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修学笔记(卷十)
《圆满的慈悲心不应有分别念》
作者:吕兴福
舍利佛、目犍连、迦叶三位尊者都说自己没有资格代佛前往探视病中的维摩诘居士,那么,谁有资格去呢?我们接着看经文。
接下来,佛又让须菩提前往维摩诘处问疾。须菩提还是说自己没有资格,不堪胜任。也同样说出了理由。
须菩提对佛说:记得我曾经去过维摩诘的府第,去他们舍宅化缘乞食。
当时维摩诘给我的钵里盛满了饭食,对我说,须菩提啊,如果不分贫富贵贱依次乞食的话,对这样的乞食者来说,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认为诸法平等的人,对于被乞的众生乃至食物都会作平等观,即应该对或贫或富作平等观,对饭食色香味的或优或劣作平等观。这样来行乞,才可以取食。
除此之外,维摩诘居士还作了以下较大篇幅的开示,他说:如果你须菩提不去刻意断除贪嗔痴,也于贪嗔痴没有染著,即习气不用除、也不被习气束缚;不坏四大假合的缘聚之色身而能不违诸法实相,即深悟一实相又不坏缘起法,不坏事相;不去刻意地灭除愚痴和贪执而能得大自在,甚至现五逆之相而得以解脱,自性法身原本就无所谓解脱于不解脱,不解是因为原本没有被束缚过;无所谓见四圣谛法,也无所谓不见四圣谛法;无所谓得证果位,也无所谓不得证果位;不是凡夫之法,也不是出离凡夫之法;非圣人,非不圣人,在本体上是无所谓圣人不圣人之别的,为了方便指陈,勉强名为圣人;虽成就一切法却不执着一切法,能远离诸法之相;如果能达到如上所说的这种境界者,乃可取食,就可以行乞化缘。
维摩诘居士还说:假如你须菩提没有遇到佛陀,听不到正法,那些外道六师,比如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闍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成了你的导师,你依止他们而出家修行。你的导师们所堕落之处,你也随着一并堕落,如果愿意这样,你也就可以托钵取食。
如果你须菩提跟着六师外道学习,入诸邪见,通过修行又到不了解脱彼岸,住于世间八种灾难之中而无法出离;与尘劳烦恼为伍,远离佛陀的清净正法;纵然你得了无诤三昧,那怕一切众生也像你一样深入大定之中;那些供养过你的人们,并没有得种清净福田,还会因为供养你而堕入三途。甚至与群魔联手,作了尘劳烦恼的伴侣;那时,你与众魔及一切尘劳完全一样没有区别。
到了那时,对于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只有怨怼心,诽谤诸佛,诋毁正法,不能与众善同行,终究不得解脱。
维摩诘居士最后说:你若甘愿如此,就可以接受众生的供养!
须菩提对佛说:当时我听了这些话,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便放下钵想离开他家。这时维摩诘说:须菩提啊,拿上你的钵不用恐惧,为什么呢?如来用幻术所变化出的一些假人,若以这种事刁难,那些幻化出的假人恐惧吗?我回答说:化人即然是不会惧怕了。维摩诘说:一切诸法如幻化相,你今天亦复如是不用恐惧。为什么呢?一切言说,都不外乎是幻化相。到了有智慧的人那里,是不会执着文字相的,因此无所惧怕。何以故?文字无自性,不可得,毕竟空,如此观照,就是解脱;解脱相者,就是诸法实相。
维摩诘说这些法时,有两百天子得法眼净。所以,我是没有资格去探视的。
为了帮助我们对这段经文的理解,先做一些相关链接。
先说说大迦叶尊者和须菩提尊者乞食的事。大迦叶尊者外出乞食,在看到那些贫穷的人们时,心生怜悯,为了让他们能够改变命运,就要多给他们创造播种福田的机会,因此,他乞食时,多去穷人家里,他认为,这就是慈悲心。而须菩提恰恰相反,他认为贫穷的人们自己吃饱饭都存在问题,不能由于托钵化缘,再给他们增加负担,因此,他常常只去富裕人家乞食,他认为,这就是慈悲心。
维摩诘针对他们两人的乞食问题,分别给予了正法开示,不但上乘大法很有份量,而且连讲法的语气力度也很有份量,可以说是给两位尊者的偏颇之症下了猛药,既有正法开示,也有措辞严厉的批评,也有嬉笑怒骂式的调侃,比如说须菩提,你敢作六师外道的弟子、永远不得解脱的话,就可以随便乞食等等;说到措辞严厉,严厉到什么程度呢?严厉到须菩提弃钵走人的程度了,所以说,是够份量了。
当然,更多的是层层展开,说理透彻。在须菩提“置钵欲出其舍”时,维摩诘又回过头做工作,安慰须菩提不用紧张,让他放下自我,所谓我也是空相,都是化人了还惧怕批评吗?再说了,语言文字无自性,不可得,毕竟空,你在乎什么呢?言下之意是刚才的严厉措辞也是无自性,不可得,毕竟空的,都过去了,还紧张什么呢?
如果对这些批评了悟通达了,则名解脱,否则就是挂碍。
什么是解脱之相呢?解脱之相就是诸法实相!
这圣人他就是圣人,经过他这一番空性般若杨枝甘露的浸润和软化,听者不但没生气,而且还有可能开悟,这何乐而不为呢?
是的,被批评者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了。
大迦叶从此不劝人修学小乘,他自己也趋向于大乘佛法了。
须菩提这里也很殊胜,还有两百天子得法眼净,须菩提由此受益也是必然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执行委员、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