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婚宴,喝喜酒、对诗来助兴,大家各显身手,四姐夫先站起来,清清嗓子,然后自我介绍起来:“晚生乃叶赫泰山家五仙女之一,四女之快婿也。远在西凉任上,虽然官居道台,不敢有违贤内之事,不惧万里之遥,只为能助家中大喜。内弟勇俊,小诗再赞也只是苍海之一粟也。”
三秋未见青年郎,四品武官威名扬,杀敌勇敢人心正,良辰吉日娶美娘。
有了前面的铺垫,自然大家掌声雷动,尤其是英才父亲,老泪纵横。骆医官看到此处,不得不服。“这四姐夫官场历练,无人可比。”人们唧唧喳喳,都看这压底儿的五姐夫,如何出诗。倒是这飘洋过海眼界大开的人,那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小姐夫先站起来,整整西服,揪揪领带,就听见人们在议论,“这是何等衣物,如此难看!” 骆医官心中明白:“嗯,这是在加强效果,以反论正,”只见小姐夫用法语,英语叽哩咕噜了几句,然后才在全场人们的莫名其妙中,用地道的东北话大声朗诵起来:当今世界天地开,欧亚之差百年来,贤弟大喜举家庆,欢迎携家天津来。
人们不管喜不喜欢,听没听懂,总觉得这是办喜事,所以拼命地鼓掌和喊好。让小姐夫,特别是五姐着实美了一阵儿。八首诗念完,大家举杯相庆,全场热闹非凡。“诗人”们每人又和索佳哥哥喝了一杯,几个姐夫各自散去,游走他桌去了。骆医官觉得一开始念诗时有些唐突,不好意思,就假装喝多了,趴在桌上。索佳哥哥还是守桌不动,谁来敬酒他都接,就那五钱的兰花瓷酒盅干了一盅又一盅。骆神医趴在桌上给他数着数:“五十二,摇呀摇。”上菜,喝,又是上菜,又是喝。“八十一盅,这五八四十,四斤啦,还不倒下?”那胖哥哥忽然说话了:“哈哈,盼着我喝倒那····,你数得不对,是八十三。”这句话,把骆医官一下给惊得坐了起来。这时,潮洛蒙姑父晃晃悠悠的,从旁桌喝完又回来了。他朝着索佳哥哥说:“来,亲家哥哥,咱们胖瘦差不多,这酒量···可得比···比比,前面都不算,从现在···开始,再喝···十个。”索佳哥哥站起来,答应着:“好,我先喝为敬。”回过头对着骆神医讲:“这第三轮敬酒的又来了,我看你还是趴着吧,继续给我数着数。”骆神医琢磨:“这姑父那体量,两斤多,三斤···,也差不多喝到头了。那伦部就索佳哥哥一个人在这儿喝酒,这么多客人,这个小壮汉可是真有酒量。到现在他喝的已经有四斤酒了,也不摇,也不晃,还满清醒!”他趴在桌子上,“你说啥我倒不记较,不过这憨小子鬼着呢,是不是没人时给吐了?倒了?”他用鼻子闻着,“嗯,这桌下酒味很大,哈哈,原来如此啊。”骆医官也不数了,就盯着桌下,等到这小子再吐酒或者把杯里酒倒掉的时候,现场拿下,再罚他喝个十杯二十杯的,以报上当之仇。骆医官得意地想着索佳哥哥求饶的样子···,“哗,···哗···,”骆医官以为自己的眼睛有问题,他揉了揉眼睛,“不对,不对,是眼镜模糊?”他把眼镜拿下来在衣服上使劲儿的擦了擦,然后戴上再往下面看,嘴里念叨着:“这···这···怎么可能?”你说怎么了,原来骆神医趴在桌子上,看到索佳哥哥坐下来,把他那双软底羊皮靴一只一只脱下来,然后从鞋里哗哗地往外倒酒···!这索佳哥哥竟有这脚底出酒之功?“这种人不管喝多少酒,都不会醉”。当年爷爷教他医道时,说过用脚底出酒之奇人,“此乃生来所带,天下不会过百···,”可今天,骆神医是亲眼见了第一个了。
英才和索佳在老管家的陪伴下出现在客厅,老管家每到一桌就先喊起来:“新郎新娘敬酒来了···”,按习俗先敬父母那桌,紧跟着就到骆医官这边来了。骆医官刚刚神情恍惑地把头从桌子下边抬起来,看到英才旁边站一个身穿红色缎子旗袍的窈窕女郎,个子比英才低一头,那嵌着大红牡丹的“答拉赤”下面是一张白净俊俏的脸。要看那肤色,哪像关外这冰天雪地里的姑娘,倒像是江南的绣女。骆神医以为自己真的喝多了,又揉了揉眼睛,对着镜片哈了又哈,把那眼镜擦了个雪亮,这回可要把新娘新郎看个仔细。他瞅着英才,眼镜都快贴到脸上了,指着索佳:“这···,这就是···?”索佳哥哥不客气的把话接过来:“这什么,这就是我们那伦部的索佳。”
老管家念着一套一套的开场白,领着两个新人还在转桌敬酒,这骆神医可真有点迷糊了,他招呼来大姐夫,自己摇摇晃晃地问:“是我喝多了,还是这儿的人有问题?”大姐夫到冷静:“虽然大喜之日,总医官还是要少饮为好,喝黑家烧酒,常有三天不醒之人。”骆神医终于明白:“噢,看来,我见到的都是假的,今天我就是喝多了。”
骆医官听到有人唱起了歌儿, 大姐夫照顾着骆医官,还给他解释着:“那是祝福新娘新郎的阿察不密歌。”后来全场都合起声来。大厅的人边唱边走,慢慢都来到大门外,在那儿,妇女们跳起欢快的“笊篱”舞,随着那脚窝下面高跟儿的旋转,舞者的衣服张开得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大家都衷心地祝愿英才和索佳这对年轻人,幸福美满。
因为讲武堂只给了十天的假期,英才父亲和索佳哥哥商量,改变过去七天后再回门儿的例儿,决定早回门儿。也没办法住一个月,只住三天。农历六月二十五,一早上,骆神医把人员都集合好了,就是不见两个新人出来。这左等右等,两个时辰后终于出来了。骆医官不知这又是什么规矩,去问那个张二惠,这回他可说不清了:“可能是洗脸吧···,要不···就是···”,一会英才过来了,骆神医才算整明白。“满族人结婚后三天之内,要为新娘开脸,就是用五色线或新镊子拔去脸上的汗毛,同时开齐额发及鬓角用来标志这是已婚之人。开脸的人必须是全福的妇女,就是父母公婆俱在子女双全的人来做,我家里当然就是大姐了。”“我那南方也有此例,只是在结婚的头天晚上,好像是叫绞脸的。”
做为回门陪亲,骆神医带着一百名骑兵,护送着英才,索佳,和来送亲的索佳哥哥等一行人,去长白山回门探亲。索佳坐在马车上,和几个丫环在一起。英才则骑马跟随在旁边。可能是刚才和姐姐姐夫们告别时,受那情绪的影响,英才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一早上,五个姐姐和姐夫都来送小两口回门儿。大姐仔细地嘱咐英才注意要做什么和如何做。二姐三姐离的近,话也不少。这四姐哭得和泪人儿似的:“这远天远地的,想你们也回不来呀,英才,你是军人,这枪子不长眼,你也不是刀枪不入,要学会保护自己啊,咱家就你这棵独苗。多回家看看,你没看见阿玛和额娘们见老了吗。”小姐姐穿着姐夫从法国带回来的连衣裙和帽子,漂亮极了。她和英才说:“巴图,要是来天津,可不能不见姐姐,你姐夫有可多好玩意哪。”五个姐夫像被检阅似的排成一排,挨着个的和英才告别。大姐夫拥抱了一下英才,二姐夫双手紧握英才的手,像对大客户做完合同那样晃了两下,三姐夫双手和拳在胸前做了三下揖,这也分明像有人买了他的古董,紧跟着送客到门口似的。四姐夫完全是长官审视下属那样,双手抱着英才双肩,前后使劲晃了一下,还点着头。小姐夫把他那高筒礼帽从头上拿起来放到胸前,算是祝福了。二慧看着英才少言寡语的样子,想让他高兴起来,怂恿骆医官和英才聊聊。“哎,新郎官,怎么啦,无精打彩的,老婆没给好脸?”骆医官笑嘻嘻地看着他,“要不···就是义母···?杜老夫人还好吧?”英才低着头说:“大婚请她,她拒绝了。我们去看她,她又把那头戴拿出来,送给索佳,还拿索佳和八姨太相比,那泪流的,我都呆不下去了。看来这笔债,将来是我来还哪。”英才还沉浸在杜老夫人所弥漫出来的丧子,丧家的悲痛情绪中。骆神医忽然想起那个十分令人讨厌的“八姨太”,“去她的什么令吧,这个“八姨太”,我还是远离为好。”没把英才振奋起来,连自己也掉进低落的状态中,骆神医也开始沉默了。从黑家窝铺到那伦部屯子骑马还得一整天,英才为了赶路,中午也就不打尖,就是不吃饭,直奔长白山。马队疾驰,车轮滚滚,经过的村庄里的人们看到骑兵,以为又要打仗,纷纷躲回家中。西去的太阳变红了,回门的队伍到了那伦部落的屯子,长山屯。
英才回门
长山屯是一个半山上的村子,英才他们一到,就有人在山下招呼他们。原来人家早已给骑兵队扎下营盘,十顶帐篷,每个帐篷外面放着两个马槽还备好了草料。英才满意的说:“想得真周到啊,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来这么多人呢?”“索佳哥哥前天就派人回来了。”二慧是情报员,什么都注意到了。索佳哥哥要英才一起上山,英才执意要安排好马队才肯进村:“我乃军人,这是我的士兵,虽然不是打仗,可不能忘了我的职责。请兄长先回去,小弟随后就到”。一会儿,五大桶热气腾腾的小米猪肉粒饭和鸡蛋汤被人送到了营盘内,一天没吃饭的士兵们高兴极了,整个营盘马嘶蹄踏,人声鼎沸。“我们进村吧,”英才安排好队伍,就和骆神医,二慧上山去了。这村子离山下就二三百米,有一条小路蜿蜒而上,索佳父亲派了一个人来接他们上山进村。进村的小路要过一条十米宽的小溪,那儿有一个独木桥,桥对面蹲着一个老妇人,英才几人走到桥上,对面老人也颤微微地向这面走,英才退下桥,老人又蹲下歇息。“莫与老人争路,”英才脱了鞋袜,招呼着骆医官和二慧,淌着水过了小河。夏日天长,夕阳挂着彩虹与月亮嬉戏,站在半山上,看那山下的原野和远处的森林,郁郁葱葱。两山中间雾气缭绕,骆神医不由得发出赞叹,“长白之山美,真如仙境一样。”“看,那路上是什么?”二慧眼尖,小路上有一个大袋子,近前打开一看:“是银子,还真多。提着好沉啊。”这时接他们的人还在后面远远地跟着, 骆医官向英才建议道:“不知何人之物,只能交与村中长老。”英才让二慧将袋子交与后面接应之人。 因为他们到已将晚, 进了村子,就见家家炊烟袅袅。 骆神医又感慨了:“几日激奋,今晚并无喧闹之人群,倒也耳中清爽。”村口有人领路,将他们引到一户大房子前,门前摆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红纸,桌旁站着两个丫环,一个伸出手来拦着他们:“回门儿的姑爷,必须在这儿写好一副对联贴上才能进房哪。”另一个丫环笑着说:“要是写不上来,就只能在门口站到明日啦。”二慧不满地说:“少爷,这就开始啦?”英才让他别乱嚷嚷,然后对着骆医官笑道:“这回门儿的规矩我也不懂,不过看这样,咱们这就开始过关了。”桌上摆着一副写了半截的对联,上联:一,一,一,一,一,一,下联:二,二,二,二,二,二,横批:三,三,骆神医一看忙说:“慢慢,英才,这是插字联啊!当年科考进士,有此一题,无人可答呀。”英才思索片刻,提笔飞书。骆神医一看这上联写得是:“一生一世一心一意一早一晚孝敬父母,”下联跟的是:“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天二人相敬如宾”,横批添了个:“三生有幸三山可鉴”。 骆神医高兴得手舞足蹈:“妙,妙,太好了,太好了。”这时候就听到房内,就听到房内传来叫老者的叫好声:“好,好,好极了!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