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约凝练是大美
文/卓尔
昨天读河北作家李某某的武汉35天随笔,真像报告文学作家的笔法,事无巨细,吃喝拉撒,废话连篇,纯粹文字垃圾。这还是屡获大奖的成熟作家。可见,语文学习是终生大事,并不因成名而稍有懈怠。

上了年纪的成熟作家,写作往两个极端发展,一种就是刚说的“垃圾堆文体”,因为能赚稿费,文字就是钱嘛,一千字能说清的抻成1万字的“拉面”,懒婆娘裹脚——又长又臭!极坏的文风,只为真金白银,不顾读者心情,这是典型的功利主义。一种越写越凝练,比如晚年鲁迅,毛主席评价“鲁迅后期杂文最深刻有力”,尤其勾画人物,三言两语,勾魂摄魄,譬喻鲜明形象,过目不忘。他批评“国粹”“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子,额上肿了一个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作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它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让我联想到湖北某《日记》作家,即使将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真正的国粹,而是鲁迅先生批判的“瘤子”和“疮”。鲁迅永远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我特别推崇古典文学语言之美,至精至纯,尽善尽美,珍珠美玉,奇葩异卉,日月精华,天地灵气,皎皎兮若昆仑之雪,灿灿兮若东海之霞,煌煌兮若瑶池盛宴,晶晶兮若冰心玉壶。最近两年,我特别喜欢用诗歌体写作,原因只有一个,以少胜多。

简约凝练不仅是语言本身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多读哲学著作,读思想家著作,有了提炼,概括,总结的能力,文笔自然流畅简约,唐宋八大家是文学家,也都是思想家,我有三本《唐宋八大家经典散文》。基本就是千字文,从不重复别人,从不重复自己,写景说理抒情都鲜活生动,激动人心,常看常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杜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李白。“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决不可惜。” 这是鲁迅。我们当铭记于心,践行于写作。
卓尔 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