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烧的岁月里走来(16)(根据抗战离休干部苗献龄回忆录整理编写)
文字整理:苗 電
内容提要:
苗献龄,河南西平权寨苗张人,现居河南省郸城县,98岁,中共党员,离休干部,现在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沟通交流无碍。
1923年,苗献龄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权寨镇苗张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饱受艰辛穷困,13岁为生活所迫,去亲戚家中药铺当学徒,16岁被抓壮丁,在国民党部队10年,49年4月参加解放军。50年4月赴朝鲜作战。
本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了近代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从农村家庭饥寒交迫的生活,到国民党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毛主席领导下的抗美援朝战争,福建前线山区备战,转业后地方工作创业,文革中的磨难,平反后工作安置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读后给人以亲历革命发展过程的感觉。
———————————————————

四十六,江苏省东海县深山区的国防建设
1958年春,我们六零八团二营接到上级命令,开赴江苏省东海县北三十多里的深山区进行国防施工任务,部队进驻青湖镇驻扎。
营医务人员按照要求,必须随军前往。
我们二营这次的任务,依然是在东海县以北崇山峻岭的山地进行坑道、壕沟、山洞作业。
因为春上正是流行病多发季节,为了保障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上级交给我们医疗队的任务,就是全面做好疾病预防和救治伤病员的工作,为此,我首先召集全体医务人员开动员会,交代我们的任务、目的以及疾病预防措施,分配任务,责任到人。
由于我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准备充分,预防措施到位,施工过程安全教育知识普及深入人心,因此,整个施工过程很少有人受伤或者生病的官兵。
部队经过半年多的艰苦作业,终于完成了任务,一条条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坑道、战壕、沟洞,因势利导,隐秘在蜿蜒崎岖,连绵不断的山岭地带,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工程建设任务。
我们医疗队也光荣地完成了使命,给上级军区领导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答卷。
四十七,服从党的安排,到农村劳动锻炼
1959年春,上级号召严支援农村建设,搞好军地关系。
过几天,我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到农村锻炼三个月时间,一边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一边为农民诊病治病,宣传防疫知识。
接到这个任务,我马上办理好手续,收拾行李,和领导、战友们们告别,想尽快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临行前,首长谆谆告诫我说:农村生活非常贫困,劳动量也很大,因为营养不足,农民经常患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你的任务非常艰巨啊!
我当时就向首长保证: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军人,以前在农村时,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经历过,我完全服从组织安排,乐意接受党的考验,一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上级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
离开部队营房,我来到离我们部队驻地二里多的东海县清湖镇农村。
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天灾不断,农业歉收,农村生活极其艰难,农民吃不饱,穿不暖,怨天尤人,生产积极性遭到了极大地伤害。
我到几家农户探访,发现各家各户家俱极其简陋,只有一点点粗粮,还舍不得吃,政府供给配每人每天只给三两粮食,他们全靠采摘野菜和树叶维持日常生活。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是萎靡不振,面部表情是个个面黄肌瘦,虚弱无力。
作为部队驻村干部,上级要求我们,要和人民公社社员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深入农民群众,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疾病预防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
我进村之后,才感觉到这里人民生活确实艰难,竟然连一个村委办公地点都没有,也因此无法安排我的住宿生活问题,社员们知道我是个军队医疗干部,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和欢迎,村干部十分为难地告诉我,没办法,只有养殖场可以暂时居住,但那里又脏又臭,我们也不好意思让你住在那里。
我说,既然组织上派我来了,有地方落脚就行,于是,就收拾行李,居住到了由五个农民一起经营管理的养殖场,和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了。
就这样,我白天和社员们一起到田地里除草,施肥,耕种,有什么活就和大家一起干,吃饭的时候就回到养殖场,和大家一起享受所谓的一日三餐。
每餐的食物基本不变,都是一小碗蒸熟了的红薯干,大家都是一样,平均分配,谁也不能多吃多占,谁都吃不饱,饿了只能忍着。
这不是老百姓舍不得,这是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也没有吃的,加上劳动强度比较大,正是在这段时间,我的胃部时常出现疼痛现象。
为了能够和公社社员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这个大集体中,我忍饥挨饿,埋头苦干,靠坚强的毅力和忍耐,每天都坚持干完了所有应该完成的劳动任务,并且收工之后,还要为群众诊病治病,因此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
值得庆幸的是,我所在的村庄,离我们部队营房不算太远,只有二里多地,每周我还可以回部队一次,一方面可以换洗衣服,另一方面也可以到部队营房大食堂里吃一顿饱饭。
我是军医,组织上虽然是让我到农村进行劳动锻炼,体验群众疾苦,我在农村那几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给群众诊病治病,深入到群众中去,从思想深处了解他们的需求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群众生活”。
通过几个月的农村生活体验,我经受住了考验,也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翻身解放后,他们是从内心深处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他们在农村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的境遇中,依然服从党的领导,在村干部带领下,战天斗地,夙兴夜寐,千方百计地促进生产,维护农村社会治安。虽然因为营养不良身体孱弱,但他们从不招惹是非,社会环境非常安宁。
这次驻村锻炼,使我真切地认识到,我们的农民朋友是善良的,即使再苦再累再难,他们都愿意跟着共产党走,愿意参加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十八,徐州市南山区的国防施工
1960年春,为响应中央“加强国防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号召,在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部队除了日常训练,还要支援工农业建设,而巩固国防的任务,更是一刻也不能放松。
三月,我们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徐州市南山区进行坑道战壕作业。
当时,部队生活条件虽然比农村稍微好一点,但也是很难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除了米和面,其他副食品极其稀少,肉类食品更是难得一见,有时候甚至连油盐就会断接,干部战士的供应标准不能满足,国防施工任务艰巨,劳动量很大,战士们因为营养不良而生病的事情时有发生。
于是,我就向长官建议,利用空闲时间,让战士到山上挖些野菜充当副食,补充战士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上级采纳了我的建议,正因为如此,当时因营养不良,劳动消耗大而吃不消而患病的状况大量减少,劳动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部队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施工任务,我也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且获得了上级的嘉奖。
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施工作业,但战士们在山上挖坑道、战壕、山洞作业,我每天都必须跑很多山路,来来往往奔波在各个施工山头、工地,为战士们诊病治病,宣传防疫知识,送点淡盐水消炎药什么的,而这些工作,都是我强忍着不断发作的胃部病痛勉强坚持去做的。
—————————————————————
作者简介:
苗電, 字烈光, 河南西平人,中国西平嫘祖诗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理事,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國新聞報社《盛世诗韵》编辑组主编。近年来主编《盛世诗韵》第一集、第二集;驻马店市《天中记忆·诗词卷·西平篇》编委委员、《西平古今诗词选》副主编、《黉门今古》杂志诗词板块责任编辑,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新闻报道、人物通讯、散文札记、诗词曲赋百余篇(首)
地址:河南西平县老干局五楼《黉门今古》编辑部。
联系电话:1893967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