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在小巷居住的时光,房子是五十年代苏联盖的装瓦房,原本一排六家与对面一排六家之间,可以过两辆消防车的距离,后来因为拥挤的下一代而变得窄起来,两排之间,只剩下一步之遥,显得亲密无间。
楼头的赵叔总是在梧桐树下乘着荫凉,把鞋子擦得明光发亮,头发梳得溜光打滑,衣服熨得笔挺倍直,泡一壶宜兴紫砂壶茶,摇着大蒲扇,悠闲中雅致着退休后的光阴。
第二家是做调料生意的大师,他们家里堆着山一样的各种调料,香气扑鼻,老两口相依为伴。
第三家是有一个智障女儿的家庭,因为偷生二胎,把孩子送到乡下,让人照顾,由于通讯的不发达,孩子发烧耽误了,就变成了半傻半呆,没办法正常上学的样子。
第四家柳叔是八月十五的生日,那一天永远是他们家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他会乐器,每天都要在二楼上,拉上几曲的音乐人。
第五家是东北人,七个孩子全是女生,老太太特挑剔,所有的保姆,没有一个待过半个月的,走马灯似的换人,院子里每天都是她非常官僚的吆喝声。

对面的第一家是体育老师,每天晨起练拳习武,一身的肌肉。和他一个院门儿的第二家,竟是一个干瘦如柴的单身男子,名字也起的特别,叫三元,没多久就搬走了,带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不知去向。
对面的第三家是一对儿年轻夫妇,喜欢养狗,养了超大一只金毛,每天出门遛狗,总是狗牵着女主人跑。
对面第四家是做生意的上门女婿,因为胡子很多,被这里人戏称小胡子,夜里押货的路上,遭遇变故不在了,媳妇改嫁,再也没回来,那门儿就一直锁着。
对面第五家也是东北人,孩子众多,老人离世时,因为安排不周,兄弟之间还大动干戈地闹了一场,那一天,小巷颇不宁静。

只有我的对门是一位女退休教师,她的爱人是一名技术人员,从未听过她大声斥责孩子,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欢欢,一个叫丹丹,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成了家。
她的任务是陪读二丫,两口子从未高声说过一句话。因为她的名字里带一个菊字,我称她菊姐,她不仅贤惠娴淑、对公婆好,跟家里的人关系好,还跟我们从未有分别心,总是会把她所有的好东西跟我们分享。
她如果有事需要外出,照顾不了丹丹的时候,我们所有的邻居,都会自自告奋勇的请命承担工作,她的质朴、真挚、真诚、真实、已经是当下难以寻觅的名片。
她的到来,改写了我们小巷的风水,风自他乡来,吹进了每一家,让每一间房子都温暖了起来。她和我一样,高挑清瘦、相貌平平、内质丰盈、不养颜但养心。
她的爱人与她性格相似,憨厚、朴实。身材高大魁梧,沉默寡言,是一个有着满档的安全感的男人。不仅体格厚实健壮,也是人品过硬的硬汉,内心装着忠义孝道的人,只一眼,就会终身朋友的那种认可分量。
女人的一生遇上这样的男子是幸运的,而男人遇上这样的贤内助,又何尝不是三生之福?我有这样的邻居,三生之幸!她的内外芳香弥漫了整个小巷。
古书上说:“福地居福人,福人居福地!““七步之内,必有芳草!”缘于她的潜移默化,也让我袭染了一身兰草的馨香,家有芳邻,馥香四溢。此生得遇,来生还求。
楚丰华
2020.5.3
11:11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