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登刘公岛叙记
文/山水人家
齐鲁东端,渤黄海线。有一海上仙岛,被称世外桃源。
北帮直立陡峭,南岸平缓绵延。人文景观,上溯千年。
中华门户,东隅屏潘。不沉战舰,海环岛转,舟水横渡山屿间。
古老的刘公岛,飘摇在风雨之中。历经浪打潮袭,始终坚强固守。甲午风云洗理,忠魂烈骨沧桑,一座岛屿,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辱。
古老海的刘公岛,大名鼎鼎,追溯之渊源有二:一曰东汉,文帝建魏,献帝被废。为逃剿杀,少帝之子,千里迢迢,逃至偏远荒村。打鱼垦荒,以养生息。“刘氏别业”,沿袭便是刘家岛,刘公岛。二曰流传,刘民夫妇积善德,扶危救难。曾有一江南商船,遇惊涛骇浪,雾中迷航。危急时刻,灵光引导,保人船安命。仙人刘公以姜汤为船夫去寒,碗米解饥。船夫为敬仰恩公,灾难过后,在岛上建庙塑像;往来稍公与商客,凡经此处必上庙祈祷,香火如云。刘公刘母,名声得以远扬,故得刘公岛之美名。
古往今来,多少名流,文人骚客,岛上留有墨宝余香。清雍正、乾隆时期,内阁学士、刑部、礼部侍郎王兰生〈咏刘公岛〉五言诗曰:飘摇水上浮,鲸载无倾倒。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
可在满清时代,因政府腐败至极,病夫难以支撑江山社稷。故威海卫被英租赁。甲午海战败后,又被日本占领。陪款割地,不平等条约让华夏蒙羞百年耻辱。
伟大爱国主义者,坚定民主战士,共产党的挚友,诗人、新文学先驱闻一多先生,用他的诗,呼唤着沉睡的雄狮,呼唤着国人之奋起。他的七子之歌“威海卫”,向中华民族发出了强有力的呐喊: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中华民族危机时刻,全国人民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十多年抗战,驱走日寇。又经解放战争,蒋家王朝败走台湾。
祖国的宝岛玉翠,人民的幸福家园,水兵成长的摇篮刘公岛,从此回到新中国怀抱、回到人民中间。
丁酉年冬,尔等有幸,应战友继先兄邀,青岛十人同行,再游刘公岛。岛内尚存的战国遗址,清朝提督署,水师学堂与炮台。甲年海战博物馆,百米长廊铁码头。沧桑遗址,几经修复,古老海几度荣辱留下了铁证。
在老战友陪同下,岛上景点游毕,逐又产生回原部队旧址,凝眸观望曾经生活过的摇篮。遗憾的是,认真负责的哨兵,阻止了我们回到军营院内。没能如愿,但是完全能理解,未必我们都是军人出身,未必我们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已经全部离开了这所军营。此时正象唐朝诗人崔护诗中写道:“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铁打的营盘依然存在,流水的兵不知换了几茬。
无奈,只能门外住足观望。此时,似是已经找到了的许多,一起训练,一起娱乐,一起生活等等的许多回忆,浮想联翩......
对这次登岛的游览,内心感受至深。故作油诗一首,激励奋发图强之志,以铭在心,诗曰:
甲午风云涌,病夫无力撑。
锥心痛百年,警钟应常鸣。
虎狼心不死,南海雾霾浓。
能战方止战,百练出精兵。
强军才强国,政府廉清明。
不忘先烈血,知耻而后勇。
国庆忆往昔,铭记在心中。
时间列车仍然在高速行驶,两年多以后,重读再登刘公岛叙记小文,心情仍然难以平静,刘公岛美丽古老的传说,岛屿的荣辱历史,战友们成长的摇篮,无不与国家命运和时代同行。
我爱这片古老的海,我爱我的故乡。虽己白发苍苍近古稀之年,仍存韶华之心,故再依叶梦得体作词一阙[贺新郎]再登刘公岛,以表达翁之情怀。
[贺新郎]再登刘公岛
(词韵第四部)
登岛凝情愫。望军营、窗栊向晓,柳垂杨舞。眸肃忠魂高碑立,铭记腥风血雨。海战恶、英雄心许。旧地重游芳草地,过韶华、恰是东风绪。呼晓日,宿风露。
环驰古海烟波旅。浪尖心、忧思跹鸥,浮沉无语。无限营盘兵流水,两行泪花抹去。更一奋、赤旌新宇。喜看鲸风渔光美,放毫端、万韵镌碑句。尊也满,醉还数。
初稿完成于2018年10月,修改于2020、3、15日。

作者简介:
于水林(山水人家),男,1955年6月出生,山东乳山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曾在北海舰队服役10余年,转业后在青岛市公安局工作至退休。喜欢旅游、爬山,爱好格律诗词,现就读“中华诗词大学第二十六期”。作品《青岛诗刊》《东崂诗词》均有发表。也在多家网站上发表。有二十余首诗词被《一路诗怀》第五集收录。现居住在青岛。
主播简介:
网名:雨花石,西安人,诵读爱好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喜欢传播美的声音,喜欢在美的声音里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