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 在紫云山里沉醉
作者:赵洪亮 诵读:茸茸
五月,在微醉的夏风里,去探访紫云山,去探访我心仪已久的秀山宝地。
第一次去,那是十五年前的事儿了,多年未曾谋面,想必出落的更加端庄秀丽,心中有太多太多曼妙的浮想促使我来此一游,带着迫切的心情,一路寻来。山道曲折,好在随行的风摇来舒爽,成群的槐花穿着飘香的白裙为我们引道,不知不觉也就到了山顶。
上了山顶,豁然开朗,路变得平坦开阔起来。熏香被五月点燃,全是嫩草小花的芳菲,捡一条野花烂漫的小径,沿着花海穿行,聆听鸟鸣清脆,婉转轻啼,以任被花香浸染的林风轻拭肌肤,光线透过枝叶,裁剪好些明媚的纹样,随着飞扬的心情,触摸其间的花草林木。在这个眼花缭乱的林中行走,全身心体验这一首首摇曳的动感叹词。
再往北,路过一片槐树林,浓郁的馨香迎面扑来,这个时节,槐花正是妙龄,成串成串的惊喜秀满枝头,就这么似开非开的,和绿叶、和游人、和这明媚的五月,分享着季节安排好的景致。
其实,紫云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里有一处著名的书院,据记载,它创建于明代,为户部尚书李敏所建,紫云书院四个大字还是明成化皇帝敕赐。是明清时期读书讲学的地方,也是程朱理学的弘扬圣地,当时规模宏大,为中原四大书院之一。
在通往书院的必经之处,有一座名曰望月亭的所在,登上亭台,浮想皓月从书院东山涌出,流银披沙,竹叶清唱,整个山水淹没在皎洁的月光里,山峦泰然,书院安详,偶有一两声鸟鸣把甜甜的呓语在山谷中飘荡,更显紫云山的空灵飘渺。痴迷于此番意境,怎能不令人心驰神摇,疑似瑶境呢。
驻足远望,前方,林子茂密起来,想必书院就在不远处吧。山道两旁的槲树林,枝叶肥美,宽大的叶片遮盖了试图落脚的光线,林荫小道曲径通幽,不时有黑蝴蝶翻飞在荆芍花丛中,一些不知名的林鸟,欢快地哼唱着美妙的乐音。想必秋天的紫云山定是层林尽染,别有一番情趣。
“快看,快看,书院,书院到了。”女儿惊喜地嚷嚷着。是的,沿着几百年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的墨香终于找到了你,紫云书院!此时,我静静地,静静地看着她,感受着她几百年来的沧桑和厚重。在一片修竹掩映里,书院青砖黛瓦,衣着古朴,书院成东西走向,大殿,钟鼓楼,依山傍水,零星建筑错落分布其间,翠竹婆娑,为书院平添了些许南方的毓秀和雅致。
从图标上显示,整个紫云山,既有广成子修炼的仙洞,也有东汉刘秀搬兵时的卧龙湖,又有极富个性的红石林,还有宋代大诗人梅尧臣在襄城做县令时经常光顾的,据称紫云山“第一妙景” 的“丹霞日出”等。
但是,对我吸引最大的却是一个叫天池的妙处。据路边的小贩介绍,天池位于紫云山书院的西南部,路不远,值得一去。稍事休息,招呼着女儿,一鼓作气登上天池,真的到了,多少有点失望,这个天池不能和新疆的那个天池同日而语。可是,近了又发现,她小巧秀气 ,婉约之中不失灵气。恰似大山里一块宝石镶嵌在这里,池水碧波,小鱼、虾米、还有这不知名的浮游生物,旁若无人,匆匆忙忙在水中的石缝间做着游戏,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这里演义的尤为得意。
临水顾盼,宛若坐在紫云山的怀里,低矮的灌木丛,不时可见七彩雉鸡惊飞一两行慌张的诗句,五月的最佳配角奖授予野花嫩草当之无愧,你看那红的鲜艳、白的娇嫩、粉的诱人、紫的天真,虽是小家碧玉,却也不媚俗,不娇气,不时有蜜蜂穿梭其间,和它们轻声交谈,亲昵低语。来到这里,仿若置身于缤纷的海洋。看那匆匆的游客,有谁能细心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呢?静下心细听,她们打开花苞的声音,野草拔节的渴望,蠓虫争吵的声响,无不让热爱大自然的我唏嘘忘情。
太多太多的野趣令人应接不暇,此时此刻,那些埋伏在心之深处的浮躁和忧郁被这些大自然的恩赐所覆盖,不禁轻颂起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种愉悦调动起所有的兴奋点,在全身的细胞里一层层裂变,氤氲着独有的芬芳,心呢,不觉飘飘然,悠悠见南山的畅快油然而生。
感受着沉默在历史之林的沧桑书院,书声琅琅依稀从竹林传来,斑驳的院落早已经给我们明了的答案,岁月匆匆,往昔不再,这些到访的游人,闲情逸致也好,心怀虔诚也罢,一如这五月的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这山,这水,和这寂寞百年的书院给我们阐释着岁月的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