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修学笔记(卷八)
弟子品第三
《前往维摩诘处问疾 谁堪胜任》
作者:吕兴福
《弟子品第三》相对于前两品而言,更具故事性和戏剧性,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和诸圣众一同,继续为我们示现说法。
住在毗耶离大城示现疾病的维摩诘大士,在为城中数千人士,就患病之身说虚妄幻身、最后劝大众趋向清净法身,说法告一个段落后,心动一念:我今卧病于床,世尊大慈大悲,能不垂护怜悯于我吗,会不会遣使者来探视呢?
这里刚起心动念,在菴摩罗园聚众说法的释迦牟尼佛已知其意。何以故?他心通故。
果然,正如维摩诘居士所预料的那样,佛开始安排,遣使者代佛看望维摩诘居士。
首先要提醒我们的是,不能单纯地看故事,而是要认真体会。因为这不仅仅是佛跟弟子们事务性的对话,而是籍以对话的形式,再现和还原维摩诘居士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对世尊的各位弟子乃至大众们的重要开示,这些开示汇集起来,便是《维摩诘经》所开示演绎的大乘行门中的最精华部分。
因此,我们当知,如此了义的大乘行法,就是这样不露神色地融合于以下细节性的对话当中。
下面就是佛安排这件事时的具体细节。
世尊当即告诉舍利弗说:你代我前去维摩诘居士处,探视问疾,就是看望病者,问问病情。
舍利弗说:我不堪任诣彼问疾,即我不堪此任,没有能力尊您所遣、前往探视。
为什么呢?舍利佛说明了原因。那就是:记得曾经有一次,我在林中的树下打坐,被维摩诘居士看见,他对我说,舍利弗呀,并不是像你这样坐着就是晏座!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晏座呢?维摩诘居士说:
身心不粘黏于三界的一切,即我们的身意诸根都不能被现象界的一切所束缚,就是真正的晏座。
不离灭尽定甚深禅境而能示现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换句话说,就是不论行住坐卧都在甚深禅定之中,就是真正的晏座。
不舍道法而能从事世间的各种事务,即不论我们从事任何工作,身口意都能安住善法,不妄起造作才是真正的晏座。
心不住内也不在外,就是心无所住,不执着或内或外乃至任何处所,是为真正的晏座。
在各种知见面前,自心如如不动,唯依三十七助道品而行持,是为晏座。
无须断除诸烦恼而入涅槃,因为烦恼菩提同是究竟觉,转念即是,何劳断除,如是禅观,才是真正的晏座。
维摩诘居士从六个方面开示了什么叫真正的宴座,最后强调:能如我以上所说而坐者,便是诸佛所印证、所予以肯定的晏座。
舍利弗向佛转述了维摩诘的原话后继续说:我当时听了这些话,只能保持沉默,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所以,我不能胜任前去问疾的事。
舍利佛不能胜任探视的重任,那就换一个人去吧。
佛让大目犍连前往维摩诘处问疾。
目犍连对佛说:这问疾之事我也不能胜任。为什么呢?记得曾有一次,我去毗耶离大城,在一个深巷里,为一些居士说法。这个时候维摩诘来对我说:大目犍连呀,为白衣居士说法,不应该像大德你刚才这样子来说。因为说法者,应当如法而说,即说法要如法。
怎么才算是如法说法呢?维摩诘居士说:譬如法无众生,因为清净之法是远离众生垢患的,因此,要离一切众生相而为说法。
诸法无我,说法应当远离我相之垢患;一切法没有寿命相,因为它远离生死,诸法本源唯有寂然相,因此要远离寿者相而为说法。
诸法没有人相,念念生灭,前际后际是断开的,因此要远离人相而为说法。
法唯有寂然相,湛然清净是其本来面目,是原本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的;法离一切相,无所缘,无所挂碍,无所系缚;法也无有名字相,言语道断故;法远离一切文字言说,因为它不是因为觉悟和观照而存在的;法是无形无相的,就如虚空一样;法应远离戏论,是由于毕竟空的缘故;法是没有我所的;法是平等一如没有分别的,因为它离六识乃至七八识而存在;法不存在对比,因为一真法界没有任何对立;法既不属于因,也不属于缘;法只同于法性,这个法性普遍于一切法,即万法唯有一个法性;这个法性是如如不动的,因为它无所依随,故而唯有一如;法性唯住于实际,不会依随方所而变动;是法不动不摇,因为它不依色身香味触法而独立存在;法没有来去之相,那是因为它原本无所住,无所住就无方所,故而无来去;法唯顺随空性和无相,是远离一切造作的,是无为的,即法是顺随顺应空性、无相、无作这三解脱行门的;法不存在好和丑,无所谓增减,本无生灭,即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也无所归,是无所安住的;法超越六根,远离眼耳鼻舌身意而安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是常住不动的;法是独立于一切观念和行为的。这就是诸法真相,湛然清净,岂可以用言语去描述呢?
因此,说法者,应无说无示,“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是为谤佛”。其听法者,无所闻无所得,即“无智亦无得”。
譬如擅长于魔幻的术士为其幻化出来的人说法一样,应当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理念而为一切大众说法。
还要清楚众生根器利钝的不同,要因人因根器制宜;要在各种知见面前,无所系缚,无所挂碍。
要以大悲之心,常赞叹大乘,常思念报答佛恩,亲近三宝,这样才可以为人说法。
维摩诘居士说这些法时,八百居士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没有如此辩才,因此,我没有资格前去探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执行委员、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