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的介绍〗
2000年,法国《世界报》组织评选公元1001年—2000年间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东坡名列其中,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年少时,总以为苏轼苏东坡不是一个人,后来,越了解他越发现,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才是苏东坡。

[东坡的童年青年]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他与弟弟苏辙正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的失败,其弱点十之八九在作诗上。诗的考试,需要有相当的艺术雅趣,措辞精巧工稳,而苏洵则重视思想观念。

因为读书人除去教书之外,仕途是唯一的荣耀成功之路,父亲名落孙山而归,必然是懊恼颓丧的。

这时两个青年的儿子,在熟记经史,在优秀的书法上,恐怕已经胜过乃父而雏凤清于老凤声了。
后来,苏东坡的一个学生曾经说,苏洵天赋较高,但是为人子的苏东坡,在学术思想上却比他父亲更渊博。


对苏东坡万幸的是,他父亲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当时流行的华美靡丽的习气。
后来年轻的学子进京赶考之时,礼部尚书与礼部主试欧阳修,都决心发动一项改革文风运动,便借着那个机会,把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辞藻的华美靡丽之文的学子,全不录取。

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写的一首诗里说: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
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子由也在兄长的墓志铭上说:
“我初从公,赖以有知。
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待续)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