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在这里,你会在不同的历程中邂逅一个生命。如果你的心灵无法安静,它就是一盆净水,你可以把你的心灵摘下来,放在净水中浸泡,漂洗。如果你的心灵已经足够安静,它就是一叶扁舟,坐上它,你就可以做一次心灵的旅行,你的彼岸等待着你破茧化蝶般的一次穿越。如果你一直找不到彼岸,那么,下一次邂逅会让你依然走在寻找彼岸的路上。
走吧,随便打开一座汉字的门,跟随那束若隐若现的光去旅行,当你的灵魂与形骸以及形骸之外的一切相。剥离,你就会看见般若波罗蜜的光芒。
《欲》
文字:一苇
欲,
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
既然永远也填不满,就别老站在坑边发呆。
欲,其实就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坑。欲,是什么?欲,其实就是个坑。这个坑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坑。
这个“欲”字,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个是“谷”,这是欲的古字,如郭店楚简《老子》中的欲字用的就是“谷”。这个“谷”字很朴素,它告诉我们欲就是山谷,是个坑。
继而发展为“欲”,这是我们常见的“欲”。这个“欲”由“谷”和“欠”组成,它告诉我们,这个坑无论怎么填也是欠着的,甚至越填越欠,永远也不会填平。
第三个是“慾”,强调了贪欲的
意向,以区别欲的其他意向。通行本子《论语》中就使用这个“慾”字,例如“棖也慾,焉得刚”。这个“慾”直接告诉我们欲是由心所生,这个坑也就是心中的坑,而实际上并不真实存在。
我们生存在欲界之中,对于这个相伴终生的坑,每个人似乎都无能为力。因为这个坑的来历不在于我们,而在于造物主。
所有动物都有这么两个坑,一个食坑,一个色坑,即食欲和性欲。这是物种存续的需要。所以看起来我们无力摆脱,因为摆脱它就等于让造物主抛弃人这个物种。然而问题并不在于此,而在于人的坑已经完全不同于
动物的坑,以文明为标榜的人类因为有了“文明”而把这两个原始本能的坑演化为一个吞噬人一生精力的豪坑。
更为严重的是,人因为这个欲而痛苦。《楞严经》上说:“菩萨见欲,如避火坑。”可见人的这个坑不单纯是个坑,而且是个火坑。这个火坑一直在燃烧,炙烤得我们痛苦不堪。动物在饥饿的时候去寻找食物,在发情期去争夺配偶。如果找到了食物,如果交配成功,其余的事则泰然处之了。人则不同,嫉妒心、虚荣心、权力欲,这些千奇百怪的文明的副产品,虽源于本能却已经远离本能。
因为是人,所以就有了不同于动
物的“心”;因为有了“心”,所以有了心中永远也填不满的坑;因为有了永远也填不满的坑,所以有了无休止的痛苦。
声香味触法,皆是我所欲,就连成佛的愿望,也是一种欲。如果连成佛的心都可以抛掉,所有由心所生的种种欲望还有什么不可以抛掉的吗?
结语:欲,一个永远填不满的坑。既然永远也填不满,就别老站在坑边发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