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人生(三)
文/徐龙河/蓝楹
歙砚为田笔做锄,勤耕墨迹颂诗书,
更深月色终相伴,烛火荧光映草庐。
有志儿郎胸万卷,檄文霸气行云如。
前程锦绣家荣耀,唯有贤才享盛誉。
一九八九年七月至一九九四年八月这期间是我人生中最鼎盛辉煌的时期,我用手中的笔辛勤耕耘,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和写作上,拼命的充实着自己的大脑,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总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在一次市府选拔人才的考核中,我脱颖而出,成绩优异得到考官们的认可,于是我从基层的维修队跨入了大庆市政府的大门,从此我就做了市府秘书的工作。这期间我经常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起草各种讲话稿和内参资料以及各条战线的《简报》,在《大庆日报》《大庆科技报》这两个大庆主流新闻媒体报刊头版头条发表文章。在当时也颇具影响力,曾经有几篇刊载我重要文章的报纸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仅举两篇为例:如一九九二年七月二日星期四在《大庆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大胆改革加快步伐《房改取得显著成效的大讨论》发表后,引起了空前的反响,出现了一个班上班下,街头巷尾议房改,别开生面的大讨论。群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形式关心房改拥护房改支持房改。广大职工群众联系本单位和个人实际测算对比,反复论证一致反映住房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己经具备势在必行。认为改革的方案指导思想端正目标任务明确鼓舞人心。方案即符合中央和省的精神又符合市情民意,充分考虑到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关系,很有大庆特色切实可行。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篇文章是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星期五也是在《大庆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大庆东风新村空闲楼房问题基本解决》,当年我是用“青方”的笔名根据市委市政府清房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东风新村空闲楼问题作为清房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记得东风新村自一九八四年初由市政府开始筹备开发建设以来,由于产权单位与房产部门协调管理不够,造成部分楼房空闲无人居住,私下转让,擅自改变用途,房费水电费取暖费难以收缴。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责令市清房办、会同房产部门对全市空闲楼房进行了调查,仅东风新村就查出空闲楼房113户。为尽快解决空闲楼房问题,市清房办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处理办法规定了检查验收的时间和标准。并对东风新村的113户空闲楼房逐户进行了检查验收。除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动迁办留16户安排动迁和4户因施工质量问题达不到居住条件未分配外,其它93户空闲楼房全部得到了解决。有18户一直未分配的空闲楼房产权单位在限期内分配到了职工手中并按期迁入,有67户分配未搬迁的住户按要求搬迁并办理了房证,补交了拖欠几年的房屋水电暖费,对5户将楼房作为临时住处或搬入部分家具占房的进行了暂时查封,其中有3户长期空闲被查封上缴没收了产权,交市房产部门处理。
同年由于大庆油田,点多、面广、战线长,为了工作的需要由市政府机关财务出钱让我参加了驾校一边工作一边培训并考取了汽车驾驶证C照后配备了一台小车。解决了我交通的不便,从此我的工作就更加顺畅了。
一九八九年七月一天的上午,我正在大庆红色草原牧场机关办公室书写一份重要的上报材料,突然接到组织部副部长打来的电话,通知我第二天上午八点三十分做好去市政府人事局机关人事科报到的准备。当时我感到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很可能是借调到市政府机关某个部门帮忙一段时间。因为我所在的国营牧场企业即不是农村户口也不是城市户口。如果调市政府机关工作起码得是城市户口才可以。那个年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政策上也不是很宽松。于是我继续写完材料后,把一些事情做了安排。
第二天一早我骑着自行车就去报到了。记得机关人事科长郑重的通知我说:市政府新成立了大庆市房产管理局,主管市长因你在全国房屋普查中表现突出又写了那么多指导房屋普查工作的简报,领导夸你好文笔,所以点名调你去市房产管理局工作。限你两日内回单位交接工作完毕后立即到市房产管理局报到。
作者简介:徐龙河,男,中共党员,195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集贤县贫穷的农村农民家庭。1974年应征入伍服役于外长山要塞区81562部队直属通信二连报务员,主动申请到连队饲养班当饲养员一年。1979年 响应中央军委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号召奉命调至81683部队中苏边防前线箩北县名山镇。做好南边打狼北边防熊的战斗准备。 1980年退伍分配到大庆油田一家企业从工以工代干后转为国家正式干部。1989年调市政府任国家公务员从事文秘工作。1994年下海经商,饱尝了政界商界的酸甜苦辣,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退休前后爱好文学时常写些散文、随笔发表在报刊和网络平台。
作者简介:笔名蓝楹,北京人,生活在北京的我,自然向往海阔天空的世界,浪迹天涯是我不能实现梦,喜欢欣赏书画陶冶情操,偶尔的涂鸦也会心情愉悦并陶醉其中,不肯服输的我,虽然在平台也能发表自己的文字,我会继续努力,傲游在文字的海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