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快乐西藏行(连载二)拉萨印象
文‖ 刘连成
2017年4月12日中午,当列车缓缓地进入拉萨的那一刻,我的心无比激动。默默地念叨着:“拉萨,我来了。”当我走下火车的那一刻,几乎不相信这是事实,双脚轻轻地落在拉萨的土地上,恐怕一不小心自己从梦中惊醒。直到老伴儿轻轻地拉着我的胳膊说了声:“喂,拉萨到了。怎么还没睡醒?”我才确切的认定这不是梦。我真的来到了拉萨。
随着并不太多的人群,我们走出站台。拉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没有熙熙攘攘的旅客,只有岗哨上的解放军战士。大家在接站的导游指引下有序的走出火车站。找到一个适合拍照的地方,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一踏上拉萨的土地上,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个离天边最近的城市,除了呼吸感觉稍有困难外,还有一切都是内地所不能体验到的。眼前是从未见过的世界上最蓝的天空和最明亮的阳光。远处是一座座雪山。雪山下的山峰光秃秃的,从山根儿到山顶几乎没有一棵草。只有白色的、灰黄色的一群群石头,似乎是一尊尊野生的雕塑。

4月12日黄昏,我与老伴儿牵着手漫步在拉萨街头,仿佛走进一个古代的巨大村庄。又仿佛走进异国他乡。当走入著名的八廓街(又叫八角街),我发现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内地的游人,在自己的国土上成为少数人。特别是服饰上尤为明显。八廓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街道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
虽然这不是一个什么节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拉萨街头黄昏,一个个灿烂的景观来自来来往往的人群而不是天空的黄昏。黄色的经幡在黑夜的天空中飘扬。八廓街广场上有一所寺院,仍然有许多香客在早已经关闭的朱红色大门下跪叩首。正如人们所说,在西藏对神的膜拜是不分昼夜的。寺院大门的关闭,并不意味着下班,它和太阳落山的意义是一样的。寺院前的地面全是用大石块铺成的。这些都是古老的石块,它们在千百年的跪、爬、抚摸中呈现出光滑的青色,是整个广场地面最光亮的地方。那些虔诚的香客看上去好像跪在一面已经裂开的大镜子上。
八廓街的广场上有很多人在移动,也有很多外地人在围观者什么。好奇的融入一处围观的人群,我看见是一群群席地而坐正在化缘的僧尼、自弹自唱的藏族民歌手和杂耍艺人,钱币在这些人的脚前堆积着。一群女尼分两排而坐,一边摇着转经筒,一边哼着我们听不懂的歌曲。她们身着暗红色袍子,闭幕而歌。那曲调听起来非常悲哀,她们的表情也非常古怪,一种在世界以外的样子。她们的存在使广场的一隅有了一种寺院的氛围,使一大群信神和不信神的人都进入了她们创造的静默中,不可抗拒的被静默;这里的人们穿着打扮有一种古典的灿烂,在暗红色的基调中,那些衣饰犹如寺院中的壁画;黄金和宝石在很多人的脖颈上、手指上闪耀着光芒,它们普遍地戴在藏族人的身上,包括那些衣冠褴褛的人。这一景观,很容易让人想到古代人,他们身上闪烁的不是“珠光宝气”,而是黄金宝石自古以来在大地上与神性永生的联系……
拉萨,是一个神秘的城市。要真正了解拉萨,光是道听途说远远不够。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个夜晚,2017年4月12日的夜晚,我久久不能入睡,是兴奋,还是高原反应,我也说不清楚。

作者简介:
刘连成,退休公务员;长春市作家,喜欢旅游、摄影、小视频制作;热爱文学,多篇散文、游记、诗歌在当地媒体和国内省市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