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施秀华
歌曲:刘羽《春天的芭蕾》
推荐:世界诗会主席老男孩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作者简介:
施秀华 笔名:尚书、原上草。诗人、散文作家。1962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龙泉镇青山堡。17岁入伍,曾任边防派出所户籍民警,武警部队机要参谋,《黑龙江武警报》文艺副刊编辑。现任大庆市萨尔图区作家协会主席,《萨尔图》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系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采风委员会主任,大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1983年在部队开始文学创作,多次获军内外文学创作奖;迄今已发表诗歌、散文诗、散文、随笔、文学评论近220多万字。
主要著作:《来自边防线上的诗情》(1987)、《雪雕的翅膀》(1990)、《情感的声音》(1996)、《点亮心灯》(2008)、《别相信永恒》(2009)、《生命的滋味》(2010)、《尚书博文精粹》(2010)《神在他乡》2011) 《施秀华散文随笔选》(2012年)等诗集和散文随笔集9部,多篇作品被收入国内各种文集,系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采风委员会主任,大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大庆市萨尔图区作家协会主席,《萨尔图》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出版书籍
《雪雕的翅膀》
诗 集:
《来自边防线上的诗情》
《情感的声音》——(雪国风雅诗卷施秀华卷)
散文随笔集:
《点亮心灯》《别相信永恒》《尚书博文精粹》
《生命的滋味》《神在他乡》《施秀华散文随笔选》
所获荣誉
获中国散文年会2012年度最佳散文二等奖
黑龙江省《新青年》新诗大奖赛一等奖
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联合举办的“卫士杯”诗歌大奖赛一等奖
2012音乐·中国杯全国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大型音乐展演赛作词金奖
作品收录
有作品被收录到《90年代青年短诗精粹》《青年爱情诗》《寻找自我》《哲思小语》《纯真岁月》《如烟往事》《月是故乡明》《萨尔图放歌》《一个有翅膀的城市》《大庆散文选》《2002散文》《短小散文选粹》《2012中国年度散文》《小小说精粹》等。

诗歌,晚开的花朵
——为《岁月莲心》作序
作者:施秀华
2020 年这个新春佳节过得有点郁闷,因为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人人自危。“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成为人们在电话或微信里打招呼常说的一句话。非常时期,非常做法,全国一盘棋,大家都能理解。年假延长了几天,宅在家里正好可以多读几本书,打发闲散时光。
就在这个时候,我在网上收到了居住在哈市文友韩艳利诗集大样《岁月莲心》,细细读来,竟让我眼前一亮,诗如书名,真的犹如在茫茫的荒原沼泽,突然发现了一朵盛开的莲花。
“凡尘沧桑薄凉/静守胸中皓月,/心灯点燃 /生命的所向,/江湖在心田”。
这是她《江湖》里的诗句,读她这首诗,让我仿佛看到, 一个窈窕女子,从远方走来,从黑土地的蒹葭中走来……人到中年,回望岁月,驻足在余霞幽思之际,她在匆匆寻找闪 光的痕迹,点亮心灯,她一点点翻看昨日的记忆:
“绿意时/为你撑起一片天,落地时/为你取暖,度黑 暗”
这样的诗句,或许和她从事的教育工作有关,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这也让我想起一首歌《好大的一棵树》:绿叶中留 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
“美丽的荷呀/你的陪伴让我忘记了/韶华已老/愉悦着 累月经年/情,在我的血脉中流淌/意,牵动着我的欢喜悲伤”。
你说,爱诗,是因为一种植物。年轻时候,因为工作东 奔西走,每当夏季来临的时候,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那 一簇簇盛开的莲荷,仿佛就有一种声音在深情的呼唤我,一 旦相遇,就仿佛前世已经相识,那花开的声音,带走了青春, 带走了往事,带走了炎凉世间。 于是,在她的笔下:
“一曲梵音/咏唱/一叶荷莲/委婉了生命的诗行。”
诗歌创作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一般来说,当下社会 青年写诗的居多,因为他们情感充沛,对事物敏感,很多青 春期写作也常常从诗歌入手,但这不能说诗歌只是年轻人的 专利。生活中,一些人经历了生活的风雨沧桑,丰富的情感 体验更淬发了诗人的创作内涵。所以他们一出手就让人眼睛一亮,咀嚼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岁月静好/煮在年轮中的文字/已插上飞翔的翅膀/奋 勇向前/去拥抱心中那挚爱的蓝天。”
这是一个诗人的激情,也是一个诗人的诗观。一个朋友 曾对我说,咬文嚼字,一定要让那些比你苦、比你难的人感 受到这世上的阳光和美丽。这样的善良常常是播种,不意间, 就会开出最美丽的人性之花来。韩艳利的诗就有这样的情怀。
“一叶知秋/人生何尝不是/时光穿透年轮的刻痕/铅华 褪去/还能无忧无虑的前行/那该是多么美好的风景”。
读韩艳利的诗,我觉得她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风花雪月,江河山川,目光所及,她都化作了优美的诗行,我们读诗,其实也是在读她,读她的心灵。
“有缘的天空,晴朗/有诗的人生浪漫”。
我和艳利熟悉,缘起于我主办的《作家在线》网站和微刊,在她一次次来稿闲聊中得知,她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 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肇州镇。早年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本省绥化师专,毕业后分到鸡西矿区做一名教师,后来调回故乡,继续从事她本行工作。因学生时代的文学梦,因现在网络和自媒体,她在缪斯的天空里展翅翱翔,近几年,她在报刊杂志和各大网络平台上,发表了 300 多首诗歌作品,有些作品也非常有分量。 她的成就,让我想起来一句话:成功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我自己来说,习诗作文快 40 年了,对诗歌的创作我 一直心存敬畏,30 年多年前也出了两本诗集,那是初入文学 之路的阶段性总结。这些年来,因为自己对文学的潜力越来 越缺乏自信,对诗人和一些诗歌作品也越来越敬重。文友艳 利同志嘱我做序,匆忙写下以上这些,是自己读诗后的分享, 算是抛砖引玉吧!
在此,希望诗人写出更多被读者喜欢的作品。
2020 年 2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