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修学笔记(卷七)
《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作者:吕兴福
维摩诘大士为一切前来探视病情的各阶层人士应机宣说诸法实相,尤其宣说我们这个色身是虚幻不实的,在揭示了色身无我、无人、无寿命、无主宰、无常、不净的事实真相后,得出的结论是:“此可患厌,当乐佛身”。即我们的色身是诸病、诸烦恼、诸过患的聚集体,是令人厌恶的,实在不必为此贪执。
如果要坚执地认为有一个我的话,当喜欢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也就是当乐佛身。
“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谓、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而生如来身。”
清净法身从哪里来呢?就是要从上面这些名相中来。
当然,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这些名相会生出一个法身来,要知道这些名相就是我们修行实践所必须采取的教学大纲,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只有深入进去,学一学,突然学懂了一些,才发现在修学的路上,我们差距很大,欠账很多。
也许我们会说,法尚应舍,标月指、渡船、都应该放下。
其实不然,如来正教,等我们到了彼岸之后再说放下吧,乃至阿僧祇劫以后再说放下吧。因为我们对如来正法,从来就没有拿起过,两手空空,何谈放下,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放下的。
厌恶四大假合的、无我不净的色身而喜悦于我们的法身慧命,这里面的道理何在呢?
前面我们从维摩诘大士的开示中已经知道,我们这个物质的身体,是从妄想而生,从颠倒中生起,依因缘聚散而生灭,是业报的产物,是尘劳烦恼的示现之物,是诸染垢的一合相,因此令人厌恶。
而所谓佛身,就是法身慧命,它是从不可称、不可量、无有边、不可思议诸多功德,诸多智慧中得以建立;从累世累劫修习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生,从六度万行乃至闻思修诸波罗蜜而生;也是从菩萨随缘度众生的方便、方便力中生起;从修习六种神通而生;从三明中生;(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合称六通三明。)从三十七助道品的修习实践而生;(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合称三十七助道品。)从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清净观照而生;从菩萨十力、四无所畏(一切智无所畏、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诸佛身、口、意无过失。无异想、无不定心、无不知已舍心。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口、意 三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碍);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即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生;从真实生非从虚妄生;从勤苦精进永不放逸生;从上述无量的清净之法的行持中而生如来之身,也就是说,从上述清净的陀罗尼门的行持中显现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
这一段开示,是就“当乐佛身”而言的,即法身慧命的建立与色身的建立这两者的途径是完全相反的,由于途径的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
法身是大光明之体,而色身是无明之体;法身是湛然清净的,而色身是不净的;法身是如如不动的,而色身是刹那间生灭的,是无常的;法身是一种真实,而色身是绝对的虚妄不实;法身能享寂灭之乐,而色身只有病患老死之苦;法身是果地的圆满觉悟,而色身则是业报的显现。
维摩诘大士在开示演绎了色身令人患厌,当乐佛身的道理之后,再告诉大众:“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就是结论:欲得佛身,欲得法身慧命,想从根本上断除一切众生的病患,就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就这样,维摩诘大士,为一切前来探视问病的各界人士,应机说法,令成千上万的、所有前来者,皆发起了无比殊胜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以上是《方便品第二》章节的全部内容。从大士洋洋洒洒的论述,辩才无碍的说法,缜密严谨的逻辑推理,由事到理的步步推进,直到成千上万的众生发心成就无上菩提,从这一个完整的过程里,我们除了领略到大士的甚深修为和大智慧显现的丰采之外,丝毫没有看到或感受到大士尔时正是一位患病的长者。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无我状态。这才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即真正的行菩萨道者的状态。
就《佛国品第一》和《方便品第二》的全部内容综合来看,一时,释迦牟尼佛在菴罗树园开示菩萨净土,展示清净佛国。同一时间,维摩诘大士在毗耶离大城示疾,演绎出离尘垢乐趋佛身之道。一个在清净阿兰若,一个在红尘市井中,遥相呼应,共转法轮,一处在构建清净国土,一处在塑造清净法身,两种清净无不如来觉性,唯一无二,这是何等的圆满境界。只要我们如是观照,也如是合二为一,对这两处清净圆融会通了,不折不扣地领受了,那么,法喜充满的就必然会是我们自己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执行委员、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