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删(一)
文/高令亚
最近,我自个儿建了个文学群——天都文学文友群,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有想到,文友们大力支持,这或多或少的蛊惑了我的心,想把文学群扩大。说实话,建群的初衷就是活跃文学创作气氛,鼓励文友们写作并自我推介,从而给文友们一个良好的平台。
有些事情想法是不错的,可实践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为了办好“文友群”,我还是动了些脑筋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总是有限的,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于是,我在群里广纳言路,汲取了朋友的好的建议,改善“微刊”设计,增设板块,使我的微刊向良性方向发展。我做了微信公众号“天都文学”和都市头条“天都文学”,用以发表诗友们优秀作品。一切只是起步,万事开头难,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深浅。
做一件事情,已经起步了,就像那个即将离开跑道的战机,很难立即停下来,而且,既然做了,就要持续下去,无论前面会遇到什么困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车到山前必有路,我很自信。
做微刊,这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自有了网络以后,信息高速公路风驰电掣,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瞠目结舌,从1G到5G,从GPS到北斗导航,移动、联通、电信等各大通讯系统,用优质的服务抢占市场,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世界发展带来了快捷和契机。就其文化传播速度而言,天涯咫尺,分秒扩散。自媒体时代,人人尽言,人人想言,于是,众多公众和个人平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特别是文学平台,多的无法统计。这对于文化传播以及学习是件好事情,也使得纸媒体统治的时代成为过往。文学平台有利于文学发展,促进文艺繁荣,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不足,由于文学平台的审核和把关不够规范、严格,致使其质量泥沙俱下,精华和糟粕并陈,其水平参差不齐。
我最初结缘微刊平台,还是2017年生病以后,以前,对于文学平台并没有多少关注,我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籍、经典作品,埋头在“故纸堆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在“定远文学”平台发表作品,就打开看看,觉得形式新颖,于是,就想着投稿“定远文学”平台。我发表在平台的第一篇作品《秋天的怀念》,是我病中在手机空间写怀念母亲的作品,亦然总编为我发表了,当时受到亲戚朋友的关注,心中得到些许安慰。此后,我开始写作品,陆续在平台发布,这对于我是鼓励,我很感谢亦然总编。学习写文学作品,我早在2008年就尝试过,并在《滁州日报·定远新闻》以及《皖东晨刊》等纸媒发表过一些作品。2019年始,我开始了专心创作,写散文,写新诗,写古体诗,几乎每天都有新作,虽然作品还很稚嫩,但是,我从中得到了历练,也从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有了精神安慰。一个人最怕的就是空虚和无聊,好在我有一支笔,有自己的业余创作,使得病中的我不再孤寂和忧伤,而是感到充实和幸福。除了写作,还看看小说、散文等书籍,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无论年龄大小,无论处在什么境地,有一样东西不可丢,那就是学习。“朝闻道夕可死矣”,快哉!
搞了这个平台,我自然想把它发扬光大,让它为文艺服务,为文友们服务。群的建立,规模总是从小到大,我也想图个人气旺,不过,这全靠自己不行,还得靠群里文友相帮相协。文友们很热心,为我积极引荐优秀文化人士,在不到几天的时间里,我的文友群已经发展到一百来人,还受到大家力捧,我很开心。
连续多日,为了这个群和平台,我耗费了很大的精力,每天关注群里作品,收集好作品,为文友出刊,常常一天忙得不可开交,至少花费五六个小时,的确很累,尤其对于我这样一个病人来说,吃不消的。妻子心疼我,担心我的病和身体,就数落我,批评我,在我面前叨叨不止,我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很烦,毕竟这是我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半途而废了。可说真的,为了“公益”,我在拼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值吗?我实在说不清楚。有时候累的实在不想动弹,原本腿脚就麻木,这几天搞得都站不起来了,但我还要忍受。

群里一些文友很热心平台,积极为我出谋划策,还寻找一些有名望的朋友支持我的平台,我很感激,特别是滁州汪森老同志,七十多岁了热情不减,每天关注群,还积极创作,真令人感佩。
成长是一种经历,我虽已经年过半百,但是,很多方面还需要学习。创建平台这件事情,对于我是陌生的。我设计网页,发布作品,一切从头学习。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有时候昏了头脑。这不,前两日,我为了增加群里的人数,就在其他好友群里添加了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以为大家都是热衷于文学的,就诚心相邀,颇费了精力和口舌,拉来了一些人。麻烦就在这里,我加的所谓“文友”鱼龙混杂,搞什么的都有,有做广告的,有卖东西的,有……总之,不是我想要的一些人,也不是我想象的一些人。他们在群里乱发各样的链接、广告、新闻、视频等等,让我手足无措,也使的很多真正热爱文艺的群友感到很失望。原本我想给大家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譬如,发发自己作品链接和文学作品链接啥的,不要有太多的限制。可那天下午,群里很乱很乱,链接接二连三,我于是狠下心来,在群里宣布了一些“不准乱发与文艺类无关的链接”的条款,否则一律移除。依然一些人我行我素,于是,我开始了“清理”——对于这些人进行了删除。
那天很气恼,边删边内心战战,仿佛有口气难以喘息过来,郁闷得很。我才知道,网络暴力是多么的可怕,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些当红明星所受到的网络残暴,污言秽语不说,直接骚扰更为严重。网络杀人,这一定不假,无形的刀剑比什么都锋利。这个世界上,一些网络喷子,专门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难怪有些演艺界人士会郁郁寡欢,患上失眠症和忧郁症呢。我一边在删“不法网友”,一边在听其他网友的指责,一边安慰我的群友们。是的,为了网络平台的优良环境,对于这样的乱糟糟的场景,的确不能任其发展。我对群友们说:“宁缺毋滥,像那些待在群里,只发链接,不发作品,扰乱秩序的,有必要让他待在群里吗?”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我经历的这种情况。
删,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是“消除”,对文字进行“删除”“删改”等。自有了网络以后,我们可以在电话本、QQ好友以及微信等电子平台,对于不满意的“好友”信息进行删除,拉黑,不联系。删,先是一种意识行为,然后,落实于动作,点击鼠标或动动手,就让那个虚拟的名单销声匿迹。我并不快意于“删除”时的潇洒,但是,在不得不采取行动时,该“删”则删,犹豫不得。像我的文友群里,人们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我也是无法忍受那些不听劝阻的人,就让他从我的世界里消失,没有丝毫的遗憾。尊重是相互的,我邀请你入群也是真诚的,可你置若罔闻,轻视他人,莫怪别人无情“删除”你。因为,我向文友保证过,他天都文学文友群是一个纯粹文艺性的学习平台。清理垃圾很有必要。也许我的做法,让一些人感到不快,或者并不认同,以为太“小气”了,对人不够尊重,殊不知,“尊重”和“理解”是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上的。
经历了这件事情,我有了教训,在拉人时,我犯了冒进的错误,殊不知,欲速则不达。网络本身就是虚拟的,大家彼此不了解,所以,网络交友要格外慎重。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错的,思想复杂不好,但过于简单就只是四肢发达了。一个人想法太单纯了,容易犯幼稚病。你是你,我是我,你把别人都想得跟自己一样,可能吗?
混乱已经过去,秩序依旧井然,我很高兴,我的平台又恢复了当初模样。我的“删”的举动得到了群友的大力支持和维护,他们纷纷点赞,也慨叹,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容易,要懂得珍惜。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心情平复了许多。


作者简介:高令亚,笔名天都峰,安徽定远人。中学高级教师,定远作家协会会员。《天都文学》微刊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编辑《都市头条·天都文学》诗词散文等专栏。《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认证。《博客中国》认证专栏作家。《楚天风华》微刊主编,《江淮诗歌》常务主编,《定远文学》编委成员。《江山文学·淡雅晓荷》编辑。平时爱好写作,数篇诗赋发表于《齐鲁文学》《安徽诗歌》《滁州日报》《新滁周报》等媒体。作品收入于《山东诗刊》《中国风》《暮雪诗刊》《中华诗赋》等纸刊。
联系我们:投稿邮箱:535282504@qq.com 电话:13485754513 微信号:Xi-ang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