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道”才是终极追求
文/卓尔
佛教进入中国,经过中国智慧火炉的烘烤与淬炼,打磨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禅学”,六世惠能功不可没,禅宗核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思是通过日常实践,感悟到真正的智慧,从而进入自觉、自由、自知的境界。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悟性”决定认知的境界。同样一节课,大家看看张诗音、赵紫璇、李泽森,天瑀、皓川他们“悟”出来多少?只有悟出写作道理,悟出来素材与主题关系,悟出三名作文法套路,你才可能写出“筋骨肉”具备、“干枝叶”完整,甚至有血、有神的佳作,而不是亦步亦趋,抄袭套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下次换一个题目又不会了。

“悟道”是个思维方法,思维方式问题,后面我们要讲一讲汉字,讲讲文言文词汇,汉字也不是死记硬背就学会的,也得懂了道理。比,两个人挨着,靠着,鳞次栉比,由人说到物,但不失原义,比又有比较、对比、比赛、比喻、类比,都是引申义,好理解吧?古汉语又有了“对着,等到”这些意思了,对比不就对着吗?都挨着靠着啦,不就是走近,等到了吗,继续引申就解决了,这就是汉字“引申义”,保证汉字的“以少胜多”,不失本色;灵活机动,妙趣横生。

所有双声、叠韵、叠音词都有突出、强化作用,比如茫茫苍苍,懒懒散散,风风火火,踉踉跄跄,浩淼,浩瀚,悠远,苍莽,苗条,窈窕。我上课给了那么多写太空宇宙的词汇,而且强调要作文用上,结果好多同学依然不用,这已经不是悟性问题,而是不会学习问题了。

参禅才能悟道,需要静虑,沉思默想。禅字“示”字旁一个“单”字,独立地思考,然后悟出道理给神看。禅者,蝉也,化蛹蝉蜕过程就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过程,老师作用是点化,开导,开化作用。诗音前几次作文写得散,主题不集中,我指导她“人站住一处别动,就像吸铁石,把材料吸纳到你的脚下,材料任你指挥”,这个“不动”的立足点就是写作的“视角”,必须稳定。九年级许岳航材料也足够丰富,倒三段开头:“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想起了孙家栋。引用孙家栋人物非常棒,但是那句梅花诗特别突兀;倒二段转移到抗疫情,浓墨重彩写武汉疫情惨状,显然又是“废话”——前面作文被点赞的文字转移到《追梦太空》就成了废话,因为没有扣题“追梦”!好多同学跟他错误一模一样,还是材料使用问题。如果换成“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就是航天人精神的杰出代表”,不用那句梅花诗,就成了好作文。武汉水深火热之中,那些逆行者白衣执甲,勇往直前,艰苦卓绝,无私奉献……航天精神在抗疫战场煜煜生辉。一句概括后直接写航天精神,又成了好作文。
万物皆有道,道生万物,决定万物,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任何学习,悟其“道”才是终极追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
卓尔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