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明夫,1930年生。浦江诗教主要领军人。共和国成立前夕,投笔从戎,参加进军西南及剿匪。转业后在浦江、东阳等地教育系统工作,是资深中学语文教育专家,办过学,当过校长。创办浦江诗社,任社长多年,培养了一批创作骨干。离休后,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在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下,与同人打造了浦江——全国诗词之乡金名片。有语教及诗文集多种。傅老与我多年故交缘于诗,本文是应邀为他近年创作的《鹍鹏集》(续二)所作之序。从傅老的创作实践中,领悟到抒情与载道这对文艺思想史上的“老冤家”是可以不同而和,相依共存的。与文友们分享,请批评指正。
抒情与载道
——傅明夫《鹍鹏集》(续二)序言
孔汝煌
傅明夫先生以九秩高龄,犹笔耕不辍,积近年所作,又有新集付梓,收入诗词三百多首,联近百比,赋三篇。分九个栏目:时代风云、山河履痕、情怀桑梓、俯仰人生、咏物明志、因时感怀、感事述怀、楹联选录、辞赋选辑等,堪称洋洋大观。“鹍鹏戾赤霄以高翔,鹡鸰傲蓬林以鼓翼。”由书名可知明夫先生以诗言志,志存高远。从分类知内容,感怀寄意,情志一体。下面的联语仿佛是新集的编目:
正斜世上千条路;信仰心头一盏灯。
休恋榆枋追燕雀;敢图沧海仰鲲鹏。
暮年浩气犹须养;笔下机锋每自磨。
清风好月
时怜冰雪清纯,一庭好月;
尤惜平生宝藏,两袖清风。
鸡声鸿爪
慨以抒怀,东坡赋雪中鸿爪;
舞而明志,祖逖闻夜半鸡声。
怀念母亲
每返旧居,恍见厅前慈母影;
今逾九秩,犹闻梦中唤儿声。
江滨晨曲
柳带朝烟,千重翠幕莺啼序;
桃含宿雨,一抹丹霞蝶恋花。
浦阳江
两岸疏林坦道,总匆忙车去人来,各追所梦;
一江楚水吴烟,常淡定察今鉴古,清醒吾怀。
中华诗词以表现为主,不废再现。以抒情为特长,言志为主流,二者不同而和。孔颖达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抒情,抒黄宗羲所说“一时之性情”,还是“万古之性情”,即抒个人之情还是人类之情,文艺史上争论不休。济慈甚至公开宣称:“我从未带着公共思想的些微影子写下一行诗句。”苏珊•朗格则说:“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的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这两种主张在我国古今诗论与诗词创作中都有反映,且各有好诗与劣作。歌德认为诗人“当他只是述说他主观的那一点感情时,还配不上诗人的称号;只有当他把握了现实的世界,并能加以表现时,他才算是一个诗人。”歌德给出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谁若是生动地把握住这特殊,谁就会同时获得一般而当时却意识不到,或只是到事后才意识到。”实践证明,这个“在特殊中显出一般”的方法出精品。杜甫的一些传世杰作,将动乱中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地作了家国情怀的个性化表达,从而能深切、普遍而持久地感动人心。傅明夫先生于此道探索有得。试看下面的力作:
桃花
浑似丹霞落九天,嫣红一片照前川。
平添春日七分色,更占东郊十里妍。
人面桃花难岁岁,桃花人面却年年。
但求筑梦唯精彩,纵便生来指顾间。
冬雪
霏霏点点舞迟迟,若是音符若是诗。
昨夜悄悄人入梦,痴情脉脉孰能知。
推窗紫野垄惊白,入画红梅玉缀枝。
莫道冰心惟冷艳,行将化露物华滋。
乡愁
乡愁如蜜亦如莲,忧乐人生一世缘。
摩诘思亲愁异客,少陵怜女嗟长干。
十年磨剑长安别,万里平戎桑梓还。
白发垂垂时有梦,洞门那庙那飞仙。
过三十六岗
飞车千百旋,犹在半山腰。
篁涌绿窗座,雾开红夕皋。
趋天岗叠叠,撼谷木萧萧。
安得登峰顶,披襟独啸傲。
好一个“人面桃花难岁岁,桃花人面却年年。”将光阴过客的古今些许消沉的慨叹在即景兴感的瞬间转化出了人生美好,及时有为的特色表达。
“莫道冰心惟冷艳,行将化露物华滋。”令人不禁联想起“慈严”二字,以冰雪象征“化露物华滋"的父母或师长形象,也真亏此老想得出。“白发垂垂时有梦,洞门那庙那飞仙。”千万人乡梦中都有各式各样的“那庙那飞仙”,却展现在黄发台背老者的笔下。“趋天岗叠叠,撼谷木萧萧。”有在崇山峻岭中攀陡经行人普遍的总体感受,在10字中独特而形象道出,是何等笔力。
中华诗词重“先天下”之忧乐情怀自有传统哲学的整体观为坚实基础。《庄子•天道》中以“和”为核心的“人乐”与“天乐”;以及《礼记》的“乐者,天地之和也。”与西方审美趣味重点在欣赏“个体”不同,方东美指出:中国艺术“注重全体生命之流所弥漫的灿然仁心与畅然生机”,“它是对其整体性的一种观点,也是对人类私欲偏见的一种超脱,对精神怡然自得的一种提升”。这个原则表现在诗词中最被重视的便是统一主客的“情景相融”,却被升华为更一般的意象-意境的整体性原则。傅明夫先生作为老诗人对此驾轻就熟。
试看:
访金华艾青故居
一吟惊世《大堰河》,憶母思乡心底歌。俯首泪垂叹民瘼,挺腰眉竖对阎罗。三番进退犹肩挺,九死遭逢早鬓皤。往事如烟清誉在,关河千古静扬波。
金华山头下村谒沈约塑像
沈腰潘鬓人终老,懿徳勋功史永垂。韵启四声弘律吕,终教九土盛诗词。关山底事式微久,古宇焕新奋起追。一脉复兴缘国运,弦歌迭奏正逢时。
厦门行(三首)(录一)
海滩观海
碧海蓝天气万千,轻云丽日鹭回旋。金门咫尺云垂幕,巨舰二三浪涌山。厦矗云霄山背影,花明坦道地镶边。虹桥何日跨洋架,残月一弯终必圆。
“八一”建军节有怀
金戈铁马忆曾经,投笔从戎万里行。放眼何当熄烽火,兴邦犹待固长城。直须剑气虹贯日,问缚苍龙孰揽缨?垂老不忘匹夫责,初心未改往年兵。
重阳感怀
如歌岁月又重阳,阶上黄花次第香。城郭日新人己老,功名早淡气犹昂。每依声韵明心迹,时望余辉荐梓乡。西下夕阳难我待,几番风雨渐天凉。
原韵奉和孔老感怀诗三首之三
蔗境晚来气犹遒,名山胜水乐优游。觅诗好在沧浪屿,论道岂宜芦荻洲。世事纷纭谁悟透,圣言宗要确绸缪。心仪兀兀韩夫子,促促真机苦索求。
现代诗学指出,“意象”之“象”既有物象,如《海滩观海》的“碧海蓝天气万千,轻云丽日鹭回旋。”也有事象,如《“八一”建军节有怀 》的“金戈铁马忆曾经,投笔从戎万里行。”也可以是心象即心理活动之象,如原韵奉和孔老感怀诗三首之三的“心仪兀兀韩夫子,促促真机苦索求。”看得出,明夫先生不论是凭吊,观览,述怀,甚至酬和诗,无不匠心经营,意象贴切,境界恢弘,精神刚健。诚如叶朗所说,意境的美学本质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气)。”这“道(气)”是什么?广义地说,在老子是“天地之始”的道、气、精,在庄子是“大美”之道,在管子,以“精气”说道,使道通向人的精神世界。既然艺术以意象-意境为核心,则包括艺术在内的“文以载道"说,却是触及了艺术本质的理念,只要不回到荀子局限于“明道、徵圣、宗经"三位一体、“治之经理”的老路。傅老在创作实践中,于此甚有兴会。试看两组不同题材,亲情与怀古诗加以对照:
卜算子•梦见母亲
还是那方窗,还是窗前案,还是案旁嘱咐儿,还是声声软。 别梦七三年,依旧当时样。蓦地醒来枕湿巾,月影窗台浅。
卜算子•妻
未忘始相亲,未忘轻声诺,未忘清贫苦独撑,未忘勤劳作。 相望几春秋,相处同忧乐,相守相知白了头,未负终身约。
西江月•送孙儿上学
天尚朦胧即起,月犹清冷高悬。怜孙背负重填填,多少人生梦幻。 辗转停车巷口,迢遥目送江湾。街灯忽闪树笼烟,曙色迟迟方现。
喝火令•长兴同学会赠陈德生学弟
六十春秋别,重逢热泪滋。太湖秋色尽成诗。金桂相邀银杏,脉脉送香时。 休叹人皆老,白头傲雪姿。小车不倒任驱驰。长望平安,长望福康齐,长望年年岁岁,微信慰相思。
金缕曲•贺月泉遗址公园重建开园
浩气冲霄发。焕然新、吟楼画阁,宋家风骨。犹忆当年离黍怨,难化胸中冰雪。怎禁得、周天寒彻。消长月泉当有恨,叹杜鹃泪尽常啼血。亘古事,任评说。 春风骀荡尧天阔。喜而今、鲲鹏奋翅,醒狮振鬣。伟业空前功罕世,堪付弦歌千叠。好一派、汭浦风月。先哲魂归应笑慰,看后起翘翘雄姿勃。歌金缕,颂佳节。
柳梢青•浦江上山遗址
翠岗黄坡,万年遗迹,坑道横斜。火种春秋,洞居光景,欲问谁家? 人间一棹天涯。回望若、雾里看花。几许残陶,少些谷粒,犹闪光华。
江城子•钱塘源
密林深处隐行藏。处高岗,耐荒凉。潄石浣沙,着意涤肝肠。淡泊情怀甘寂寞,与松鹤,话家常。 一泓清浅又何妨。总安祥,不张扬。默送细流,悄悄汇沧浪。海角天涯三百里,时有梦,系錢塘。
梦母以叠句四个“还是"催人泪下。赠妻以四个“未忘”三个“相”,感人至深,二首俱用复沓修辞倍赠其情。送孙儿上学,寻常情节处发现浓浓诗意,寄寓深深嘱望。送学弟下半阕相见依依惜别,举手劳劳之状。这些真挚的个人感情,以其平实、生动的表现特性而益增其共情同理的美感,彰显生命的激情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感性一面。作为对照的组词,上山遗址凭吊,月泉公园重建致贺,钱江源即兴感怀,无不俯仰今昔,感慨古今,一种深切的对人文、自然历史沧桑情怀,表述得淳厚朴实而又文采斐然。在人化自然中,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中,确证了人自己的存在,这样一种人类普遍感受在傅先生的个性化笔下有了丰富多彩的表达。宇宙本体的生变之道与生命的充盈元气借鲜活生动的图景得以可感知的表现,民族的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于此亦见一斑。说傅老“诗中有道”,且是可触可扪的,应非虚誉。傅明夫先生《鹍鹏集》(续二)的创作实践证明,抒情与载道是可以统一的。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