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书城(古风)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
永宁书城洛书院①,礼乐二溪绕邑垣②。
南有洛河东流去,北方雄踞凤翼山③。
邑南门内墨池④在,杜家村西砚王湾⑤。
祖阁聚魁楼⑥屹立,孔庙文笔砚⑦奇观。
五椎高耸为笔架⑧,神笔威武金门川⑨。
南北群山来照应,八峰对峙护城关。
崤山洛水多英俊,宋礼张论张鼎延。
各领风骚数百载,名垂丹青世代传。

永宁县书城图

永宁山川图

永宁县儒学图



凤翼山








聚魁楼


崇圣殿


戟门

大成殿
注释:
①【永宁书城洛书院】:永宁县城自古以来称为“书城”。永宁县城,即今洛宁老城,北依凤翼山,南临洛水,自宋朝以来称为“书城”,因其形似一本翻开的书,故名“书城”。永宁县城为土城,为前秦皇帝符坚所建,符坚字永固,故名“永固城”。明洪武二十年重建,置百户所守之,明清时期相继重修。城墙周围四里一百七十步,高二丈五尺。女墙七尺,广一丈。濠深一丈,广三丈。城门三(个),东曰:迎恩,南曰:中和,西曰:普安。《方舆纪要》:“隋义宁二年又移治永固城,因符坚旧城置县曰:永宁。是永固城即符坚旧城,而隋时初置永宁县移治之地也,”隋义宁二年熊耳县治移治永固城,改熊耳县为永宁县。据清代《永宁县志》记载:县署在东西门通衢之中央。儒学、城隍庙在县治西。关帝庙在城西门内。火神庙在城内西街。真武庙(祖师阁)在城内东北,时和街北,倚城起台。先农坛在东郊外。社稷坛在西郭外。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关外。厉坛在城北。东狱庙(五岳庙)在东关。雷神庙在西关。廖天观在城南。文昌庙在城外东南,即魁楼。福昌寺、龙神庙、石神庙在城北凤翼山。八腊祠在城郭外东北。洛书院:即洛西书院,在城县治东,其地在今东关学校。元代翰林院直学士薛友谅以“明经擢用”,“崇教兴学"。元至元元年(1264年)薛公继父遗志,将县城东门内故宅捐献出来,建立书院,延请名儒到书院执教讲经,传授经书。“延祐元年(1314年)秋九月,以从集贤大学士陈颢之请,诏翰林学士承旨刘庚书其额以赐。”敕赠院额“洛西书院”。翰林学士程矩夫撰《洛西书院碑》。元统甲戌年(1334年)主薄完颜光祖重修。洛西书院经元、明、清三代,兴盛不衰,历经640余年,为永宁培养了大量人才。
②【礼乐二溪绕邑垣】:永宁城东有凤山涧水,又名礼水。永宁城西有寺沟河水,清代名寺峪水,又名乐水。永宁城东西两水,以礼乐命名,兴文重教,可见永宁文风兴盛。邑垣:县城城墙。
③【凤翼山】:在永宁城北,因其山形似凤凰展翅,故名凤翼山。
④【邑南门内墨池在】:墨池:在城南门内。永宁县南门内东侧南城墙内有陂池坑,地处城内东南,地势低洼,为城内雨水积聚之所,积水常年不竭,世称“墨池”。
⑤【杜家村西砚王湾】:砚王池:在县城西南,人称“砚王池”。永宁县城西南一里许有杜家村,今属经局村。杜家村西洛河北岸边,由于洛河常年冲刷形成一个大河湾,有一大水坑,因其形似巨大砚台,世称“砚王池”。
⑥【祖阁聚魁楼】:祖阁:祖师阁,即真武庙,在县城东北,位于洛西书院正北,倚北城墙建台,有七十二级台阶,真武庙建在台上,坐北向南,高大巍峨,雄伟壮观。聚魁楼,在县城东南。聚魁楼又叫“魁星楼”,俗称“魁楼”,位于洛宁县老城东南角的古城墙内,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兵部右侍郎张鼎延主持修建。聚魁楼祀奉文曲星,即魁星,主永宁一方文运。据传,魁星是主管科举考试的文曲星,所以为封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虔心奉祀,以求科举高中。聚魁楼为四层砖砌塔式结构,重建后高约18.2米。楼基为砖砌长方体高台,高3.2米。北有砖石台阶。第一层和第二层也为正方体,两层之间有飞檐,现已被毁。第三、四层为八棱柱体,每层高约3米,东西南北四面墙上各有一个小拱门。楼顶为砖砌八棱锥体封顶,锥尖固定一圆球。每层都有门,门两边有砖雕对联,门上有砖雕匾额。塔身多处有对称砖雕,雕工精细,图案精美,造型独特,是明、清时期有代表性的古建艺术精品。民间谚语云:“三乡有座塔,离天有丈八;永宁有座魁星楼,半截插到天里头。”可见魁星楼之雄奇无比。
⑦【孔庙文笔砚】:孔庙:即文庙,永宁县儒学。文庙,位于永宁城的中心区域,坐北向南,是永宁县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是宋金元明清时期,县儒学所在地。北宋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知县李榖建,明清时期重修。即今洛宁县第二实验中学所在地。从文庙往南去经局村有一条道路,形似一支毛笔,世称“神笔”,这条南北方向的道路,世人称为神笔的笔杆。相传这条路是书城的文笔,向南靠在笔架山上。杜家村西有一大水坑,形如砚台,当地百姓称“砚王池”。永宁县有书,有文笔,有砚台,主出人才。文笔砚:文笔:指文庙向南这条大路,形如一支毛笔,故称文笔。砚:砚台。
⑧【五椎高耸为笔架】:永宁县南五十里金门山有五椎山,也叫笔架山。笔架山位于永宁城南金门山,因有五峰相连,故名五椎山。又因五椎山形似笔架,世称“笔架山”。
⑨【神笔威武金门川】:永宁文笔,世称“神笔”。金门川此处指金门山。笔架山位于金门山。这支神笔从永宁文庙向南直接靠在笔架山上,非常威武,气势壮观。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