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奶奶家突然来了个带金丝眼镜的青年人,他中等身材,梳着整齐的偏分头,着装破旧,衣服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净整洁,说话一如我们当地人,只是并无方言土语,显得书生气十足,也不乏幽默干练。
刚进来时,奶奶也不认识他,他只好自报家门:“我是纪庄的,我叔叫马文生,我叫宝清,你应该是三姨吧!”奶奶显得十分惊诧,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好,好,你坐屋里吧,我给你倒点儿水。”宝清表叔接过水,奶奶这才问道:“你从哪里来?”“我在史庄参加全公社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会议,今天下午分组讨论,我请假来看看您。”奶奶有点儿喜出望外,还要给宝清表叔做饭。“不用了,我一会儿还得去会上,等吃过晚饭我再来看你”。接下来从谈话中得知:在宁强高中毕业后,他先在本地下乡,后又辗转回到河南老家,他叔是大队支部书记,觉得回家也好有个照应。他叔见他劳动积极,又能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就安排他当了个学习毛主席著作业余辅导员。从宁强阳平关回家已经一年多了。

快到吃晚饭时,宝清叔告辞说:“三姨,我先去会上,晚上我再来看你,如果会上同意,我晚上就住在家里好吗?”“好,好。”奶奶连声称好。他见我不离奶奶左右,抚摸着我的头问奶奶:“这小孩儿是谁?”“是你大表哥的大儿子。”“大表哥干什么?”“在村里当电工,整天不着家。”“晚上能见到他吗?”“可以。”晚上八点多一点儿,宝清叔来了,爷爷、奶奶、父亲、妈妈、我,还有妹妹等,早已在家等候,奶奶一一向他介绍后,大家就在院子里拉起家常。父亲找来一截儿电线,在院子里接上电灯,谈话的气氛更加热烈。从宝清表叔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弟兄们多,他们一家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小姨奶和小姨爷很久想回家探亲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说话间,宝清叔透露出他酷爱文艺,父亲马上跑回家取来自己常拉的那把二胡。父亲拉二胡的水平不高,我总以为是二胡质量有问题,谁知,这把不起眼的二胡到了宝清叔手里,竟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调弦时,宝清叔刚拉几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下来手法娴熟的演奏,优美动听的乐曲,令我们全家大开眼界。不一会儿,院子里聚拢来近百人,大家原以为村里来了个卖唱的瞎子,听着又觉得瞎子似乎拉不出如此这般的水平,于是前来一看究竟。人越来越多,宝清叔的兴致也愈来愈高。快到十二点时,奶奶说,“明天宝清还要去开会,大家先歇了吧。卫辉农村的规矩,父亲喊爷爷为“叔”。大家散去后,奶奶在外间为宝清叔铺好了床,便与爷爷到里间休息去了。第二天吃早饭时,宝清叔憋不住问父亲:“你喊的叔与我三姨是什么关系?”“叔就是我爹,他就是你姨父。”“哦,原来如此,我说你叔怎么能和我姨住一个屋呢!”我们听了顿觉好笑。这般情形让今天城里的孩子看来,相信同样难以理解。一别又是四年,宝清叔再来我家时,他已经是济源五三一工厂的正式职工,听了他的讲述,方知他奋斗的艰辛。

中间的就是作者的表叔
快到吃晚饭时,宝清叔告辞说:“三姨,我先去会上,晚上我再来看你,如果会上同意,我晚上就住在家里好吗?”“好,好。”奶奶连声称好。他见我不离奶奶左右,抚摸着我的头问奶奶:“这小孩儿是谁?”“是你大表哥的大儿子。”“大表哥干什么?”“在村里当电工,整天不着家。”“晚上能见到他吗?”“可以。”晚上八点多一点儿,宝清叔来了,爷爷、奶奶、父亲、妈妈、我,还有妹妹等,早已在家等候,奶奶一一向他介绍后,大家就在院子里拉起家常。父亲找来一截儿电线,在院子里接上电灯,谈话的气氛更加热烈。从宝清表叔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弟兄们多,他们一家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小姨奶和小姨爷很久想回家探亲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说话间,宝清叔透露出他酷爱文艺,父亲马上跑回家取来自己常拉的那把二胡。父亲拉二胡的水平不高,我总以为是二胡质量有问题,谁知,这把不起眼的二胡到了宝清叔手里,竟是那样的得心应手。调弦时,宝清叔刚拉几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下来手法娴熟的演奏,优美动听的乐曲,令我们全家大开眼界。不一会儿,院子里聚拢来近百人,大家原以为村里来了个卖唱的瞎子,听着又觉得瞎子似乎拉不出如此这般的水平,于是前来一看究竟。人越来越多,宝清叔的兴致也愈来愈高。快到十二点时,奶奶说,“明天宝清还要去开会,大家先歇了吧。卫辉农村的规矩,父亲喊爷爷为“叔”。大家散去后,奶奶在外间为宝清叔铺好了床,便与爷爷到里间休息去了。第二天吃早饭时,宝清叔憋不住问父亲:“你喊的叔与我三姨是什么关系?”“叔就是我爹,他就是你姨父。”“哦,原来如此,我说你叔怎么能和我姨住一个屋呢!”我们听了顿觉好笑。这般情形让今天城里的孩子看来,相信同样难以理解。一别又是四年,宝清叔再来我家时,他已经是济源五三一工厂的正式职工,听了他的讲述,方知他奋斗的艰辛。

前排左一是马宝清
史庄会议后没多久,济源修焦枝铁路,全县各公社、各村都要出民工,宝清叔觉得在村里劳动生活太过无聊、单调,就自报奋勇参加。刚去时,他不敢戴眼镜,怕人家笑话他,整天低头拉车,也不说那么多话,只顾好好干活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公社带班领导听说他有文化,要他写个新闻稿子,广播站一看文笔,非常欣赏,从此他告别了板车,成为县广播站的记者。至此,他才堂而皇之地戴上久违的眼镜。其间,县里的指挥部要选两个人到指挥部工作,他因为表现优秀被千里挑一选中。后来新乡地区成立济源工地文艺宣传队,他又脱颖而出,成为宣传队里的文艺骨干。焦枝铁路修建接近尾声时,他成为汲县唯一留在济源五三一厂的当然人选,他也从此跳出本不属于他的农门。再后来,他又被组织推荐到沈阳工学院上学,成为一名电力工程师。

父亲在宝清叔走后总是教育我:“要向你宝清叔学习,要有真本事,不要指望任何人的帮助,靠人不如靠己。”其实,我早已将宝清叔作为榜样,决心向他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回顾我的人生之路,我觉得,宝清叔是我的第一个引路人,他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幽默风趣的言谈话语、文质彬彬的优雅气质、多才多艺的文艺天赋,有些我终身所未能及。

杨凤瑞,字麟祥,号云林山人,卫辉市人,1959年出生,中共党员,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河南银金达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干部教育学院院长,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曾任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教育局中学语文教研员,政协办公室干事、副主任、主任兼政协副秘书长,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兼卫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文化学者。著有《涧溪集》、《一路走来》、《长河浪花》、《人生漫步》《追梦之路》等书。

诵读者:幽梦天马,对文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偏好,对文学有着一如既往地热爱,对诵读有着执着无悔的钟情。雅言传承文韵,诵读润泽心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