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下的知青故事
作者:姚东明
前言:知青岁月堪称上世纪的一首宏篇史诗,它由二千万知青用青春和汗水撰写而成。其中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可歌可泣,不乏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之情节。本篇记录的就是发生在武功山下一位知青身上的真实故事。
国庆长假从外地回到老家,终于见到了阔别近五十年的知青好友——夏秋。她还是那一脸盈盈的笑,身材挺拔,挺精神;只是圆圆的脸庞上少了一点儿苹果红,也少了一抹记忆中的甜美和羞涩,多了一份刚毅和干练。在我的印象中,她讲话的声音是柔柔的,眼睛又大又亮,笑容甜美,洁白的牙齿,一笑脸上俩酒窝儿。
近五十年的分别,在人生的旅途中,堪称历史长河!我特别想知道这一路走来她的人生际遇,她的故事……那天走时,她给我留下了一个小本子。这本子有些陈旧,上面写着“工作日记”四个字。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常用的那种记事本。

我与夏秋不同校,下乡也不在一处,我在新泉公社,她在另一公社,后来两公社合并,统称为“新泉公社”。我们相识于一九七0年。那年开春不久,公社开展“一打三反”运动,我被抽调与公社妇女主任一起派到她们大队开展运动。就是那时,我认识了夏秋。她当时应该是已被大队抽上来当代课老师了。大队安排我与她同住一屋。晚上,点着一盏煤油灯,天特冷,我们合盖一被,抱团取暖。都是知青,有共同的话题,经常聊到很晚。此后,一直没忘了她。后来,也曾有听到过零星半点的传闻:说她是市里第一批唯数不多的自考大学生,从事律师工作(其实她学的是律师专业)……听到这些,很为她欣喜,感觉她原本就是那很要强很有志向的人,理应会有一份很理想的职业。
闲下来,我打开了小本子,娟秀的字迹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小本子里记录着她在山区下乡时的一段经历。穿越小本子,我走进了她当年的生活:
那是一九六八年九月,几辆挂着大横幅的大卡车把夏秋和一大批老三届的初中生送进了武功山下的大安里山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家三个五个一起,分配到各大队的生产小队。从此,开始了接受再教育的知青生活。

刚开始下乡干农活是非常艰苦的。拿锄头、举长铲,手上常是血泡鼓鼓;挑担送公粮,山路崎岖不平,且路又远,送完公粮,肩上红肿青紫,轻轻碰一下都疼;最让人打悚的还有山里的蚂蝗。山里水冷蚂蝗多,每下一次田两腿全是灰褐色的光滑柔软肉坨似的蚂蝗,牢牢地粘住小腿,看着直打哆嗦,用长长的草梗把它们拽下后,白白的小腿上一条条鲜红的血痕笔直地往下流……艰苦的农活,夏秋干得不亦乐乎!每天坚持出工,跟着男劳力,什么活都干。她这种吃苦肯干的劳动态度得到了当地贫下中农的一致认可!过年了她也待在乡下,虽有孤单,也没啥好吃的,但村民们都善待知青,这让夏秋很满足了。
夏秋很聪慧,兴趣爱好也特别广泛,什么三弦、小提琴、乒乓球,蓝球都会,她还很喜欢文学,钢笔字也写得超漂亮。

大队办的学校缺老师,派她去当代课老师。刚出校门不久的她有点担心,但她却硬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一份用心让孩子们爱上了她,也取得了优秀成绩,还被推荐为公社的优秀知青代表。
那一年的夏收过后,公社要举行大型的文艺汇演活动,决定到各大队抽调有特长的知青组织一支文艺宣传队。那时候的文艺宣传队可是一支很受重视的队伍,夏秋榜上有名。公社告知,这一次抽调上去的知青,汇报演出之后将集中安排在公社的五七工厂工作,户口也集中归公社管理。选上的知青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可以领工资吃食堂饭了!这也是第一批被公社安排工作的下乡知青。夏秋看来是幸运的。
来到公社宣传队,生活是快乐的,更是充实的!她在美好中憧憬着自己的美好!年轻人扎堆在一起工作生活,常会生发很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故事。那时,夏秋也成了不少男生追慕的对象,他们给她传书送情……但夏秋都委婉地拒绝了,她不愿意过早地送出自己的感情,她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她希望现在多学习,拥有一定的本领和学识,以后好为国家作贡献!

宣传队结束后,厂里开始分配她做的是“仓库保管员”,她却一心想学一门技术。反复申请之后,领导终于批准让她去学“车工”活,但又没有专门的师傅带她学习。她只有自己处处留心,瞅准机会到各师傅那儿请教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认真刻苦使她的专业技术完全不输他人。
那是到五七工厂上班第四年的夏初,市里给公社下发了三个上大学的指标。公社研究决定:两位本地青年,一位知青。公社从所有知青中选出了九位候选人,夏秋是之一。竞争激烈,但她仍特别激动,她是多么想上大学去读书啊!她期待着结果,彻夜难眠……终于,她等来了公社唯一的送审推荐通知。如“范进中举”一般激动!但现实是残酷的,政审不过关,她的名字被替换了下来!顿时,她的心跌至冰点,伤心痛哭了一场……为什么?为什么啊?!这个打击实在是太残酷了!
很长一段时间,她才慢慢走出来。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工作和学习上,全身心地学习她的车工技术,读书练字,弹琴打球……
这一年的秋未,隔壁房间的上海姑娘从外地来了一位知青伙伴,听说新泉公社这里有一个叫“十八湾”的知青点很不错,要求夏秋领她们去那儿参观参观。大家约好周末一起去。厂里有俩位年轻的小伙子听说后,也积极要求一同前往。这俩位小伙子是厂里从外省借调过来的技术人才, 一位叫“小郑”,一位叫“小周”。十八湾,是名符其实的山路十八湾,山高路远,她们四位女生,加上俩位小伙子,正好,人多走山路就热闹了。
那一天,天气阴冷,山区的秋,寒来得早。大家吃完早餐,忙活了一会儿就出发了。长长的山间小路,一群年轻人走在一起,那就是青春之歌的美丽绽放啊!一行六人,俩位小伙子拎着刚从街上买来的菜,一路欢声笑语,山林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高低不平的羊肠小路,一直向上延伸,两边是低矮的茅草,茅草丛中生长着不少油茶树。已近深秋,茶树上的油茶果早都摘了,树上已绽放出一朵朵冒着金黄色花蕊的白色花儿。有人摘下一朵大茶花,吮吸着花蕊中甘甜的汁液,大家也都效仿。呵呵呵,蜜蜂采蜜来了!一路爬坡,走得气喘吁吁,却个个兴致昂扬!尤其是那位叫“小郑”的小伙子,长相很周正,文质彬彬的样儿,说话挺显文化味儿的,清朗的声音,说话特好听。有时走着走着,大家就情不自禁地停下来听他说话了。他给大家唱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好像会唱很多苏联歌曲。听得大伙儿一个个乐不可支,走走停停,十八九里的山坡路走了好几个小时,下午一点多才到达目的地。山高偏僻,人烟稀少的山村,有朋友前来探访,主人自是不亦乐乎!他们忙着招呼大家,炒菜做饭,一顿饭做下来就四五点了,很丰盛,很热闹的晚餐,一大桌子人挤在一起吃得乐乐呵呵的!深秋时节,山里夜晚的黑来得快,寒冷更至。天黑路远,自是回不去了。晚饭过后,热情的主人烧柴火取暖,大家围炉向火,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被熊熊燃烧的火焰映得红彤彤的。大伙儿吃着从山上采摘下来的毛栗子(个小似板栗,很甜的一种野生果),聊着知青之间的趣闻轶事,说笑话,讲故事,暖暖的,热热乎乎,那是无限美好的时光啊!一天下来,小郑已成了中心人物。他极有演讲的天赋,说话不紧不慢,很能吸引人。他给大家讲手抄本故事(禁书年代的手抄本故事很受年轻人追捧)——《华山琴声》。听得大伙儿全神贯注,眼睛都不眨一下。夏秋也读过这个故事,但在小郑的渲染之下,故事又增添了一份艺术魅力,让大家听迷了,让夏秋听醉了……直至凌晨三点,众人还意犹未尽,丝毫没有睡意,一个个不舍离去。

一个美好的周末过去了。回厂以后,大家各自上班,生活好像又归于平静。但是,之后,夏秋觉得小郑师傅的身影好像经常出现在她的视野里:在饭堂,她们经常会碰上了;在球场打球,一转头,几乎就能见到他。小郑的篮球技术超棒,传球灵活,进球精准,动作轻巧敏捷,是厂里人公认的篮球高手,所以见他似乎在专注地盯着看她打球时,夏秋不免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她的篮球技术在女生中也算是非常不错了;早晨跑步更是一定能碰上,一前一后,还会一起相伴着跑上一段;下班后,她坐在宿舍的窗口看书,或者弹三弦拉小提琴,偶尔一抬头也总能看见,不远处的树下总有他徘徊的身影……有时他从她们宿舍旁边走过,哼着经典的苏联民歌《小路》,那清朗的声音,特别好听,总会让夏秋怦然心动……她的直觉告诉她,他是否在向她传递着爱的信息?夏秋平静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她的心开始被搅动了。其实,自十八湾回来后,她脑海里也时常会浮现出他的身影。 她们俩同在一个厂里,之前也认识,但是从没有过直接交往。她知道他叫“郑舟”,比她大几岁,木模工车间的师傅,外省借调过来的;他人缘很好,待人彬彬有礼,大家都喜欢亲切地称呼他“小郑师傅”;他也喜欢文学,很爱写诗,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美术字,厂里的黑板报上经常有他的杰作;他篮球打得漂亮,小提琴也拉得很好听。这是一个兴趣广泛长相帅气的小伙子:高高的个儿,修长的身材,白净的皮肤,五官很端正,穿着稍微讲究点儿,风度翩翩的样子就出来了。这是她心中喜欢的类型!她感觉可能爱情冲她来了!这也是自推荐读大学一事之后,她心中平添的一份发自心底的愉悦……
慢慢的,小郑更多了一些主动。有时还会吹着口哨,找点理由,直接找她来了;有时也会把他自己写的小诗,或者喜欢的诗作拿来与她分享。与他在一起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他懂得的东西多,知识丰富,说话妙语连珠,名言警句张口就来,让你耳目一新;有时,说个笑话,你会捧腹不止,笑得喘不过气来……跟他呆在一起,感觉太愉悦,特别充实,她的心在很惬意地接受这份美好的感情。这是夏秋第一次对一位男生如此有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之前家里人也经常有提醒她,有合适的要找了。只是那时她有自己的主张,心思不在这上面。而现在的她已是情动于中了,她遇见了那位对的人!
她们的感情在日益加升。一天傍晚,吃完了晚饭,夏秋坐在桌前看书,郑舟习惯性地哼着苏联歌曲《小路》走了进来,那歌曲和声音都是那么入她的耳。他搬了张凳子在她旁边坐下。说了一会儿话,郑舟忽然站起来稍向她靠近了一点,一幅很庄重的神情,那欲言又止的样儿显得有点紧张……她仿佛预感到了什么,心有点儿怦怦直跳,脸像个红润润的大苹果……她本能地往旁边侧了一点点。小郑声音不大但很实诚地说:“夏秋,我好喜欢你,请让我做你的男朋友吧?可以吗?”……静静的,房间里仿佛能听见两颗年轻的心在“砰砰直跳”的声音。郑舟在等待,很有些局促不安的样子。夏秋绯红着脸,没说话,但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有羞涩,有深情……郑舟仿佛感受到了,紧接着又轻轻地来了一句:“夏秋,你不说话就算是默认了!”夏秋满脸绯红地转过来头来,嫣然一笑:唇红齿白,一对圆圆的酒窝儿,真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美啊!郑舟有些情不自禁了,遂上前拥抱她,想亲她一下,但夏秋很快推开了他。“你……你……不可以这样啊!”她的脸更红了,有些娇嗔似的看着他。郑舟木木地退了退,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夏秋自小没了亲生母亲,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父亲与继母都成了单位的批斗对象,抄家封门,小兄妹几人有家难归,遭人奚落嘲讽的状况常有……成长的生活环境让她的心智多了一份成熟,也多了一份自我保护的意识。所以,在男生面前她经常会表现出一份矜持,抑或是清高,包括现在面对心仪的郑舟,同样如此。她似乎还隐隐感觉她和郑舟的交往是否会遭遇麻烦:郑舟拥有的是外省省会城市的户口,她属于乡镇户口。那个年代的城市户口可不一般,不次于现在的美国绿卡。乡镇户口要转省会城市,还是跨省,她知道,并非一件易事,非常难!计划经济的年代,什么都得要凭户口和粮油证,按户籍人头定量,每月的粮油还得凭粮油证去购买;每年的布票,还有肉、糖、豆腐票等等等等,都是按人头供应。没有户口,那就是黑户,属清理对象,更不必说基本的生活保障!
接下来,夏秋把她的心里所想告知了郑舟。郑舟胸有成竹地安慰她说:“没问题,我会想办法的:第一,我先回城去找人想办法办户口;如不成,我们可以考虑先结婚,暂且两地分居,再想办法去办户口;如果前两条都行不通,我就把户口迁过来。怎么样?”夏秋想,第一条可能会很麻烦,郑舟能有贵人相助吗?最后一条倒是很靠谱的,也完全没问题,但他家里又会同意他把户口迁到这大山里来吗?此时的夏秋也不想再多说什么了,她觉得郑舟似乎想得很周全了,她相信爱情会有战胜一切的力量!

她和郑舟的男女朋友关系就这样确定了下来。那是一段非常惬意的美好时光。闲暇时,这一对恋人会一起漫步在田间小路上,聊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憧憬着他们幸福美好的未来生活;周日,他们也会活跃在篮球场上,乒乓球台前。夏秋的篮球不如郑舟,但她的乒乓球可是杠杠的,他们常在乒乓球台前挥拍,郑舟常是她的手下败将,这是夏秋在郑舟面前最得意的时候;黄昏来临,夕阳西下,帅气的小伙带上他心爱的小提琴,领着心仪的恋人双双来到小河边。微风习习,柳枝轻拂,悠扬的小提琴声伴着村舍的袅袅炊烟在满是霞光的天空飘荡……夏秋坐在河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凝神聆听,整个身心仿佛都浸润在芳香的空气里……此时的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这美好与幸福的相恋之中了……自那次表白之后,虽然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更多了,但郑舟还是很注意自己的情感表达。夏秋与他立了个君子协定:结婚之前,她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逾越。虽然这个规矩和夏秋的矜持,都让郑舟心里有些不悦,但他深爱夏秋,也本着对夏秋的尊重,他不想去破坏约定。不过,他觉得俩人牵牵手应该不算是逾规越矩吧?其实在那个无电视少电影禁看所谓“黄色书籍”的年代,男女之间的恋爱基本都是中规中矩的,牵个手拥抱一下也是避人的。那时的女孩子一般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举止,生怕落下什么作风不正柄,让人指点笑话。
跨年,郑舟的借调合同这一年要到期了,他忙着去想办法办户口。夏秋的父母知道她与郑舟交往后,一直都特别关注。这一次,他们还亲自去往了郑舟居住的城市,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回来后父亲告知夏秋:郑舟的父亲解放前去了台湾。现在母子俩独自生活,他母亲的身体好像也不是很好……因此,父亲和家里所有人还有朋友都劝她赶快放弃,免得将来又生出很多麻烦。夏秋听后,确实好难过。这样的社会背景对于她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她已经深深地感受过个中的痛苦了。她与郑舟交流他家里的情况,但一说起家里的这些事,好像戳破了他的痛处,夏秋立刻发现那张周正白晰的脸上显现出一副忧郁痛苦的表情,眼里还噙着泪花,令人顿生怜爱之情:郑舟是六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能力也都很强,但高考时由于父亲的原因,大学无门。他既痛苦又无奈,这让他当老师的母亲更是自责难过。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买来了专业书本刻苦自学木模工技术,自学结果很见成效。含辛茹苦的母亲也由此得到了不少安慰……这些事情,夏秋是第一次听到,郑舟从没说起过。他们都有这样一段心灵受伤的经历,更让夏秋对郑舟多了一份深爱之情……一番沉思之后,夏秋没有听从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擅自拿定了主意,她要与郑舟携手走这漫漫人生路,不管前路如何!她爱郑舟, 她看重他们之间那份纯真美好的感情!
春天过去, 夏天来了,郑舟回去的次数更勤了,但户口一事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消息,人却是瘦了不少。那一次,郑舟又赶着回去了,多日还未返回,夏秋给他写了一封短信,信中写到:郑舟,算了吧,那么难!回去以后你再重新找一个吧,那就不用操心费力去办户口了,也方便照顾你母亲……信发出后,郑舟隔两天就回来了。谁知,人显得更瘦了,一副很疲惫不堪的模样,令夏秋心疼不已。他一回来就急着找到了夏秋,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很焦躁地说:“夏秋,你可不能这样想,一定会有办法的!……”说着,那眼里的泪花已默默地流了下来。四目相视,夏秋特别心疼难过,她多想暖暖地上去拥抱一下郑舟,给他一点安慰呀!但犹豫了一下,她还是没能把手抽出来。唉…… 那个年代,家里有这样严重的海外关系,且户口不一也很不一般,确实难办啊!
那一段时间,工作闲暇之余,他们俩多会静静地在一起待着,看书,弹琴,尽情地享受俩人共同拥有的那份静谧中的美好;黄昏傍晚,落日余晖,稻谷飘香的田野小径上也会见他们依依漫步,身旁投下的是一对恋人修长的身影;小河边,他们倚靠在树旁,轻声哼唱着苏联的歌曲……歌声里似乎漂浮着一抹挥不去的忧伤……
寒秋又至,多次奔波,户口仍然无消息,但郑舟不得不回原单位去了,母亲也一直在催他。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了。那一天是周日,夏秋一直把郑舟送到了火车站。他俩紧依相伴,恋恋不舍…… 火车马上要开了,郑舟紧紧地握住夏秋那双冰凉的小手久久不愿放开,满眼深情地看着她:“夏秋,等着我呵!”夏秋无声地点点头,微笑中的眼里俩人都满是泪花。她轻轻地抽出了手让他赶紧上车去。一声长鸣,火车很快驶出了车站。夏秋伫立,挥手,遥望,火车消失了,唯见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在蓝天飘忽……
她寂寞地回到了公社。走进了厂里的宿舍,感觉异样的清冷,默默地坐了很久。夜深了,毫无一点睡意,她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的小本子,提起了笔:郑舟,你走了,把我的心也带走了。夜已深,没有一点想睡的意思,脑海里都是你的身影,好想你啊……宿舍的那一头仿佛又传来你哼唱的歌声,静静地听听,却什么也没有,更添一份寂寞……亲爱的郑舟,请原谅,在我们相处的时光里,我知道你有时是很生我的气,我给予你的关爱太少了,更别说温柔和体贴了,但我希望你能理解一个女孩的心……亲爱的郑舟,我想要告诉你,等到我们成了的那一天,我一定会用我无限的爱恋之情来温暖你,安抚你的委屈,全心地爱着你!郑舟,好期盼着你的好消息早日到来……
郑舟的离去,让夏秋瞬间沉默了很多,上班也总有点心不在焉。这不,她车的零件出了问题,同事拿着零件过来告诉她,好几个不符合要求。她觉得很难堪,也很抱歉,怎么可以这样干活呢?她得赶紧想办法调整自己了,千万不能在工作上出现任何问题,这是她对自己的一贯要求,什么时候工作都一定要做到最好!她下定决心,要像以前一样,要用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又收到了郑舟寄来的信,信中除了表达思念,还是没有她最想要知道的消息。她回信有问到,但多有失望……她与郑舟的关系,她非常崇敬的一位老师也一直非常关心。那一天,她又去看老师,她与老师聊了好久。老师委婉地告诉她:“你们俩都不小了,不能一直拖着,等着,到时候户口办不下来怎么办呢?不是都把自己给拖老了。郑舟年龄更长你,又是独子,他拖着,他家里能同意吗?好好想一想,夏秋,可不要误了彼此……”老师的话很实在,也语重心长,她感受到了这番话的深意。户口一事从郑舟信中还是一直没有获知任何有效的消息。郑舟是否有他的难言之隐?他们之间的爱情能有超越吗?他能为爱情牺牲他的利益吗?她母亲能让他把户口迁到这隔省又偏远的山旮旯里来吗?她似乎意识到现实好像难以超越她原来想像的爱情力量。
入夜,辗转反侧,睡不好;白天上班,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终于,她病倒了。以前感冒是小毛病,这次感冒头痛高烧,全身疼痛,打针吃药,缠了她很久才慢慢恢复过来。随着身体的恢复她的脑子也好像清醒了不少。她痛下决心,给郑舟写一封信。她提笔写到:郑舟,算了吧,希望渺茫,别耗下去了,我们的事情就此终了。你母亲也很不容易,含辛茹苦,独自把你养大,你就赶紧在你们本市找过一个,把家成了吧……信寄出,心仿佛撕裂般地痛,她唯一的一次感情付出遭遇了滑铁卢。她用普希金的诗来安慰自己: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她在她的小本子上给自己鼓劲:二十多年来的生活,给了我种种尝试:欢乐,痛苦,眼泪,甜蜜。今后几十年的路会更曲折,漫长,需要自己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去迎接它,去克服前面路上的障碍物。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年末,郑舟要来厂里,他也还有些事情要回来办理。她没有见郑舟,请假避开了,直到郑舟离开。她的心隐隐作痛!心中纯美的爱情如玉石落地,碎了……这年的春节,她过得很糟心。期待事业上做出一点成就,却又看不到希望;爱情,像破灭了的肥皂泡……她遥望星空,没有属于她的星星,她拿起小提琴,向它倾诉心中的忧伤……夜深了,有谁在倾听啊?……
五月的一天,她接到了区里的调动通知:区里要成立女子蓝球队,调她到区水泥厂工作。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此时此刻,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啊,救她于水火之中!她终于可以走出这大山,离开这伤心之地!八年了,她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了最美好的青春,付出了汗水,大山也给予了她一份深厚的感情。离别之际,有感激,更有伤痛,有太多的不舍和泪水……入夜,她向小本子倾诉:别了,美丽的大山,为了新的生活,再见吧!……感谢您啊,大山!把一个懵懂少年培养成一个刚毅的工人。再见吧,我的第二故乡,再见吧,冶炼我的再生母亲……
第二天,她整理好行囊,挥挥手,告别了大山,离别了朝夕相处的知青伙伴。来到区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球队的训练之中,不知疲倦。比赛一场又一场,她没感觉到累,打得酣畅淋漓,发挥得淋漓尽致,球赛给了她一次最好的宣泄机会,她的心好像也得到了一次最好的释放。郑舟很快知道了她的新地址,接连给她来了两封信,她的心在阵阵生痛……拖了一段时间后,她提笔回了一信。她告诉郑舟:……小郑师傅,往事不想再追忆了……我很平凡,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感到满意。我们都是有缺点而又力求日臻完美的人,那就让我们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慢慢前行吧……
她翻开小本子写到: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只有那难言的隐痛永远,永远地埋藏在心中……
家里人和朋友又都在急着给她介绍对象,她一概拒之。远方的一位朋友的朋友给她寄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了对她的爱慕之情。她回复:朋友,你对我的情义,叫我用什么来接受呢?心呢?还是?我都只能痛苦地摇摇头。……读你的信,我是苦痛的,你几乎将我过去寂寞的影子重又翻起。对于你真挚的感情我是很尊敬的。……但是,在我经历了那么多苦痛之后,我变得能够比较现实,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了……幼想是美丽的,而往往会被现实生活所击破……
夏秋的心一直被那段全身心付出的感情折磨着。她没有结婚的念头了,就这样独自一生吧!但在这世俗的世界里,能行的通吗?

……
很多年过去了,郑舟来到了夏秋居住的城市,托朋友捎信:求见一面。
夏秋回曰:还是不见了。
一声叹息!我轻轻地合上了这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本子。
后记:如今的夏秋,云淡风轻,吹拉弹唱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乒乓球台仍有她挥拍忙碌的身影,节假日,也有含饴弄孙之时,平静地生活在当下……时光似水,岁月刻痕,回不去的岁月,愿芳香留与人间。
2020·4·9 海口

作者简介
姚东明(女),中共党员,五十年代生人;网名:忘了;籍贯:江西省萍乡市;居住地:海口;学历:中师。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年底赴大安山区新泉公社新路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四年后厂矿招工进厂工作。此后几十年一直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是一名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省煤系统,萍乡市及矿、局多项荣誉称号。退休前任萍乡矿务局王家源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后赴海南再就业,在海口市一教育集团任总督学并兼任其中一所学校的副校长,2019年离任。一直以来都非常热爱文学,喜好阅读,也极有写作欲望,梦想笔下生花以飨读者,但词穷笔拙且无时间。现居家赋闲,回忆良多,感触良多,付诸文字,以实现自己多年的一点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