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摩诘经》修学笔记(卷三)
《随其心净 当国土净》
作者:吕兴福
佛用空中建造宫室的比喻来说明菩萨远离众生而欲成就大愿是不可能的。
接着,佛洋洋洒洒地从不同角度给我们表述了什么是菩萨净土乃至各自的理由,涉及方方面面,实属净土之大观!
佛说的基本意思是: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只有能远离谄曲习气的众生才会来生其国。换句话说,心灵扭曲、心术不正、谄媚谬妄之辈是不会也不能进入菩萨净土的。
深心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只有具足诸功德的众生来生其国。
菩提心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唯有发大心的、发四弘誓愿的、即发起无比殊胜的菩提心的大乘弟子方可来生其国。
布施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只有一切能舍众生、即远离悭贪的众生能生其国。
持戒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广行十善道已经满愿者能生其国。
忍辱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具足三十二相庄严的众生来生其国。
精进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只有勤修一切功德的众生来生其国。
禅定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的众生可生其国。
智慧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正知正见正定正受的众生能生其国。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只有已经成就慈悲喜舍的众生来生其国。
四摄法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通过布施、同事、利行、爱语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
方便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能于一切法方便随顺所行无碍的众生能生其国。
三十七助道品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具足的众生来生其国。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者来生其国。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国土没有三途八难之说,何况有实。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不讥彼阙,就是不讥讽嘲笑他人的过失和缺陷,这就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其国土没有犯戒之名,当然也没有犯戒之实了。
十善是菩萨净土。因为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争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命不中夭”以下几句,说的是菩萨成佛时,慧命乃至身心寿命延绵,不会夭折;既不乏资财,更有着广修梵行的功德积累,一切言说都是诚实之语,都是诸法实相,都是第一义谛;在与所摄众生同事时,常施予柔软爱语,与诸眷属们不弃不离;善于调和争执诉讼事宜;出言必定能够饶益众生;既没有嫉妒心也没有嗔恚心;最重要的是具足正知正见。
上述,佛就何为菩萨净土,列举了十七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净土概念没有建立于任何处所之上,而是全部建立在行持之上。
由此可见,依佛所教,身体力行,躬身实践,积功累德才是菩萨净土,除此之外,何来净土可言?这更加说明了于虚空建造宫室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修学了义大乘,使得我们在法喜充满的同时,心里有了沉甸甸的感觉,一切都来自于行持,修行是真枪实弹的战争,任何的花拳绣腿装腔作势都是吓唬不跑无明烦恼的,老实念佛,亲证实修,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是必须的!
接下来,佛告诉我们如何修净土,那就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还有,就是给我们开示了净土的事实真相,那就是“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并且给我们演绎了从“当净其心”到佛土清净的完整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讲述何为菩萨净土时所列举的十七个方面的进一步阐述。
佛说:“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一个修行者,随着远离嫉妒谄曲、争讼分别、私欲膨胀、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等无明习气之后,直心得以建立,这时才能发心行持,随着修持的逐渐加深,信愿更深,信愿更深又能使得行持更加精进,此时调伏性情会更加得力,会使得言行一直不二,能随着如说修行回向,回向就是由我至一切众生,回小向大,进而就是具足成就众生的方便力,随着成就众生,庄严佛土,使其佛土清净,具备了清净发心、清净行持乃至清净国土,说法也清净,智慧也清净、则一切功德必然清净。
结论也就由此而来,什么结论?一是若菩萨发愿修持净土的话,“当净其心”。二是心净则国土净。
所以说,净土法门是无比殊胜的,净土法门是有着强大的圣言量支撑的,净土法门是断然离不开心法也是无异于心法的,净土法门里充满着、闪耀着般若的光芒!
对此,只要我们随文观照,就能圆融理解。(这一段经文中涉及到的名相较多,具体内涵我们知道的,故笔记中不再详作解释。)(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惠川文学社创始人,惠川文学社名誉社长。中华诗歌联合会执行委员、首席顾问。几十年来潜心研究文学、佛学,颇有造诣。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三部;佛学研究《指归自性》一部;编著《筑梦军魂》纪实文学一部;还有近千万字的文学、佛学稿件在陆续整理出版之中。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