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 1994》 作者:郭玉森 
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回眸《1984年》”,许多朋友看了,说反映了那个年代我的成长历程。现在,有一些大伽们把自己生活经历写成回忆录,记载那个火红的年代和波澜壮阔的传奇,励人奋进,成了人生的教课书,而我通过对一些生活年代的记忆,对自己则是一个回味和洗礼。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与时代同行…..
那一年,偃师发生了一件大事: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月18日上午,偃师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县武装部及各局委相应更名挂牌。4月8日,在体育场举行盛大的撤县建市庆典活动,记得那一天,省民政厅厅长杨德功、洛阳市委书记郭国三、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王聚生、省旅游局局长蔡流海、全国小麦专家组组长刘应祥和偃师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宋洪武在主席台就座。数以万计的群众欢聚广场,身着节日盛装,各乡镇和驻偃部队组成了近40个方队,依次入场,伴随着喜庆的鞭炮声,1000只气球、3000只信鸽腾空而起,当时偃师市第一任市长蒋益民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偃师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工农业飞速发展的状况,向大家展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王聚生副司令员家是山化乡的,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他代表偃师在外人员为家乡人民送来了由衷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说起来非常奇怪,那时正值阳春三月,万里无云、风和日丽,谁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竟起了大风,气温忽然冷了下来,逼得一些家在附近的居民纷纷回家换上了毛衣,可怜站在方队中身穿旗袍的佳丽们,却不得不努力的端庄秀丽着…… 
那一年,偃师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好基础,拉大框架”城市建设理念,开始以“六路一扩”(商都北路、华夏路、洛神路、文化路、槐新路、槐化路等六条道路和水厂扩建)为重点,对原有城区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和改造,各单位各部门分片包干认领工程任务,“人民城市人民建”成了当时的流行语。工程一结束,接着组织拆迁车站街中段、榆树街、马路街一带的机关、商店、民居、饭店,好家伙,工程浩大,拆迁难度大,工作量大,市领导带头现场办公。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使偃师一下子靓了起来。事过多年,百姓们对“六路一扩”轰轰烈烈的劳动场面却记忆犹新,特别是火车站工程建设时的波澜壮阔,现在回想起来,也为蒋益民书记及市委市政府那一班人领导的胆略和气魄而赞叹不已!
那一年,我在党务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干了4年了,只要上级要求的,我都踏踏实实落实,绝不含糊。可以说,那时每年组织部门都有不同主题的现场会在岳滩召开,有人见面就戏弄我说:你干组织工作已接近“炉火纯青”的境地了!说实在的,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谈不上,自己干工作除了有点瞎认真外,同时注重工作创新,的确属于“老游击队员”的行列了,各项工作几经打磨,都能崭露头角。无论是整顿软、瘫、散支部班子,还是党员活动室建设,都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认可和表彰。特别是基层党员电教工作,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乡里设立有党员电教活动室,不仅配备有照相机、摄像机(当时乡镇唯一拥有摄像机的乡镇)活动器材,还备有系统的党员学习资料和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发挥优势,自己亲自带领乡机关工作人员李晓军等人一起深入到各个行政村,用摄像机拍摄党员中的新人新事,轮流在乡村播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做法,不仅受到洛阳市委组织部门的肯定,此项工作,还被洛阳市组织部推荐到河南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另外,那一年我所分管的政法工作、教育工作也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受到了表彰。说起来惭愧,虽然在别人眼里看样子很风光,经历了三任党委书记、两次县里干部调整,看似“重臣”,但每每是风声大、雨点小,不说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以至于一些机关干部也在背后乱嘀咕:看郭书记怪“黑老包”,论文凭是大专,论年龄是正干好事时候,论能力钢钢的,论政绩啥荣誉都有了,就是牵到正事儿上没“牛郭书记啦!
1994年,我到岳滩乡工作几年了,以前做政法工作,现在改行行政,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熟悉新的工作领域,某种意义上讲,对自己是一种跨越和学习机遇。我任乡党委副书记,主抓党务工作。分管组织、政法、教育等,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阅历的增加,也是生活的考验和历练,更是一种强化学习和提升。那时,家也于两年前也乔迁于新居,搬进了法院新建的家属院,虽然只是一套60多平方的两室一厅,对我们来说,虽然并不宽敞,但比起过去的筒子楼,却舒适了许多,因为不用再一大早去挤公共洗漱间,也不用排队上厕所啦,不过,也没有了那时早、中、晚走廊两侧做饭时的热闹气氛了…….经过1991年计划生育“秋季风暴”洗礼,那一年,小儿子也已3岁多了,尽管大儿子出生的年份与其相隔8年,但俩人在家里闹腾的也不消停。有时仔细想一想,我爱人也是既能干又伟大的,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俩孩子,我在乡下基本帮不上忙,家里有一个淘气鬼就够招呼的了,要招架两个实在不易。尽管那样,那一年,她也很幸运,通过认真复习,不仅通过了系统组织的招干考试,顺利成为国家干部,老实巴脚的她还当上了法院工会的副主席。
次年5月初又一次干部调整,同仁主抓工业的副书记被提拔到其他乡镇任镇长,为别人高兴的同时,自己不免多少也有点失落,自己审视自己,且不说其他因素,在基层干部的行当里,光说不“练”是大毛病,可光“练”不说是不是也是一种缺陷呀?记得也是在五月上旬,全市组织工作现场会在岳滩周堂村召开,会后,市委组织部的副部长赵铁创看我兴致不高,笑咪咪地问我是咋回事儿?我没说什么,只是嘟囔了一句:光在我们这里开现场会有啥用?赵部长笑着说:看来你有点思想情绪呀!一个人工作啥样,组织上都看着哩,看政绩用干部是组织工作的规矩。好好干,绝对没有错!仔细想想:在乡镇工作十分辛苦,工作强度大,且同等职务、平起平坐的人数众多,想晋升一下职务、挪个位置实在不易,在乡镇纪委书记岗位上干7年、8年的有之,甚至10多年的也有之,在乡镇副镇长岗位上干14年、15年不封顶的不乏其人,你能说些什么呢?在这里公开一个我坚守了多年的秘密:大约是在现场会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我在外边吃饭,喝了不少酒,刚一进门爱人就问我,市委办公室八点左右给你打电话说蒋书记找你,你忙什么哩,怎么没有回电话呀?通知到家里啦。我一看时间已经九点多了。于是给市委办回了个电话,经请示,让我现在赶过去。嗨,我喝了酒,实在不想红着脸去面见“大官”,但也不敢“抗旨”,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蒋书记的办公室,蒋书记见面时正在批阅文件,“听说你在乡镇干的不错,今天想给你聊聊”。于是,开门见山询问了我三个问题,记得其中一个问题让我回答:你知道,比你去岳滩还晚的同事,前不久被市委提拔重用走马上任了,想听听你的看法。我当时没有打嗝儿就脱口而出:我认为非常好,这说明我们岳滩乡领导班子的整体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承认和肯定。大家团结一致,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看到弟兄们的工作和付出在领导心目中有位置,我感到非常荣耀。“难得你真的就没有其他的想法吗?”蒋书记又追问了一句,我说:其他没有啥想法。但我清楚知道,看似一般谈话,其实是蒋书记在刻意测试我,绝不能忘乎所以说些没有原则的话。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交谈顺利结束。第二天我认真反复回放了领导谈话的整个过程,生怕自己一不留神秃噜有酒话。两个星期后,天降祥瑞,我被破格提拔为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主任。
那一年,国家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考试过渡为公务员。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市劳动人事局举办了专题培训班,我第一批被过渡为公务员。过去,对公务员身份没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只知道香港及许多国家实行的公务员制度,但事过多年以后才知道,公务员身份竟如此重要,竟然直接关乎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那一年,乡政府组织捐资修复了岳安路、架设了电力、电话专线。为当地群众办了几件好事。一是修复岳安路。岳安路是岳滩至安乐窝横穿岳滩全境是一条主要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损坏严重。路面上长达十几米的大坑随处可见,真可谓: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阴雨天时常有外地车辆因为不熟悉路况而出现交通事故发生,群众多有微词。乡领导班子成员都意识到,如不彻底整修这条民心路,不仅影响岳滩对外象形,也直接制约经济发展,更对沿途的村民没有办法交代。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召开了几次专题会议,精心组织,落实措施,号召村民慷慨解囊,捐资修路。乡里成立了指挥部驻扎在赵庄寨村,为了充分发动群众,我带领宣传组宣传车走村串户,广泛宣传捐资修路的倡议书和村民奖励办法,一方面用摄像机拍摄下村民捐资的场面及时报送偃师电视台颂扬大义善举,另一方面通过高音喇叭大力宣传修路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并通报修路工程进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修路工程工地上却热气腾腾,以东谷泡花碱厂厂长李文宗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们,大爱无疆,率先捐款捐物,并拉着蔬菜和肉到工地指挥部进行慰问,在村民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和很好的引领作用,在短短的时间内,全乡集资了68万元(其中上级补贴5万元),从1993年底到1994年5月,对岳滩辖区内5.6公里长的岳安路进行了全面修复,为当地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第二件好事是:为岳滩群众争取电力、邮电部门的支持,架设了专用线路。记得那年蒋益民书记主持召开的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作了题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偃师经济发展》重要讲话,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突出招商三引,尽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对各乡镇产生较大的影响。岳滩乡企业起步比较早,主要以针织、脚扣、花炮、造纸、制箱为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个体和私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数量达2183家。1994年开始,岳滩工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不仅拥有桑田厂、金狮鞋厂、前进厂等产值在500万以上的规模型企业,桑田、前进、曙光、天方、昌华等企业开始组装摩托车,企业用电量大大增加。为了解决用电瓶颈问题,我们积极努力做了大量工作,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变成朋友。乡政府全力以赴积极协调电力部门投资128万元架设了3.5万千伏安高压线路4000米,一下子缓解了企业用电问题。
企业用电问题解决了,通讯问题也成了凸显的问题,那时,是有模有样的企业家,胳膊下夹一个大哥大,以显示身份;而白领阶层则也不甘落后,大多都腰间挎个BB机赶时髦,尽管当时一部摩托罗拉BB机价格高达3400多元,无论对自己用处大不大, 当时BB机一挎也是身份的象征。那时路边没有电话亭,电话网点少的可怜,岳滩与市区中间隔着洛河大桥,乡政府很想让邮电局投资,在市区和岳滩之间架设一条通讯电缆,把岳滩乡村纳入城区电信的一部分,让岳滩百姓和城区一样电话“7”字开头。但邮电部门几经核算,认为架设专线铺装线路长,跨桥架电缆施工难度大,迟迟没有做出决断。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乡领导也没有少去做工作。记得有一天下午,邮电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赵新安等人下乡回市区时,应邀来到了岳滩乡政府,又说起架设电话专线的事情,作为主管单位邮电局的领导依然没有爽快的答应。恰是饭点儿,我们便如众星捧月一般把客人请到了饭店。说起赵局长,他可是一个性情爽快之人,酒量又大,在当时城区无人抵御,真可谓正宗的、有假管换的“公斤不倒”先生,每顿饭只要他在场儿,一定热闹非凡,他的酒功“真才实学”,绝不是浪得虚名,一不留神都在一斤半以上,致使许多一等一的高手见其望而生畏,闻风而逃。那天,按事先的安排,我原本不是上场儿拼杀的选手,可赵局长过去就跟我在酒场儿上遭遇过,非常熟悉,于是直接点了我的将,酒过三巡,点名要给我过过招,由于有求与他,众目睽睽,我也不好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应允。他声言:只要你能把我拿下,我们一切事情可以再商量!于是一人面前一瓶酒,中间设12个酒杯,划拳行令,输者把酒倒进自己的碗里,举行了一场斗酒大战,嘿嘿,虽然我心里好生胆怯,遭遇这样的“武林高手”只好认栽。奇怪,那天竟然以21比79大获全胜,真是天助我也。赵局长也是汉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样,久议不决的问题随后不久,真的得以落实。就这样邮电局投资六十多万元做了电话铺装工程,岳滩人和城区人一样,感受到了现代通讯的快捷,不仅助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方便了生活需求。当时不少乡镇非常羡慕,连连夸赞:岳滩人,牛得很!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岁月的磨刀石,虽然没有把我磨成一把锋利的宝剑,但十年的风风雨雨却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自己也在乡镇工作中得到了磨砺,这段不可多得的工作经历,使我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进一步了解了农民和农村。
(2020年05月02日)
作者简介:郭玉森,男,河南人,中共党员。笔名:洛水渔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洛神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洛阳洛神文学院名誉院长、洛阳市老作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洛阳市散文诗学会会长。河南十佳诗人。
编辑:王育才,男,河南洛阳人,中共党员。笔名:野火春风;微信:(YCZE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