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记忆馆
文/尧王山民
在邵庄镇尧王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岔河村。

那里有个由本村村民张明发用十几年的功夫打造的市、潍坊、省电视台及许多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过,小有名气的乡村记忆馆,就处在村子西头的公路旁。

乡馆里没有富丽堂皇的展厅,也没有名贵古董收藏。而是展示着一些民俗,农耕老物件和些早已过时的日用品藏。

大到父辈推过新娘的小推车,送过公粮的地排车,再到母亲订亲时要的老三件,过门后用的茶盘老照背,小到马灯暖壶,针线箥萝子,还有那煎饼鏊子、竹篮框…

收藏的东西虽然不起眼,可那是祖辈几代人生产生活的缩影,也是教育后代传承历史的活见证,就像一本书摆在那里任你去读,去品,去赏…

乡馆随感
文/尧王山民
农业机械化,
田野无牛耕。
乡愁一幕幕,
非遗续传承。
土坯茅草屋,
阵阵纺线声。

洋火煤油灯,
晚上来照明。
女人纳鞋底,
男人哄儿童。
推磨摊煎饼,
扁担挂水桶。

早晚去老井,
挑满一大翁。
蓑衣斗笠翁,
放牛山坡中。
花蒌柳条筐,
也要柳编工。

风箱小推车,
更需好木工。
木柴抱窝炉,
一日三餐红。
米糠夹鸡蛋,
个个泥罐盛。

脚穿蒲娃鞋,
串村摘冰凌。
要买日用品,
凭票才能行。
轶事叙不尽,
物件来作证。
以史来为鉴,
前程更光明。

本期作者/尧王山民.张明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