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姜宏
刚写雄心词,又赏雄心字,向洋看尽世界,到处在战疫。
4月28日晚,孙光夏院长应允我为我挥就了一幅书法作品——必胜雄心在。这是我的那首歪词 《调歌头·必胜雄心在》中的最后一句词对:“必胜雄心在,铁胆对貔貅”。

欣赏着孙院长这五个大字,带给我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动情的艺术感染力,也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首先是力度。刚劲有力,粗壮挺拔,力透纸背,笔有千钧,任其歙张,点画走势,一气呵成。方寸之间,那种"风在吼,马在叫,江河在咆哮"的动感,正从江城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最美逆行者,又义无反顾,昼夜星弛直抵荆楚大地。这种书法艺术感彰显出人民战疫的伟大力量。
其次是厚度。字体饱满,金勾银划,峰回路转,浑厚一体,穿越时空。必胜奔驰在宽广的地平线上,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宇宙之间,在全球化与地球村时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国,到处都是战疫的战场。人人没有畏惧,个个都在行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如今全球都在勇往直前,抗击疫情。
第三是密度。字里行间,紧紧抱团,心手相连,团结一致。瞧,那"必胜雄心”与“在”字之间,几乎滴水不漏,无缝对接,深深地刻画出了“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场并无硝烟之战疫意境。
还有的是高度。我很欣赏书法艺术的积淀性、时代性和个性相互作用,三位一体的内敛、美丽、奔放,抑或豪迈。任何书法艺术都应与时代的烙印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时代特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感人的艺术力和非凡的战斗力。细看这幅能缩影今日战疫“必胜雄心在”之气势的书法,其在方寸之间,在徐疾有度中,“必胜”两字始终占据着点线之间的制高点。这也含蓄地体现出当今的时代趋势和政治站位。胜利永远属于人民,胜利永远属于我和我的祖国。胜利还在追冠寇之中,在目前及其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仍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保持警惕,心怀必胜。
寻味。孙院长的字,越看越有味。味道在白纸黑字间,在你的想象中。我以为,别人或许写不出这个味。因为这不仅仅是笔上的功夫,还有心底的气场和白衣战士的情怀!我知道,他幼承庭训,喜欢书画,钟情于魏碑汉简赵孟頫之中,就像饥饿者扑在面包上一般。书法是他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他也有着一般书法家难以达到的得天独厚的天使情怀、良医良相情怀和家国情怀。
还有这幅书法的布局等,不一而足。无法再用苍白的语言来加以表达。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可用心体会。
他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他是一名白衣天使的天使,医生的医生,他担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多年,可谓集良医良相于一身。而且这次他又心知我请他挥笔的目的,就在于要结文成集,通过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一本讴歌抗疫战士的散文集《战疫红花分外香》。正是在这种气场下,他运筹酝酿,用气运笔,用心挥毫,用中医人的血脉经络泼墨,这样,“必胜雄心在”,就犹如高山一座,可剌破冠毒雾霾,也犹如“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战疫犹酣墨正浓,墨到浓时情也浓。正是孙院长的精气神十足,一挥而就,“人书”合一。我尽管是外行看热闹,道不出书法艺术的一点门道,但是仍在刻意寻找他那厚重遒劲的笔锋、笔力和笔触——汉风魏韵、历代诸帖、当代名师和自成一体。
革命理想高于天,必胜雄心高于天。无论是最美逆行者,还是白衣女玫瑰,无论是公安交警,还是广大志愿者,无论在方舱医院,还是在重症病房,无论是前线险境,还是在家宅守,在我眼中,仿佛"必胜雄心在”始终在人们的心中驰骋纵横,进而让我们达到了目前人民战疫阶段性的伟大胜利。
孙院长的书法,必胜雄心在,仿佛还有国庆大阅兵时《分列式进行曲》的雄壮乐章在奏响,催人奋进,在字里行间向你我他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