连个睡人的地方都没给留,想做饭去那寻扒点引火柴呢?唉,这年头,真能愁死人。
乔老三即(乔老)在新堂的一所中学就读,算是住校,但一星期总要回一次家,一来回去见见 爹娘,二来洗洗衣服,顺便带点下星期的干粮,这也很正常,学校大部分学生每到星期都回家,少数无家业的,放学后,找点活干,混口饭吃。
话说这天中午,天阴的很沉,乔老三怕下雨走时都带把雨伞,可今天没下,心思,快点走,离家也就隔二三个村子了,怀着喜出望外的心情,便跑了起来。
当行至最后一个村子的时侯,村边有二间被雨淋得快 倒塌的屋内传出了阵阵伤心的哭声,乔老三听到后,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进去看看,雨来了怎办。不进去吧?心里总是放不下,抬头望望那死灰色的天空,雨大概一时半会来不了,于是身不由己地推开那家的房门。
这时,那个刚才哭的妇女听到有人来了,便暂停了哭声,两手不停地在地上找着什么?啊!
明白了,原来她是个瞎子,正找着那根跟随多年的主棍呢?
乔老三急忙上前扶起她,帮她找到主棍,问明原由,原来,这家老公一大早就外出找干柴去了,他刚走不久,房顶上掉下一块头,把她家唯一的做饭锅给打烂了,你说这怎办呀?
到新堂买一口锅,至少也得二三元钱,可家里分文没有,到了秋天,收点粮卖了,也能换口锅,这个该死的老天,你不下这么时常的雨,房上的石头能掉下来打烂锅吗?说着,那瞎妇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的乔老三,也陷入了沉思。
就是呀?买锅没钱,借锅,那借去,一家一口。唉,想想自己家,大小锅好几口,房子不但不漏,还坐在书房观花观雨呢?人,为什么不一样呢?
好男儿,上学堂不就是为治理社会,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吗?
想到这里,乔老三忽然眼前一亮,计上心来,安慰瞎妇一通,别愁,大妈,这事我能替你解决,瞎妇一听,喜从天降,忙说:“恩人,我遇着恩人了″
这时的乔老三,心里有事,一溜烟地跑了,也顾上听恩人呀罪人了。
早己等在大门口的绣花女母亲,不时地张望着小儿子乔老三的归来。
娘,娘我回来了,听到叫音的绣花女非常高兴,嘴里还骂着呢? 龟儿子急死娘了。乔老三回到家,己是下午三四点了,可家里人,连佣人也没吃中午饭,为什么呢?就为了等回这宝贝儿子一起吃。
乔家大院主屋分前后二层,其前院为四合头院,东房长工,帐房先生住,南房短汉与管家住,西房牛羊官住,后正屋为书房,后正屋后面为花园,花园内建有凉亭,假山,真是一般人家难比这乔家大院。除非县长一级人家。
话说乔老三吃罢午饭,向母亲绣花女说明这个星期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吃完晚饭,绕自己的住处跑五到六圈,不准家人看管,母亲不解,便问:“儿子,为什么留这作业,乔老三解释到:“老师是为了让学生锻炼身体,不准家人看管,也是为学生增强胆量,将来对儿子是有好处的″。
母亲半信半疑,也无办法,一想,反正是自己房前屋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完便去书房催女佣人王婆浇花去了。
六月的天,晚的很迟,不过这些天的连阴也给乔老三造成了很大的机会。吃罢晚饭,向母亲问好,便兴步走出 厨房,直奔前院,这时,佣人们正在食堂里有说有笑地吃饭着呢。
机会来了,乔老三走到离猪 棚不远的伴料房,扛起一口看似瞎妇家大小差不多的生铁大锅, 鬼鬼祟祟地溜出大门,向路程足有二三里的瞎妇家走去。
这个夜的阴天,伸手不见五指,虽说放学常走这条路,但还是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前行,在加上这口生铁锅很沉,足有三十来斤,压得乔老三满头大汗,可又不能停留,无耐继续扛锅走。
足足行了一个多时晨的路,终于走到了村西瞎妇家,可推开门一看,瞎妇与丈夫己睡下了,衣服也没脱,睡在地上的门板上,门板下面压着上午这家主人找回的一些干柴,乔老三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大妈,您醒醒,锅…锅…锅来了。
睡梦中的瞎妇俩口子,一听锅来了,喜出望外,急忙找见洋火,点上油灯,听声音好像中午来安慰我的那个小子,于是用手一摸,真的锅来了,真的锅来了,天那,老天,我遇着好人了,你是神,是人。让大妈摸摸,你这份情让大妈怎回报你呀?
大妈给你磕头了。刚缓过气的乔老三,急忙上前扶住瞎妇,说道;“大妈,有锅了,你们以后俩口子好好生活吧?我该走了,怕道上下雨呢″?
又说:“你家有袋子吗?″我走的急忘拿袋子了,把烂锅我得拿走,这家主人东找西寻,终于找出个袋子把烂锅装好,千恩万谢,送乔老三返程。
回到家也不迟,佣人们刚吃完饭,还在食堂里瞎聊呢?乔老三把烂锅放回拌料房,擦擦头上的汗,定了定神,向母亲房间走去。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