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狐系列小说》
《老狗》
作者:周狐 朗诵:玉华
二大妈嫁到我们村时,我奶奶还没有出嫁。二大妈的娘家好象在山里,离我们村很远。她们那辈人结婚年龄都偏小,20岁的二大妈和22岁的二大爹在当时巳经算是晚婚了。二大妈是中秋节前两天嫁到我们村的。成亲这天,二大爹借了头骡子去接二大妈。二大妈长得高大健美,穿一件红花棉布半旧单衣,衣服缩水后有点短,露出一大截手肘。—双大脚把旧花布鞋顶出两个洞。浓黑的头发已经用苦皂角洗过,齐整整梳成两条大辫子。二大妈性格开朗,说话象老水牛进巷道,直来直去的不会绕弯。她娘怕她在婆婆家出丑,早上出门时再三叮嘱她:“少说话。说话要过过脑子。” 二大妈牢记着她老娘的话,一路上不敢多说话。二大爹是个三锤打不出个屁的闷葫芦,一路上只顾牵着骡子闷头赶路。二大妈跟他说话,他只是简单答应:“嗯!哦!”。两个人走到村口已是晚上,月光明晃晃地照在土路上。二大妈骑着骡子,月光把她的影子投得很长 。她抬头看见大月亮,忍不住问二大爹:“我们村有个月亮,你们村又有个月亮,莫非天上有两个月亮不成?”二大爹顺嘴答应她:“嗯嗯,是哩是哩。”两个人的对话正好被大槐树下搓草绳的老奶奶们听见,从此后村里人好象忘了他们的名字,一直叫他们二大妈 ,二大爹。

二大妈从大山沟嫁到坝子里,以为从此后可以顿顿吃上白米饭,没想到丈夫家的饭也是一半粗粮一半细粮。她老婆婆一共生了五男二女 ,二大爹排行老二。家里人口多,煮饭都得用大锅大灶。一年杀一头猪,油用来炒菜,肉腌制成腊肉。一年中只有过大节或者家里来客人时,才能吃上一顿腊肉。家里待客吃饭时,女人家是不能上桌的,只能在厨房里吃。端上桌的肉按人头分好了块数,由男主人起筷分,每人每次分—块。二大爹把分到的肉藏在饭底下,假装去厨房转转,偷偷把肉夹给二大妈吃。老婆婆见了骂儿子:“斑鸠啪它啦,再养养不家。眼睛里只有媳妇,没有娘哩。”老辈人留下农谚:“大满不栽秧,小满不种豆。”插秧时节是农民最繁忙的时候。二大妈家人多田多,男人拨秧女人裁秧 ,一连多日劳累,把二大妈怀了两个月的娃娃累流产了。老婆婆嘴碎,唠唠叨叨埋怨二大妈。二大妈回了句嘴,老婆婆就干嚎着叫儿子打老婆。二大爹干了多天的体力活,脾气正爆,听了他老娘的撺掇,顺手从柴垛上抽了块柴来打二大妈。二大妈挨了打,哭了—场,眼泪不干又赶紧下水田插秧,从此作下了“ 月子病",一直到三十岁时才生下独苗苗小石三。

据传小石三是观音老母送来的。二大妈作下“月子病"后几年不见生育。她老婆婆着急,在某年正月十三请花灯队来家里舞狮子唱花灯。那晚院子里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舞狮人是三角里村的,讨赏的时候男主人高声问:"狮子狮子你从哪里来?”舞狮人本来应该答应:“我从东海龙王那里来!”不料舞狮人却忘了台词,急切间用白族话夹汉话答应:“我从哨告利来!”村民们哄然大笑。男主人忍着笑大声说:“哨告利有个干鸡巴呢狮子,钉耙拿来把它干出克。”村民们笑得直不起腰。(补白本地语:“狮子狮子你从哪跌来?”“我从哨告利来!”“哨告利有个干鸡巴呢狮子,钉耙拿来帮他干出克!”)舞过狮子后,唱花灯的开始登场唱“竹四郎”(竹四郎是云南花灯里的一出戏。讲的是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心地善良,常常做好事感动了观音老母,观音半夜下凡送他们一双儿女的故事)。唱完花灯后不久,二大妈还真就坐胎怀孕产下了儿子小石三。小石三出月后爱夜哭,二大爹请人用黄纸写了四句民谣贴在村口老槐树上:“天黄黄,地黄黄 ,我家有个夜哭郎。君子念上一百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贴后小石三果然不再夜哭,长得白白胖胖,吃吃睡睡乖得很。

小石三9岁时,二大爹得急病忽然去世。二大妈哭得眼睛都快瞎了,反复叨念着:“甚时候没吃的自己知道,甚时候有灾祸谁料得准啊。”二大爹去阴间“纳福”了,二大妈的日子却过得更苦了。二大爹死后半年,他的兄弟们分家。二大妈分得三间草房,一口土锅,两个土碗。好在二大妈劳动力强,上山抓松毛割茅草,象蚂蚁搬食样积肥,把几亩薄田侍弄得流油,母子俩好歹有口干饭吃。吃包谷面长大的二大妈,这年正是花最红月正圆的好年纪。她圆圆的脸象只红苹果,丰乳肥臀。挑水走路时,一对圆滚滚的乳在衣服下面一波—波地动。村里的光棍汉想二大妈,想得晚上睡不着觉。“祥云的酒壶碰不得,大理的调子听不得。”祥云的酒浓香醉人,大理的调子深情撩人。有个把胆大脸皮厚的光棍汉,在二大妈上山割茅草时,躲在树背后唱:“嫁汉不着你气老掉,好花你开在背阴山……”唱得二大妈心酸,脸红。二大妈有相好的谣言很快传到她老婆婆耳朵里,老奶奶带着四个儿子凶神恶煞般跑来骂二妈:“我家花银子钱讨你来,是指望你来养老养小的。再敢出去逗骚撩汉,就给主公我滚回你家大山沟沟里吃包谷面去。”二大妈看看老奶奶后面那四个老豺狗一样的儿子,忍气吞声不敢争辩。二大妈是个不会记仇的人。几年后她老婆婆生病,在床上躺了半年多,臭得人近不得身,五个妯娌最后只剩下她一人在床前日夜服侍到老人病逝。

村子里没有学校,二大妈让小石三读了几年私塾。小石三长到十八岁时,二大妈张罗着给他找媳妇。二大妈看中东边村子里一个粗脚大手的姑娘,小石三却喜欢西边村子里的大翠。二大妈怕大翠娇小瘦弱干不动农活,多唠叨了几句,小石三就拿话怼二大妈:“要力气大的,你买头老水牛去啊。”小石三如愿娶了大翠。邻居见过大翠,对二大妈说:“这女娃娃寡骨脸加勾鼻子,怕是难相处哩。”二大妈只说:“石三喜欢就成。娃娃们喜欢就成。”大翠嫁过来之后 ,放出手段把小石三收拾得屁都不敢多放一个。晚上枕头风一吹,小石三就跟二大妈弯弯绕绕表达要当家的意思。二大妈拗不过儿子,交出家底让大翠当了家。大翠人长得娇小,却是“ 矮脚母鸡肯下蛋,”接连给小石三生了两个儿子。生第三胎时,正赶上生产队秋季收稻谷。大翠挺着个大肚子和二大妈在田里割稻子,把娃娃生在稻田里。稻田里,金黄黄的稻穗沉甸甸地坠在稻杆上,在大太阳底下黄灿灿的闪着光。田埂上,白胖胖的婴儿躺在被血水染红的青草上,握着小拳头,蹬着小脚丫,闭着眼呱呱大哭着。二大妈用镰刀割下—大块衣襟把婴儿包起,抱在怀里颠着哄着。小石三给婴儿取名稻穗。大翠记恨稻穗出生时让她出了丑受了些惊吓,又是个“锅边转”,不太喜欢这个“克娘的小灾星”。二大妈却把稻穗当作宝贝,一得空就抱在怀里走着颠着,乐呵呵地唱着哄着:“青草心白菜心,稻穗好良心;青菜苔白菜苔,稻穗好人才。我娃沾奶奶的福气哩!长大做大事哩!"大翠听见隔门骂:“个老狗!穷馊馊的二憨人一个!有他娘的什么舅子福气哟!”小石三讪讪地不敢答应,二大妈装聋作哑不和她计较。

稻穗长到八岁,大翠叫她上山给队里放牛,苦半个劳力的工分。院子里的小孩不跟稻穗玩,说她是“放牛娃,身上有股牛屎气。”看着稻穗孤零零坐在石阶上,远远看着小伴们读书背诗,二大妈偷偷流眼泪。她带着稻穗搬到果园里去住,夏季割草卖,秋季背果子卖,冬季拾柴禾卖,攒够了两块五毛钱的学杂费。九岁那年,稻穗终于上了小学一年级。稻穗读到五年级时,老师们经常去开批斗会,学生们偷果子,掏鸟蛋,放野马一般。二大妈不让稻穗去苦工分,叫她在家好好读书。大翠看稻穗是个读书的料,同意给稻穗交学费。

二大妈的院子里,老母鸡“啯咯,啯咯”唱着蛋。太阳暖洋洋地照着老井旁的石榴树,石榴花开得艳艳红,蜜蜂嗡嗡叫着飞来采蜜。二大妈捡豆子,做针线活,陪着稻穗在石榴树下读书。石榴果熟了又熟,稻穂考上了大学,她抱了只小黄狗给二大妈做伴。村子里飞出只金凤凰,村里人都夸小石三家“祖坟高,风水好。”大翠得了意,在村子里说句话都比别人声音大。稻穗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工作。小黄狗老了,成了老黄狗。二大妈的背也更加佝偻。她的双腿象两根弯曲的枯树枝,走路一瘸一拐。大翠嫌二大妈吃闲饭碍眼,开口老狗,闭口老狗,更加肆无忌惮地乱骂二大妈。二大妈装聋作哑,每天拜佛烧香不跟她计铰。老黄狗天天看着二大妈拜佛念经,竟然也学会了一边作揖,一边嘴里“呜呜呀呀”地念佛。

稻穗从县政府调到州政府工作后,大翠在村里越发得意,放个屁都要比别人响才行。大翠盖了新房后,小石三想把二大妈接到新房里同住。大翠为此提刀弄杖和小石三干了一架,小石三败下阵来后,送给二大妈的米面更少了。老黄狗吃不饱肚子,经常饿得“嗷嗷”叫。一天黎明前,天才麻纱麻纱亮,村子里鸡刚开始打鸣。月亮披着一层神秘的薄纱挂在村口老槐树的树梢,夜的恐怖还没有退去。大翠骑着自行车去镇上办事,骑到村口时忽然看见大槐树后窜出一只狼一样的东西,后腿立地,前腿抬起,对着月亮作揖,嘴里不停地“呜噜呜噜”念佛:一下,两下,一声,两声。大翠吓得叫不出声,从车上摔了下来 。“天狼拜月”把大翠吓得病了一场,病好后她叫小石三接二大妈来新房同住,二大妈拒绝了。

中秋节稻穗要回老家来过节。大翠拿了套新衣服给二大妈,嘱咐她“收拾齐整些,别在孙女面前丢人现眼的。”二大妈穿戴齐整,早早领着老黄狗去大槐树下等稻穗。吃饭时,稻穗坐在奶奶身边,一边给奶奶盛饭夹菜,一边问奶奶:捎回来的营养品奶奶吃完了吗?捎回来的新衣服合不合身?搬进新房子高不高兴?大翠紧张地看着二大妈,二大妈装着耳朵背,乐呵呵地答应着:“好,好,好。”吃完饭,一大家人坐在客厅里唠家常。二大妈抖着手,掏出些钱来分给重孙们去买零食吃。有个小重孙给二大妈作了个揖说谢谢老太太。老黄狗在旁边看见,嘴里呜呜叫着作起揖来,逗得大家都笑起来。大翠见了,心里才明白“天狼拜月”原来是老黄狗捣的鬼。她气得拿了扫帚来打老黄狗:“个死老狗,最会装神弄鬼。”

中秋节第二天,二大妈就病倒了。十六的月亮升起时,她安祥地闭上了眼睛。二大妈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年纪,她熬到中秋节只为了看稻穗最后一眼。临终前,她悄悄问稻穗:“囡囡呀,奶奶问你,城里的月亮和我们村的长得一样吗?”稻穗听了眼泪哗哗往外流,使劲摇摇头说:“阿奶,不一样。城里的月亮没有我们村的圆 ,没有我们村的亮。”我听村里人说,二大妈给大翠留了只值钱的翡翠手镯。那是二大妈的婆婆留给二大妈的。

作者简介:
原名周桂芳 笔名:周狐 微信名:小金龙 大理祥云人 喜欢音乐和写作

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