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深处 致敬时代
——读《张脉峰诗词选》
郭生有
今年以来,一直希望早日看到张脉峰先生的《诗词选》(即《张脉峰诗词选》),可是近一个时期,快递总是与我无缘,一次次失望而过。然而,今天邮递员的到来,在给其他人携来消息的同时,也让我的期待终于划上了句号。
见到脉峰先生的《诗词选》及其赠阅的真迹,如见其本人。我曾有几次零距离与先生见面的机会,都擦肩而过。今天看到《诗词选》及上面的照片,和多次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照片上的先生年轻、谦和、英俊、帅气,当然还有非凡的诗才。
说近亦远,那是2012年年初的一天,在一次阅览的时候,《诗词之友》杂志进入我的眼帘。不久,与该主编即脉峰先生取得联系,通电话、发短信,订刊物,讨诗教,偶投稿等。
先生不管写稿、审编、组织采风,还是主办诗联活动,也不管在人堆里、会场上、会客中,不管多忙多累,总是不厌其烦地接洽,就这样把许多诗朋文友和文学爱好者引入创作增量、创艺提质,由不规范到规范、由一般化到小有名气的程度。我本人也是受众中有所获得者之一,使人感激振作不禁,让人回忆且不能停止。
先生给人的印象不仅是一个诗家,也不仅是一个全国性诗词大刊的主编,他同时又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员,热情周到,尽量给人以满足与智慧。无论是诗词探讨,还是指点学生,包括其《诗词选》思想上不忘初心,艺术上追求卓越,形式上丰富多彩。
先生把创作、编稿,作为生活乃至人生的主要部分。有一个老话题,叫做新境界,那就是谦虚谨慎、孜孜不倦、竭尽全力为作者、为基层的诗友提供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古道热肠。
先生对偏远地区同行们的提携,是一种作风,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格局。因此,我拜读先生《诗词选》后,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于是,欣然作一首旧体诗(诗的题目:《脉高峰秀》,内容:望眼朝天像欲穿,鱼鸿许久卷撑开。诗词歌赋楹联并,九州泰巅秀韵帆。)祝贺。
“诗”与“梦”,不愧是先生《诗词选》的主格调。也许正因为如此,诗与梦无数次地萦绕于笔者眼前,挥之不去。这是先生半生光阴中坚守的佳酿,醇香四溢。
先生在《中秋咏怀》中写道:
一
玉露金风花满堂,葡萄美酒正醇香。
多情最是中秋月,慢饮相思诗韵长。
二
耕云种月写风流,掌上韶光梦未休。
半卷诗书多自在,心湖醉了一轮秋。
真可谓三句不离本行,让人对诗津津乐道。先生时常点燃身边的诗词活动,他用“时代豪情心上曲,人生快意梦中诗。春风落座迷青眼,共醉山花烂漫时。”(《贺中华诗词学会四代会召开》),恰到妙处地把诗词放在新的伟大时代中。不忘初心的诗多处可见:“诗国一脉传承久,不忘初心向未来。”(《贺临海三台诗社成立》)。诗触边远地区给人亲密:“塞上江南景色幽……诗词歌赋立潮头”。是先生对笔者所在的宁夏传统文化现状的别样视觉性定位(《中国宁夏“黄河金岸”诗词歌赋联大赛启动》),无疑为中央确定宁夏这个建国以来全域旅游第二省(区)注入了又一灵动,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题词、祝愿相适应。
我在爱不释手地研读《诗词选》中,粗略一数,仅“诗”字就出现有将近六十处,说先生仰诗、痴心于“诗”一点也不过头。这才万变不离其宗,故而与《诗词选》中时不时不止一次闪现的东风、明月、古韵、雅韵等字词一样,一脉相承密不可分,是先生爱国热情里的忠国风骨的重要方面。
久睡不醒的酣声里总是为梦深牵。《诗词选》中,分别给出的“梦”境三十七处,在《贺任烽光〈红叶情〉出版》中,有“逐梦八千里,丹心映万山”,在《赠书法家庞中华》中,有“中华有梦托春意,之友传书作远声”等等,凡此无不寄托着先生的追“梦”志趣,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以《草坪之梦》为主题,以“‘魅力草坪’全国诗词楹联大赛有感”为副题中,“屈子涉江留梦痕……不辞长作草坪人”,把个人追梦自然地升华到了国家层面。
为人谦虚,是先生的又一特质,身于伟大首都,却能经常深入泥土或出席诗词研讨,或指导办刊,或应邀参加、出席同行纪念活动,从中欣然命笔表示支持姿态予以贺之的共四、五十场(次),很大程度反映出先生的包容宽厚,不然的话,哪有四十七首饱墨贺诗。诸如:“东去大江留赤壁,风流千古仰东坡”(《游东坡赤壁》),在《贺山西新田园诗大赛二十周年》里“陌上归来笑语欢,杏花村里梦桃源。借得三晋风和水,酿我心中不老泉”。上列两首诗中,从表面看只字未提苏东坡、陶渊明和杜牧三位千百年来公认的文学家、伟大诗人与杰出诗人,其实却为之缅怀不已,令人佩服又神往。先生对那些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历史人物的尊崇,并在实际行动中对其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加之《诗词选》其他多首作品里浮现引人入胜的“风流”、“清风”,足见先生之境界非同寻常。
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成果,先生的另一成就,在于二十余载主编已有海内外大量读者的《诗词之友》,并在《诗词之友》问世二十年中抒发:“文心思梦笔,时代筑华章。国粹情千载,乘风正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