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湖汊
第一章:远古的记忆。
浩淼无边,清波荡漾的鄱阳湖,是镶嵌在祖国神州大地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湖的最北边,经线一百一十六度,纬线二十九度的坐标线上,龟背式的丘陵间,因地壳的运动,自自然然形成了一处潮湿的湖汊。湖汊呈东西走势,前宽处近五百米,后狭窄地段处也不少于五十米,汊内总长估计有三千米左右,总面积不下二千余平方米。汊内气温长年恒定在二三十摄氐度上下,可谓是一处冬暖夏凉的人间仙境。

相传,很久以前,湖汊内长满了一种叫作-芗草的绿色植物,该植物叶阔分枝,不足一米,因纳天然之灵气,汲汊中之精华,生长后,散发出一种纯正的自然清香。后来,此物被人发现,便採取,晒干,揉细,制作出一种叫燃香的物品,实用于民间。燃香具有驱蚊,解瘴,清气,醒神等功效,深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流逝,后来,香草在溪中慢慢绝迹了,制作燃香的工艺,也随之漂移别处,但人们赞誉它,为之而取的美名,却深深地载入历史约历册,印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这就是芗溪 。

鄱阳湖是一个汛期湖,每当江南梅雨季节来临时,周边的绕河,信河,抚河,赣河,修河,汹湧的河水毫无保留地注入湖内,加之长江水位升高,倒流入内,使辽阔的湖面迅速地成为了一片汪洋。乍一看,深处,孤山远影,白云篮天,湖面樯帆点点,近傍,灵燕舞空,清波拍岸,渔歌唱晚,好一个人世间的自然美景。当然,那时间,弯弯的湖汊内也成了经商贸易,远航归来人,最为理想的避风作息的港湾。

秋八月后,湖水枯退,各种花草迅速蓬勃地生长在湖汊内,这时招引来许许多多的珍稀候鸟,在湖汊中觅食争欢,栖息入冬。当然,那些来不及逃走的鲜鱼活虾也自自然然地成了它们口中的佳肴美味。
大自然是眷顾这里的。芗溪湖汊内,自然形成的南北两岸,分別在两旁附属着九条大小不一的垅洼低势地,流向于汊内,注入湖中。据堪與学说中美称,这是一处九龙参珠的上乘宝地。将来,谁有福气享用此地,定会人丁兴旺,繁荣昌盛,造福于人世间。后果真有一位大福大贵之人来到此地,开啟了他在人世间千秋万代的辉煌。
据余氏家谱记载,南宋,金熙宗年间,公元一一三八年,大秦重臣由余公之后裔,杰一公,一日,偶得一梦,后经得道高人指点,燃香计程,策马由缰,至一湖汊边上,香燃灰尽,此时,恰遇一老叟,问起此地名时,老叟荅曰芗溪。公心悦,果应梦兆。尔后,又見一棵粗大棗树,貌若伞盖,于是,便下马开基,树柱建房,定居下来。并立村名为枣树村。至如今,余氐祖堂中,还供奉着一截粗壮,古老的枣木,示为纪念。

俗话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余公深知这个道理,他充分利用地理上优势,率子子孙孙们,用勤劳的双手,开荒种地,撒网捕鱼,投師授艺,贸易经商,各尽其用。把湖汊内不多时就打理得风生水起。人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迅速地得到增长。不由自主地向南北两岸,东西两湾,继续开拓延伸,这行成了兄弟俩自然的分枝:三湾,八份。但多少年来,兄弟俩虽然都在激流奋进,但都能遵守祖训,和陸共处,亲密来往,期间,也彰显出许许多多血脉相连的感人情谊。

星移斗转,时值大明朝,嘉靖年间,南康府府丞黎名贵大人(安徽宿松县人),得知鄱阳湖,芗溪湖汊内民风纯朴,且勤劳奋进,于是率大小官员一伙于秋八月前,大水期间,赴实地察访。官船扬帆起航,至新庵咀下船,经麻园,枣树,东西两湾,一一深察细访,果然发現:田野里稻淑盎然,果熟瓜黄,村子里炊烟袅袅,男耕女织,妇孺安然,一片祥和之景象。于是官船在夜泊湖汊时,他立于船头在明静的月下,感受湖面吹来的习习晚风,触景生情,思念起远方的亲人,欣然提笔,写下了这赞美的诗篇:月色东溪好,清风待夜吹,渔歌连野岸,吠犬隔山篱,蔀屋酣牛犊,芗村卫虎罴,烟波惆怅望,一叶系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