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无恙人美心善
文/赵乾栋
烟花一刹,千百春秋转瞬如烟,浮华俨若飙尘,疏叶摆尾,微尘流徙。要求长安花开尽,要求盛世共太平,此该谈何容易。
孟郊所言:“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一人的器量往往体现在待人处世上,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颗君心怀满天下,君心能容多少天下人,便为多少天下人所容。曹操于《短歌行》道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求贤若渴之深切,更是量度之阔的体现。
回溯历史长河,引才纳贤需有浩大的胸襟坦荡于世。无尽苍穹,碧波万顷,交叠白羽为广翅,方展鸿衣之壮丽。且看往昔,西伯侯为求胆识过人的姜子牙而为其拉车,以灭纣王建周朝;秦昭王为求兵法精通的范睢而下跪五次,终成霸业盛凌四方;刘备为求才华横溢的诸葛亮而三顾茅庐,以赢赤壁拿下荆州;齐桓公为求资历颇丰的管仲而亲自迎接,终成春秋首霸名满天下。
一国之君,万民所仰,以民为本,君乃万民。求的是贤臣,更是天下。要守云开见月明,需有贤臣与明君。贤臣难求,贤君亦是如此,相铺相成,缺一不可。面对直言不讳的魏徵纳谏,唐太宗以其为镜反思己过;面对当初让自己差点丧命的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而虚心请教;面对起初并不看重的商鞅,秦孝公却能与之多日谈论,终受启发实施变法。
枉屈求贤正是君王胸襟开阔的体现,万民敬仰之谈,不应是“畏”,而应是“亲”。无民则无贤,无贤则无君,无君则无民。
闻其“将相和”之千古佳话,是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观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豪迈壮举,是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包容的意义不止体现在个人层面上,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着推动作用。必有容,德乃大,且付诸一番真诚与尊重,挥洒春秋水墨谱写历史篇章,舒展的都是为人称誉的美德。
国事是如此,处世亦是如此。应怀有大度的胸襟,不论是人或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其益善,方能始终。君用四时之气揽江山,君以盛气之锐捍家国,我道山河无恙人美心善,我道锦绣山川美满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