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小莲,女,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人。70后,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纸媒网络,请在头条百度上搜索,多次获奖。国家职工。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张小莲(中国)
今年五一节,陕西洛南县锦绣大地景区,打出了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超想去”很吸引人眼球。而我超想去的地方是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景有远方的洛南县石门镇。超想去看看那里的地气里藏着怎样的巍峨?超想去看看青龙山脚下著名书法家马英武先生,为什么宁恋家乡一杯土,不恋他乡万两金?

马英武何许人也?
马英武: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人,现为世界榜书协会会员,全国榜书协会会员,上海榜书研究院院士,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安书画院商洛分院顾问,商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仓颉书画院院士。
他的书法作品“平易近人”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2012年书法作品作为“十八大”献礼,被北京博物馆收藏。2013年应邀大陆赴台代表团书法交流,为台湾领导人写下“华台常春”四个榜书大字,在万人聚会上被授予“白马王子”的称号。2014年书法作品“居高而自远”荣获世界榜书联合会优秀奖;同年六月作品“凌云”再获“瑾润杯”榜书书法大赛优秀奖。2018年5月,获得首届“华山杯”全国榜书大展入展作品奖。
我和马先生的相识缘于2018年8月18日,棣花乡土文学院揭牌仪式上。
初生牛犊不怕虎!
刚走入文学圈子的我,那天,见他在棣花万香湾为乡土文学院义写书法作品,他非常有个性的字,我很欣赏,竞胆大包天问他要,他毫不吝啬,手起笔落,一幅矫若惊龙的字便送给了我。回家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巜拐角遇见马英武》纪录我们的初识,从此,我和他慢慢地熟悉了。
加了微信后,他经常转发我的文章,让我们这些草根文学爱好者崭露头角很感动,他是草根文学爱好者的贵人。
去年腊月,我去洛南县参加“羊”征文颁奖典礼,他因被省电视台邀请去参加春晚,遗憾不能参加这次活动,重情重义的他便托人送给本次大赛的策划人,《松风阁语》平台主编赵英女士和我一人各一幅字。并在当天中午午饭时间,从西安打来电话问候我们一行外地文友,让我倍感亲切,荣幸,激动。
今天我不想带任何功利之心,用感恩的心写下这篇真实的文字。您若不信,可以去拜访他,感受他创作时激情四射的现场直播。
石门镇位于洛南县城北15公里处,自古是商洛通往关中的要道,素有洛南“北大门”之称。发源于黄龙山道沟的石门河穿境而过。
五月二日,约上好友赵英(网名多多),欣赏了锦绣大地的后,喊上文学大侠萧军先生(网名云蒙山人),一行九人分乘二辆车,沿洛华路一路向东奔去。清凌凌的石门河一路哗哗哗地在我们耳边欢唱着。
路上我告诉赵英:我们这次去不让马老师为我写字了,我是怀着敬仰的心情专门登门拜访他的,不能让他觉得我除了索取他的字外,没有拜访他的真心,我懂这世间人心薄凉,却偏偏想要寻求点温暖。
赵英说:“好我的傻妹妹哟,你来拜访马老师,他给不给字不是我说了算,就冲着你的真心,马老师那么豪爽的人,他不送你字,他就不是马英武了。”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沉甸甸的,羞愧自己好像带着欲望而来,这不是我的初心,要知道这样,我真的就不会来麻烦他的。
赵英看我有了心事便逗我,你看:连石门河都欢迎你,边唱歌边抢头跑着去给马老师报喜呢。
她的话逗乐了我,谈笑风生中,一路风景一路歌,我们很快就到了张湾村辖区内,洛华路边马老师的家门口。
一下车,我的眼神就不够使唤了,这里的空气清新的像是被洗过一般,看不到一丝尘埃,仿佛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马老师的房子座北朝南,门对青山和小溪,背靠大山和石门河。
啧啧,好一块“门对青山龙虎地,户纳绿水凤凰池”的风水宝地。
他家的大门遥对洛阳龙门石窟的方向,联想到石门这个地名,以及马老师的传奇人生,成才之路,我想他的先祖肯定不是凡人,没有很高的天赋和造诣,就是再爱好书法再勤奋也不会自学成一派的。
自古洛阳纸贵,文化名流辈出。坊间传说旧时显贵人家逃难到深山老林里,为了让后人找到先祖的足迹,总是把以前所在地的地名偷偷加到族人排行,或者现在住所的地名里。这其中有没有丝丝缕缕的关系,我无从考证,不得而知。
这强大的遗传基因已经传承到他女儿身上,俩个大学毕业的女儿,酷爱书法,书法作品已在省城颇负盛名。在中国“莲花杯'庆祝澳门回归四十周年中青年书法比赛中,姐妹俩荣获一等奖。

这真是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
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堆闪闪发光的玛瑙石,站在二楼的马老师看到我们,赶紧招手,他边下楼边用沙哑的嗓音和我们打招呼,亲切地喊着他的军,瞅着多多和我。热情贤惠的嫂子也出来接我们,笑着说:一接到你们的电话,他赶紧就给我安排,叫我快蒸馍,熬稀饭,说他乃“一帮子”(文友们)一会儿要来。闻听此言,我们开怀大笑。
进到上屋,嘿!满屋的艺术品奇石美不胜收,琳琅满目,藏品奇多,令我目不暇接。
品茶聊天时马老师问我,“小莲,你今天来我送你一幅什么字呢?你自己选内容。”
马老师此语一出,赵英抿嘴就笑。我赶紧说,“马老师,我今天来主要看看您和嫂子,找找门,不要字了,我已经收藏了您二幅字了,怎能贪得无厌?这是我的真心话。”
听我如此说,他跳起来,“有你这句话你今要几幅我送给你几幅。”边说边出了堂屋,冲进书房拉出一张白生生的宣纸铺在了院子里的大画桌上,大喊萧军“军,你说今天都给谁写我听你的。”
幽默风趣的萧老师说:今来的都是一对一对的,按我们洛南习俗,先给远道来的客人小莲写。
我赶紧摆手制止,就在我扭捏的当口,马老师已扎好马步,提起吸饱黑汁的毛笔,手起笔落,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我和爱人赶紧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来,并邀请他站在中间,萧老师按动手机快门,为我们留下了这幸福的瞬间。

放好字,我们继续欣赏他为同来的朋友们创作。看马老师写字,真的是一件快乐的的事情。他写字前,先站好马步,让笔喝饱墨,狠吸二口烟后屏神静息,这架势象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大将军要下命令,又象足球场上的运动员,准备瞅准机会猛地抬脚努射。
沉思片刻后,他猛地挥毫落墨,那气势象电闪雷鸣,势如破竹;那力度能穿透纸背;那节奏象瀑布咆哮;象蛟龙出海,象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象蛟龙飞天流转腾挪。这近乎癫狂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包含了天地乾坤的灵气。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他的字笔势雄特,姿态横生,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笔走龙蛇。如一枝独秀,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同来的爱人偷偷告诉我,他今天终于见了真功夫。是呀,欣赏马老师创作过程就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更别说这么有个性的字了。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汗水,离不开勤奋。特别是练字,无论是天赋高低,勤奋永远都是练字的主角。他曾经以池洗砚,今池水如墨矣,现终于成为大书法家。
欣赏完他为我们创作的书法作品后,我们告别,豪爽热情不端架子的马老师坚决不让走,非要我们吃了饭再走。嫂子也从灶房出来留我们,“我已经做好了这么大一锅饭,你们咋样都要吃了再走。今不吃饭走了,他不知道要有多难过哩? 还有一次,早上我正捞粽子呢,他接个电话跑到灶房对我喊,不要捞了,放锅里温着,我‘乃一帮子’马上要来。我说你乃‘一帮子’能吃多少吗?他说管它吃多少等吃完了再捞。
嫂子的话惹得我们哈哈大笑,马老师也笑,我们便留下来吃了这顿幸福的晚餐。
同行的萧军老师又幽马老师一默,“瞧瞧,这待遇多高呀,县长来了都不一定能吃上饭呢。”
我和多多接住话题,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表演起了“群口相声”。蹴在灶房台阶上的马老师看我们仨调侃脸上再次乐开了花。
文朋诗友们,看到这里,你知道马老师有多稀罕我们吗?幸福不?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这话一点不假。

饭后,我拉住嫂子要合影,低调的她坚决不愿意,在我的一再请求下,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老师的字现在润笔费一幅2000元,而且不是谁想要就能得到的。要是他乃“一帮子”朋友们来了,不管官也,民也,只要情投意合,索要时愿望都能实现。如果是他不感冒的人管他什么级别,什么头衔,掏钱连个撇都买不下,这就是豪爽的马老师可贵之处。
要走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成名后高飞他乡,而马先生舍不得离开家乡?因为这里不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而且钟灵毓秀。更重要的是当了二十多年村官的他,贫穷时立志为乡,如今过上了好日子的他怎会弃乡?
他放不下这里的山山水水,山高水长的情怀里放不下贫穷时和他艰苦创业,富裕后和他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
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的太深沉。
外地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本期审核:王文(中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