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科学家李臣忠和他的避雷伞
作者/头条号
编辑/张范义

在中国民间,奇人奇事甚多,一位只有高中学历,且干了15年煤炭、服装制作的农民工李臣忠,在1994年春天破天荒地组织了10位农民,自筹资金创办了自然科学研究所,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雷电这一自然现象,自古以来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神话。现代科学,一直试图用科学理论来解释雷电现象。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富兰克林指出:“天空云中的闪电声,是由积雨云带正电、负电相接而成。”富兰克林的这一雷电理论,260多年以来几乎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定论,人们发明避雷针并广泛应用。然而,科学是无止境的,21世纪的今天,山东省新泰市的一位农民,用自己持之以恒的科学实验,要证明富兰克林的雷电理论毫无科学道理,传统的避雷针和避雷网线反而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而向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这一雷电理论发起猛烈攻击的,就是被称为“科学狂人”的农民科学家李臣忠。他以赤子之心,终得天人感应,气化神行,开垦了科技创新之路。

李臣忠,1962年5月26日,生于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李仙村一普通清贫农民家庭,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幼聪慧过人,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钻研自然科学。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从事过煤炭生产与服装制做。他把服装制作扩展到了“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后来服装厂倒闭,李臣忠亏损40多万元,每天都有很多人登门要账。那段日子,他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度对生活没有了信心。

1998年,全社会兴起了环保热潮,由于原煤中存在硫成分,煤炭被认为是带来污染的能源。新泰是重要的煤炭产地,大量的煤炭销不出去。当时吨煤成本约为140元,而售价只有100元。摆脱困境,必须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从小就喜欢研究问题的李臣忠,决心研究出能够降低煤炭燃烧后二氧化硫排量的脱硫剂。

对于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要进行科研的李臣忠来说,困难反而激发了他的热情。李臣忠经过反复试验,硬是发现造纸厂的废水沉淀物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吸硫效果明显。由于生产技术指标的不同,造纸厂废水沉淀物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对煤炭里的硫元素的吸附以及留驻都不同。为了找到最好的废水沉淀物,他走访了新泰及周边多家造纸厂。

苍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12月,李臣忠的煤炭固硫助燃粉终于通过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现场检测。而这项技术对煤炭中的二氧化硫去除率为54.9%,并可以提高1.3%的热效率。
煤炭固硫助燃粉的研制成功让李臣忠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了信心。在干农活的时候他发现,农作物的用肥结构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过量施肥现象严重;并且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单位面积施肥量已达到世界平均量的1.6倍,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且会导致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为此,李臣忠研制出快速压缩方便肥工具“追肥器”,它简单实用、高效环保、施肥合理,不伤植物的根茎叶,而化肥又能充分吸收。

2004年印度洋海啸,让李臣忠看到地震的巨大危害,他又利用3个月,仿效张衡的地动仪原理,发明出家庭式地震仪。这种多功能地震仪能在地震前及时提醒人们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从而避免了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为了防止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李臣忠还研制了一种井下空气净化车,这种车利用水蒸气净化液吸附井下瓦斯气体和煤尘,可以有效地防止井下瓦斯爆炸。

李臣忠满怀助推中国梦,造福全人类的信念,没有放弃自己发现新气象、钻研科学的梦想与追求。平日里他处处留意天空气体的异动,出差乘飞机时,更是聚精会神地观察、记录太空中气流的运动变化状态轨迹。在徐州市农业局局长张丰同志的协调下,李臣忠得以5次专门乘农用飞机,到高空中采样,形成掌握了第一手的气爆数据。他不断完善坚持打雷闪电起因气爆理论自信,研制出瓦斯雷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1项,相关论述文章被《中国品牌》、《今日九州》等发表,2007年、2008年、2012年、2013年,他分别被作为特邀嘉宾,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2012年他的《李“瓦斯雷”——挑战传统雷电理论》,在第九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2014年12月,被中华未来之星全国组委会评为中国“未来之星”爱心形象大使。

2015年7月,他所在的山东臣忠瓦斯雷避雷科技有限公司被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吸纳为常务理事会成员单位。2019年1月12日,在第三季中国博士论坛大会上,李臣忠的中国瓦斯雷理论与产品,引爆会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联合国专家、博士们等国内外权威人士,纷纷赞叹不已。央视网、中国网、《中国改革报》、《大众科技报》、《大众网》、《泰安日报》《大众科技报》《香港大公报》《齐鲁晚报》《中国科技成果杂志》,以及新泰电视台、泰安电视台、东营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众多权威主流新闻媒体对李臣忠的科学探索进行了报道。

从一个平凡普通的农民,到小有成就、初步受人瞩目的农民科学家,李臣忠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不断自我超越的道路。如今他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已经成为可用于农业追肥、杀虫、国防事业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现在和未来人类亟待开发的重要资源。他的研究站在了世界应用科学的最前列,经受住了时间的的考验。他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德。

“气论”是中国古代圣贤对于宇宙中所有万事万物演化过程研究的最基本的理论,中国古人认为“气”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生生化化的本源。一切有形与无形的东西都是从“气”的生化而来。李臣忠以一个农民科学家的视角,重新印证了中国哲学史上的核心论题。那么,李臣忠是如何走上“雷电研究”这条高冷的道路呢?这还要从一个特殊的傍晚说起。

2005年7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天气闷热异常,空气中没有一丝风,行路的人们身上都黏糊糊的,有经验的人们都知道今晚必然有一场大雨。而李臣忠却丝毫没有受到这个闷热天气的影响,依然在自家院子的西厢房(此时的西厢房已被李臣忠改为了专业的瓦斯净化模拟实验室)里做着瓦斯净化模拟实验,众所周知,瓦斯爆炸是威胁地下煤矿开采工人生命的第一杀手,也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但是由于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世界各国对防控地下矿井瓦斯爆炸都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李臣忠由于自身经历的关系,深知瓦斯爆炸的危害,遂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验,攻克这一世界难题, 为祖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那天傍晚,李臣忠的实验已经进入到关键环节,但有几项参数却一直没有运算出来,他不得不停下实验对这几项参数进行重新运算。突然一声炸雷响起,紧接屋外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这时的李臣忠呆住了,他好像隐隐间明悟了什么?李臣忠推开窗户看着远方,静静的看着窗外倾盆的大雨,那天的雷声特别的大,而李臣忠的内心却出奇的平静,仿佛时间已经停止。突然,远处的天际闪下了一条电龙,紧接着又一个巨雷在他的头顶炸响,冒着黄色的雾团,猛然间,一个声音从他的心里响了起来: “天上的雷是如何产生的?和井下的瓦斯气体爆炸是一个道理吗?”

李臣忠说,之所以下定决心要对瓦斯雷进行系统科学研究,正是由于当年的那一声天公抖擞之雷,让他明悟了自己的因果。有哲学家说过“科学的根本,是‘怀疑’”只有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才能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
李臣忠发现,“雷”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更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李臣忠认为:雷电不仅仅只是富兰克林认为的是积雨云中正极和负极相交产生的产物,而是由多种化学气体物在以积雨云为母体,通过不断变化逐渐产生雷胎、雷盘。雷盘在积雨云母体密度不断变化的压力下,雷盘内的胎质化学气体物在一定密度状况下逐渐产生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反应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热,从而达到引爆雷胎爆炸的界限,并出现了很亮的火花和声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电”。
李臣忠和他的研发团队已成功研发出无线避雷器、空气雾霾净化液、海洋台风龙卷风爆破冲散器、防雾气光灯、科技追肥器、压缩颗粒煤、多功能地震仪、煤炭助燃固硫剂、井下空气净化车、安全输液挂钩、森林灭火弹、地震预报仪等多种产品,为国家发展创新产业树立了新的榜样。如今的李臣忠正在不断实现着他的中国瓦斯雷造福全人类的梦想。





