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让扶贫扶成仇
作者坊圩
今天单位组织去扶贫,由于路远,所以早上七点半就出发。虽然早了点,但是没有一个人迟到。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自己的扶贫对象。有的是已经接触过好几年的,几乎每个月都去;有的是换的新人去过一两年;也有的是刚刚接手第一次要去,昨天才联系了扶贫对象。
其实单位对扶贫对象没有要求,对扶贫责任人却是要求非常苛刻。必须是党员、高级工程师或者工程师,才能每人帮扶一户,所以争取到的人,都像中奖了一样兴奋。
一个单位扶一个贫困村,所以队伍浩浩荡荡,车子一会儿停一下下去一位,直到转完了分散居住的所有区域,车子才藤空了。
几个小时以后,人们陆续回到了集合地点,坐上了来时的客车。但是有人面带喜色,有人却一脸的不高兴。
一位大姐说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这次去的时候给他们买了一桶油,一箱方便面,还买了十斤鸡蛋,他们态度可好了,还留我吃了中午饭!”
“你的扶贫对象真好!”
“也不是,我每次去都给他们带东西呢,就是上次因为刚刚才隔了十来天再去,我也不知道买啥,所以就没买东西。对方态度可不好呢!男女主人在那轮番上阵,你就没给我带来实惠,所以这个字我不签!这都把我弄哭了!”
“这次都把我弄哭了!”一位党员小姑娘说。
众人目光一起聚焦,女孩一脸的委屈:
“我在家里也是家人宠着的,但今天我好心过来帮扶,却被我的扶贫对象给骂出来了。
“那后来呢?”有人关切地问。
”毕竟字没有签,任务没有完成,出来哭了一会儿,我就又进去了,给他们好好说,解释政策,讲解方法,结果他们还是在骂我!”
"怎么能这样?为什么呢?"坐在后排的一位也忍不住了,探过来说。
“他们家两口子都是健康的,不到五十岁,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年,也很健康,但是他们都不出去打工!她的女儿说话最冲了:
我们就没有享受过扶贫政策,你到底帮扶我们什么了?
我还是耐心地给她解释: 由于你没考上大学,也没有要上一些专技学校,所以你扶贫助学这块你是没有享受!但是我一有就业机会就给你们介绍的,你们都没有去试试,没有去打工,只是在家里靠帮扶。
对方却说:我们的种地收入,养殖收入,农业合作社收入加起来是够每人五千了,但是这些跟你有什么关系?你给我们做了什么?
我就跟他们说:扶贫不是给予,我每回过来都不空着手来,给你们买的油了米了,都是花我工资里的钱!我在城市里结婚了还是租房子住的,你们家自己的房子比我们租的房子都大,装修的像个宫殿,说实话,我来了坐下都舍不得离开。我也不富裕,我的给予能力也是有限的。
我说这话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但是他们却变本加厉:没钱,你扶贫什么呀?
我说扶贫不是一味地给予,给予只能解决要是困难,帮助你们找到富起来的出路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那你给我们找到出路了吗?
你们一家都是健康的有劳动能力的人,只要有一个人打工就可以养活全家的!
说来说去还是要我们打工,拼什么听你的?再说疫情这么紧张,你让我们去送死啊!
我说可以就近打工,比如富士康就经常在招人!
别说什么富士康,劳动强度那么大,你想把我们累死啊!?
我说招工单位也不止一家,只要想干总有合适的,他们却说别扯的太远!反正我们没有享受到扶贫政策,这字我们不签……”
“对呀!为什么咱们每回下来都要带上东西给贫困户,求对方签字呢?”有人疑惑地发问。
"那不就是想让扶贫落到实处吗?"
”可是,咱们是落实了,结果却是,扶贫成了你必须的付出,对方不仅没有感激,反而嫌弃你比别人给的少,理直气壮,觉得你对不住他们!”
“是呀,我今天接手的这家是原来某某的扶贫对象,由于他突然离世,所以给到了我。昨天我打电话给对方,说明倒手的原因,对方竟没有丝毫的询问和关心。要知道某某是扶了他们三年的人啊!哪怕只是认识,也该关心一下情况吧!听着就让人心寒。当我说明今天上午要来时,对方直接:你中午再来吧!电话就挂断了……”
”我的也没签上字!”一位刚当上妈妈的同事说。
“我这次去给他们买了几百块钱东西呢!但是对方一口咬定,我生孩子那段时间没能过来,就是不签字……”
……
车子还在行驶,谈论还在继续,但是,人们都在默念:莫让扶贫扶成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