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诗的撞韵》/必读
诗的撞韵,就是不该押韵的地方押了韵,它是古代作诗押韵“八忌”之一。这个“忌”是“戒忌”的意思,而并非“禁忌”,两个的意思可完全不同哦。意思就是这“八忌”要尽量避免,不要犯,但也不是死律,禁止这样用韵。而今诗词界在古代的作诗押韵“八忌”中又增加了“五忌”,共“十三忌”。
现在只说一忌:“撞韵”。诗的撞韵,是指近体诗单数句的白脚也押了韵。诗中出现撞韵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
例如韩愈写给张籍的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处”与“酥、无”、“都”叶韵,所以,“处”就是撞韵。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岸”和“间、还、山”叶韵,因此“岸”也是撞韵。是否叶韵除了查韵表,还可以看古人填词时的押韵。
例如《西江月》(元·尹志平):
有欲难超老病,无情易变童颜。
虚心实腹六神安,步步清凉彼【岸】。
九载能除四相,十年决到三山。
蓬壶阆苑恣游闲。免却人间流【转】。
可以看出“岸”、“转”是叶韵。
又如清朝王士祯的《西江月·怀黄山东园》:
梦想天都黄海,吾庐亦枕黄山。
半天高柳水潺潺。门跨飞梁绝【涧】。
林下棋逢橘叟,矶头钓共鱼蛮。
烟销月出鹤飞还。人在画溪东【岸】。
可以看出“涧”、“岸”叶韵。在填词时规定用的叶韵,但在作诗时就不可以用叶韵了,除非诗的第一句“孤雁入群”允许用邻韵(叶韵)外,其它白脚处不可用邻韵(叶韵)。所以,王安石、韩愈的这两首七绝,白脚“岸、处”,都是撞韵。
换句话说,如懂当今汉语拼音,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
例如网络上的一首诗:
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泉声夜落小楼西。
请看它们押韵字的韵母:移(yí)、低(dī)、西(xī),第三句白脚的“洗(xǐ)”字与韵脚的韵母(i)相同,属于撞韵。那么,“洗(上声)”字压制了下句的韵脚“西(平声)字”,使之不能充分发挥音律之美。在不改变意境和意思的前提下,将原句改成:“梦断伊佳枕满泪”,“泪(ei)”不同韵母,去声字,这样就不是撞韵了。
还有唐宋大家如此“撞韵”的诗作也不少,简要列举几位古代牛人的“撞韵”作品:
1、韦应物的诗:
立马莲塘吹横笛,微风动柳生水波。
北人听罢泪将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注:“落”犯了“撞韵”。)
2、卢纶的诗:
桃李风多日欲阴,百劳飞处落花深。
贫居静久难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寻。
(注:“信”犯了“撞韵”。)
3、李白的诗: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注:“见”犯了“撞韵”。)
4、杜甫的诗: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见”犯了“撞韵”。)
5、王维的诗: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
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注:“满”和“暗”犯了“撞韵”。)
撞韵不是非常严重的诗病。但是创作时还是尽量避免为好。填词的时候,按照词谱要求,需要叶韵的一定要叶韵,这不是撞韵。
闻一多曾经提到过诗的三美,其中有一美是“音乐美”。一首优秀的诗词,除了内容以外,音律之美也很重要,这是避免撞韵的真正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