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修学笔记(卷五)
佛国品第二:
《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在家居士》
作者:吕兴福
我们都已经学习几天了,还没有见到维摩诘居士的影子,甚至连名字都很少提及。在《方便品第二》里,维摩诘大士就要与我们见面了。
首先,经文对维摩诘大士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大致内容是:
尔时,在毗耶离这个城市中,住着一位长者,名维摩诘。
他宿劫累世以来,曾供养过无量诸佛;深植善本,也就是说善根非常深厚,已经证得无生法忍;为人说法,辩才无碍;能游戏神通,精通各种总持法门;已获得四无所畏,善能降伏魔障及尘劳烦恼;久已入住甚深法门;善用智慧度诸众生,也通达种种方便行门;大愿已经成就。
他既能明了众生心之所趣,譬如于六道七趣随业往来的情形乃至种种嗜好,又能分别诸众生根器的或利或钝。在久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心已纯淑,即至善的境界;是已具足决定心的大乘菩萨;一切的所作所为,都能思察考量;用诸佛菩萨四种威仪庄严身心,心胸似大海一样广博;甚至得到诸佛的赞叹,得到佛弟子乃至诸天梵王世间君主的敬仰。
他是为了度众生的缘故,方便示现,居住在毗耶离城。
他所拥有的资财无量,常用于济度贫民;用自身的清净戒行摄持一切毁禁者;以善于忍辱调伏性情的美德教化嗔恚众生;以大精进摄持一切懈怠;一心禅定,摄诸乱意;以决定的般若摄持愚痴。
维摩诘居士虽然示现白衣,示现着在家人的身份,却奉行沙门、即出家僧众的清净戒律;虽然身处居家,其心并不执着于三界;虽示现成家娶妻,常修一切梵行;虽然身边有眷属,却常乐于远离,即不染著;虽然身着华丽的服饰,而能以美好德相来庄严自身;虽然也吃饭喝水,但却常以禅的喜悦为第一美味;如果到了赌博、游戏场所,那也是为了救度众生;甚至与外道交往,但从来不毁坏正信正念;虽然也通达各种世间典籍,却常常乐于安住佛法之中;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绝不轻视任何阶层,是为最上乘的供养。(一切见敬,为供养中最。多解释为所有人都敬仰维摩诘大士,他理应受到最好的供养。但从前后文语境的衔接上显得突兀,故而不作此解。)能执持正法,用以劝诱或长或幼各类人群;虽然也从事生意经营诸事,但生意中能令双方尤其是对方和谐愉快,即我们常说的买卖公平,达到双赢的目的;接下来说,虽然也在世俗的经营中获利,但并不为此而心生喜悦;也于城市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上游乐行走,但总是为了随缘济度、饶益众生;也从事国事活动,譬如国家政务法度,还是为了众生谋取福祉;时常深入一些学术研究讨论的场所,也总是拿大乘佛法导引众人;去学校孤儿院等处,诱化开启孩童们的智慧;甚至入诸淫舍等不健康的地方,只是为了揭示淫欲的过患和危害以教育大众;入诸酒坊行应酬之事,能立其志,洁身自好而出泥不染等等等等。
(这里的经文中有“治生谐偶”四个字,怎么解释呢?治生者,就是经营生意。谐偶两字,好多讲经者都没有解释,偶尔提及的有二:一种是被解释成口语的,另一种认为是梵语音译的,可两种解释好像都不能成立。笔者认为,谐偶者,谐作和谐解,偶,相对于单个而言,即是双和对,比如说奇数偶数,奇数为单数,偶数为双数,因此,偶作双方、对方解,即生意双方。两字连起来解释,就是利益双方、取悦对方,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双赢。依照双方都能愉快接受来解释,较贴切圆融。)
以上,即是维摩诘大士德相的展示,也是他积功累德成就德相的行持内容。
对此,我们要善思维之。
这里,给了我们、尤其是给一切在家修行者很多也很重要的启示。
在家居士,当如此行持,如此成就。
当然,经文对他的介绍还在继续,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进行的。内容是:
维摩诘大士,如果跟长者们在一块,便会受到长者的尊重,进而为长者们说法;若在居士之中,便会受到居士们的敬仰,从而教导居士们断除贪执的习气;若深入刹帝利阶层,便会成为刹帝利阶层之尊,从而教导他们修行忍辱;若在婆罗门种族之中,同样可为婆罗门中尊,可使得这个被称为上等种族的人们消除贡高我慢的习气;同样,若在大臣中,可为大臣中尊,教其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教示以忠孝;若在皇宫内官,为内官中尊,化正宫女;若在庶民百姓中,为百姓中尊,令百姓增长福力;若在梵天,也同样是梵天中尊,可用最殊胜的智慧教诲梵天之众;若在帝释,帝释中尊,进而为帝释示现无常法;若在护世天王处,为护世天王中尊,护持一切众生。长者维摩诘大士,就是以这般无量方便在饶益一切众生。
至此,我们还没有见到维摩诘居士出场,就已经对大士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如此在家居士,实属难得,难怪后文说居士是如来在世。
听了上述介绍,谁敢由于其在家的身份而予以轻视!
当然,对维摩诘大士的理解,应该超越出家或在家这样一个层面,毕竟他是再来人,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再来人,他跟我们的根本导师释迦牟尼佛一样,也是佛。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就是提醒我们这些在家的修行人,千万不能由此而自我膨胀,尤其是在佛祖离我们而去的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必须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归敬三宝,尤其强调要归敬僧宝,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修学《维摩诘经》才会更加突显其了义大乘的作用,才不会违背佛意,才不会由于无知而堕大陷坑,才会更快地以清净心融入菩萨净土。(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执行委员、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