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墙铁壁护家园
一一沙坡头五峯寨的故事
文/梦笔生花
主播/玉华
五月三日,春夏之交,天气异常,骄阳似火,气温高达40.8度,宜阳成了“火城”创气象史新高。宜阳文学作家釆风团在县作协副主席马正文的带领下,由宜阳职高校长宁智伟老师亲自驾车赴连庄镇沙坡头釆风。各位作家顶高温冒酷暑爬上了村南小金顶山,参瞻了座落在熊耳山自然保护区顶峰的祖始大庙和三生母道观,而又沿着崎岖陡峭,荆棘丛生的山路下到半山树龄三百五十多年的两棵古柏处。两棵侧柏参天屹立,根深叶茂,苍翠葱笼,她见证了数百年来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人间的苍桑,守护沙坡头村人民的一方平安。站在树下远眺全村慨貌一览无余,绿树掩映下红房白楼,错落有致,辽阔的麦田,一片青翠,洛河象一条银带贯穿南北两岸,烈日下熠熠生辉。此时此刻,我顿生遐想,让沙坡头人引以为荣的五峯寨的故事涌上心来,加上初到村委大院见到的一块记载有关五峯寨的百年石碑和现存残寨更佐证她昔日辉煌。


沙坡头村位于宜阳县城正西二十五公里处,依山傍水,群峰连绵,沟壑纵横,风光秀丽,沙坡头村因此而得名,是沿洛河西行最大的村庄, 全村现有人口四千二百多,十八个村民组,土地面积近六千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人才辈出,业垂青史,尤其是五峯寨美名远扬。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土匪横行,烧杀抢掠,民不聊生。附近村庄曾多次遭袭,百姓生命财产被血洗一空。特别是东南一带刀客(土匪)经常在这一带扰乱。当时,沙坡头出了一个区长叫张连升,精明强干,胆识过人,德高望重,关心群众,深受村民爱戴。


为了防止刀客抢杀,保护全村人的安全,他广泛发动全村老少参战,修筑防御工事寨墙。在村四周挖了宽五丈,深三丈的寨壕,筑起高三丈,宽一丈的寨墙,并设了东西南北四道寨门,上盖高大门楼,寨门用铁木打制异常坚固。每道门放一座掉桥,白天放开让人通行种地劳动,夜晚拉起放止刀客进村。寨墙上到处摆放滚木雷石,(那时枪支稀少),用打击来犯土匪,隔一段垒墙挖枪眼,用来掩护和射击敌人。在张连升区长领导下,一道如同铜墙壁的寨墙拔地而起,根据南面的五座山峰,命名五峯寨,沙坡头村也由此改名为五峯寨,张连升死后又恢复了沙坡头村名。土匪闻讯来攻,望着沟深寨坚感叹“沙坡头村真是能,四十天建成一个兔子笼”。加上张连升一身武艺,枪法非常,能百步穿杨,弹无虚发,传说一杆枪能保护一个寨。土匪屡攻不下,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听说有张连升在,再不敢来沙坡头抢劫作恶。因此,三村五里的群众都把贵重财产拉到沙坡头村保存,五峯寨成了方圆左右老百姓的保护神。


一九四七年豫西解放,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峯寨失去了防御作用,寨墙上树木葱笼,寨壕内积水成潭成为群众纳凉和少年游泳戏水的好去处。我儿时还依稀记得四座高大的寨门和寨壕内高大的翠柳。再后来寨墙被平,寨壕被填建成了宅院。但仍残存着几处遗址。岁月如梭,时过境迁,曾经辉煌的五峯寨成了故事,但趁我们这代人健在将以此文把她写进村史,写进沙坡头人民的心里。

作家简介:
唐新智,网名梦笔生花,毕业于洛阳师院中文系,曾是教育战线老兵,后供职农业银行,退休后喜欢品茶,打球,交友,旅游,偶尔重操旧业凃鸦点滴诗文,散见于网站平台,打发时光,充实生活。

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