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节忆母亲
作者/花语(江苏沛县)
母亲已经故去三个年头了。八十八岁也算是高龄了。母亲无疾而终,悄悄的离世,静静的走了,没发出一声叹息,一如活在世上的八十八年。
母亲的离世,在常人看来,应该属“老喜丧"了。可对于作为儿女的我们来说,仍像头上打了个晴天霹雳没了主张,心里还撕撕拉拉的疼,生疼!
别的没了还可以再找,母亲没了就永远都失去了依靠,心里显得没着没落的。
嫂子说母亲在世的时候,家从来就不知道啥叫锁门,门锁似乎都生了锈,确乎绝少用过的,习惯了以至于现在嫂子下地劳作外出什么的总忘上锁,以为有母亲在家看家的。
母亲操劳了一生,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没日没夜的忙,忙了家里忙地里。就是烧火做饭也是上边用手做着吃食往锅里捯腾,下头还得用脚往灶膛里划拉柴禾。哄孩子睡觉用大腿盘起来拍打着,手里还不停的做其它事情。母亲同时干一样家务活的时候太少了。
父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土里刨食,又没啥手艺,哥哥和我小时,又没有个赚现钱的,日子相比较别人家就是差了些。但父母亲都是争气要强的人,啥事一样的不甘人后的。生活异常的拮据,没办法,母亲就算计着省吃俭用的掐指头过生活。衣服破了补、补了破的维持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
嫂子进门后家里生活也相对好些,嫂子也非常孝敬,不让母亲吃剩饭和穿旧衣,母亲总是不听,说细米白面倒了可惜,以致于吃了剩的又剩新的。新衣放着不舍得穿,直到过世还有几身没上过身。母亲是经过旧社会挨饿的人,深知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时常教育我们和孙子孙女要珍惜幸福生活,不能忘本。
母亲自己勤俭持家拮据一生,可是对乞讨者,困难者却异常大度,她说不到迫不得已谁会走这一步。母亲没有文化,讲不出大道理,却经尝教育我们为人要善良,要知思图报。
母亲与世长辞。在母亲最后时间里,我和嫂子天天陪伴着母亲,直到母亲安详地离开我们去找父亲团聚。我含着眼泪写此短文,以示悼念。祝母亲一路走好,在天堂里和父亲过得更好……
作者简介: 花语原名范红香,江苏沛县人,只是喜欢把简单的文字组合成美丽的语句,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